尴尬期的P2P 转型就有出路?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在记者看来,当前环境下,P2P平台面临劫难已是不争的实事。一股前所未有的洗牌浪潮会让能留下来的平台少之又少。

  依凡  ·  2016-09-02 09:10
尴尬期的P2P 转型就有出路? - 金评媒
作者: 依凡   

8月24日,银监会颁布了P2P行业监管新规,这让原本就生存困难的P2P再一次推到悬崖。尽管多家平台在对媒体解读时几乎一边倒的都是“重大利好,有利于行业发展”,但记者揣测,这并非他们的真心话吧?

就在昨日,记者看到某平台高管就撰文称“P2P已死,有事烧纸”。他的这番言论是危言耸听,还是事实如此?在记者看来,当前环境下,P2P平台面临劫难已是不争的实事。一股前所未有的洗牌浪潮会让能留下来的平台少之又少。

 转型已成定局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随着资金存管、机构备案等配套制度出台,小网贷平台将面临较大的合规压力和生存压力,而大型网贷平台也得面对业务调整和转型的挑战,整个行业将迎来一段为期不短的调整期。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的一段时间,将会有98%的平台完成转型,为此P2P选择转型“金融科技集团”,与金融资产交易所“联盟”,以达到合规。

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对于办法中的借款限额持保留意见,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信用中介必不可少,传统银行仍然有大量企业融资服务无法覆盖。“红岭创投早已作好转型准备,近期重点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事实上,不仅是红岭创投,新规实行后,涉及房产、企业、政府等大单业务的P2P平台面临重大业务转型。而转型的方向大都是小微贷款、车贷、消费金融等。 

整改期的阵痛

海尔旗下海融易平台CEO王伟女士表示:每家平台的经营模式、资产类别均有不同,且差异很大,但我相信大多数平台需要“断臂式”被动转型,也有少数平台因转型较早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可谓几家欢乐多家愁。

但从行业整体角度来看,12个月内的整改期内,她认为至少会出现以下四大阵痛。

影响1:资产供应量下降

债权转让和代售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模式的叫停,阻断了P2P平台接入第三方机构大额资产的通道,行业资产供应量会有大幅下降。

  影响2:运营平台数大降

 这一点有行业性共识,存款上限、银行资金存管、ICP证这三个门槛让符合要求的公司所剩无几,而且新获取的难度较大。比如银行资金存管,距离监管首次要求落实资金存管制度已经过了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之内,仅有30家平台真正达到了合规要求,超过98%的平台仍处于未接入状态。问题在于,不是平台不愿意,而是主动权在银行手里。于是,对大多数平台而言,一方面,“存管合规”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不知何时才能落地。另一方面,合规大限却越来越近,所以,这个问题对大多数平台来说真的是一个大难题。

  影响3:一站式理财平台更加遥不可及

  早在去年,就有众多平台转型做一站式理财平台, 但此次《暂行办法》叫停了“理财产品发行和代售“,如此看来,想要转型做一站式理财平台的P2P基本上是很难实现了。

  影响4:大小平台加速分化、重组并购潮来临

 在12个月的过渡期内,大多数平台将为合规一事疲于奔波,极少数合规性较好的平台有了大展拳脚的窗口期。同时,信息披露规则的严格执行,也把平台的成绩单大白于天下,交易量低的、不良高的会被投资人主动抛弃,平台分化加速。

现阶段, P2P行业市场集中度并不高,以2016年7月成交量来看,前十家企业占比仅为22.37%,前50家企业市场份额未达到50%,前100名市场份额未达到60%。未来,不排除前10家平台市场份额占比达到80%以上,二八定律将真正发挥作用。而且行业内重组并购将会更多地出现,整合潮或来临。

所谓转型,只是业务合规化

火球理财CEO孟庆彪告诉记者,监管落地之后,很多平台在合规层面上的压力变得空前巨大,其中一部分经营能力差的平台直接选择终止运营,还有一部分选择转型来适应监管,比如受制于借款人限额要求,之前主要做大额企业借款,房产抵押借款等业务的平台会转向消费金融等领域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样的情况即属于政策倒逼的转型,也是被动的。但同时,孟庆彪认为,更应该关注那些提前主动转型,或者说提前进行布局的平台,因为这类平台往往拥有更扎实的业务基础和更超前的创新视野,像当前火热的金融科技概念,其实在2015年监管落地之前就有许多优秀的平台开始布局投入了。

对于被倒逼转型的平台来说,孟庆彪称最大的痛就是可能涉及的业务架构的调整,要放弃自己熟悉的领域,去原本竞争就非常激烈的另一块“合规”之地和比你在这个领域更具优势的竞争对手争夺生存的空间,这段时期远远不止是阵痛期,对许多平台来说应该是生死时刻。

懒财网CEO陶伟杰认为,监管趋严是必然的,洗牌这个词并不准确,应该是挤压行业空间,挤出行业劣币。很多平台存在生存危机是因为当前市面上过多的平台是利用政策漏洞生存,并非创造了实际价值,这种平台的存在对于少数认真创造价值的平台是有害的。任何创新都符合创新曲线,互联网金融也一样,政策的出台是设置了泡沫的天花板,让行业的低谷造成的问题不至于过于严重。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业态的一种,之前过分泡沫化,未来的去泡沫也是必然。但是P2P作为一种先进的业态,不会消亡,而是会回归本位。所谓的平台转型,只是有自身价值的平台,将现有价值嫁接在合规的业务上。陶伟杰称,互联网金融在规范之下能够更好的为整个社会创造价值,而能够创造价值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任何形式的合理监管之下都会更加有生命力。

理财范CEO申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贷管理办法对网贷机构合规发展做出了各方面的要求,指明了定位是小额分散,列出了一些禁止性业务,势必推动行业的转型。由于被严格限定在小额分散,原本就存在的资产荒问题会进一步突出,竞争会更加激烈。在资产多样化受限的情况下,企业需要重新寻找核心竞争力,才能率先在市场破局。

有业内人士曾断言,网贷新规的出台将引发P2P行业的大洗牌,很多平台或转型、或退出,基于路径依赖和资源禀赋等原因,转型的成功率并不高。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依凡

黄依凡,金评媒记者。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