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4季度偿付能力不足 中融人寿增资迫切
【摘要】在保费高增长的上半年,保险业的偿付能力却并未同步爆发。近期各大险企公布2016年中报,其二季度偿付能力也随之发布。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中国太平、中国太平洋保险等大型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较2016年一季度变化不大。

在保费高增长的上半年,保险业的偿付能力却并未同步爆发。近期各大险企公布2016年中报,其二季度偿付能力也随之发布。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中国太平、中国太平洋保险等大型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较2016年一季度变化不大。
不少非上市险企也发布了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保险业协会数据显示,56家披露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寿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中位数达到275%,较一季度末下降了25.03个百分点。其中,新光海航人寿和中融人寿在二季度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排名中位列倒数一二位,分别为-32%、-18.16%。
在偿付能力压力下,2016年上半年补充资本金的险企也逐渐增加。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截止到8月底共有29家险企实施增资,增资总金额达554.6亿元。
偿付能力告急
根据中报显示,中国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29.09%,较一季度下降了19.36%,中国太平为250%,与上一季度持平,中国太平洋保险为255%,比一季度下降7%,平安人寿为221.26%,比一季度上升1.57%。
大型险企的偿付能力变化不大,而各个中小型保险公司表现则差强人意。数据显示,二季度约有40家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环比下降;而新光海航人寿和中融人寿在二季度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负值,也备受业内关注。
根据监管新规“偿二代”的要求,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需保持在50%和100%以上。二季度偿付能力排名倒数第一的新光海航人寿,四年来因股东承诺增资迟迟未到位,偿付能力已严重不达标。
倒数第二的中融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16%,也远远低于监管要求,风险综合评级为最低的D。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中融人寿连续四个季度偿付能力不足。数据显示,中融人寿2015年三季度末、四季度末和2016年一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15.95%、74.62%和-18.22%。
对此,中融人寿对记者表示,偿付能力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是公司近年来业务保持高速发展,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对偿付能力造成了压力。保监会网站显示,中融人寿2015年实现规模保费177.28亿元,同比增长71.43%。不过,其原保险保费收入仅为34.5亿元,同比下滑27.48%;而代表理财类保险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则为142.8亿元,同比大增155.72%。2016年1~7月中融人寿原保费收入22.75万元,保护投资新增交费23.43亿元。去年同期中融人寿原保费收入31.3亿元,保护投资新增交费82.2亿元。
今年1月底,中融人寿因偿付能力不足被监管层采取了禁止新增股票投资的监管措施。根据有关规定,责令中融人寿即日起不得增加股票投资,并采取有效应对和控制措施,切实防范投资风险。
“因增资扩股工作还未完成,公司目前仍按照监管函的要求开展工作。同时公司正在推动增资扩股事宜,预计三季度完成增资扩股,使偿付能力达到充足水平。”中融人寿回复称。
增资潮涌现
在不能开展新业务的情况下,中融人寿的当务之急是补充偿付能力,增资扩股似乎是更好的选择。中融人寿也表示,公司主要通过增资扩股提高偿付能力,目前公司老股东已基本达成一致,将很快完成对公司的增资。但增资对于中融人寿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
实际上,在偿付能力不足后,中融人寿曾于去年四季度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了关于公司2015年增资扩股的议案,最终被股东否决。截至2016年二季度末,中融人寿注册资本仍旧为5亿元,股东包括清华控股、中天城投、吉林信托等十余家股东。
在一、二季度的偿付能力不足情况下,今后的经营策略会否变化?中融人寿表示,公司将更注重产品的业务价值和资产负债管理,在负债端逐渐由趸交为主的短期储蓄型险种向中长期期交产品过渡,同时追求资产负债期限和收益的匹配。其中,银保渠道将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适度发展趸交规模,同时力推期交产品。
然而,中短存续期人身险产品新规及“偿二代”评估体系落地后,不仅仅是中融人寿急需增资,不少中小险企同样面临着资金流困境和偿付能力压力,2016年上半年补充资本金的险企也逐渐增加。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止到8月底,共有29家险企实施增资,增资总金额达554.6亿元。其中,天安系险企旗下的财险公司及寿险公司分别以78亿元、50亿元的增资金额位列直接增资金额的第一、第二位。紧随其后的是上海人寿、君康人寿,增资金额分别是40亿元、24.5亿元。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小贝



- 情报 | 证监会因2.4亿罚款申请限消乐视;美团优选等部门陆续收缩员工规模;国美被曝停发员工工资
- 光年速递 | 扎克伯格看好智能眼镜;OpenAI向部分用户开放GPT-4o语音模式...
- 情报 | 恒大汽车达成复牌指引;苹果公司被评美国最糟糕雇主;特斯拉被曝成立秘密团队
- 情报 | 法拉第未来全员减薪25%;特斯拉车主降价维权还被骗;美团开始招聘香港业务人员
- 情报 | 造车新势力10月份销售平淡;联通与腾讯设立混改新公司;蔚来整车工厂生产暂停
- 情报 | 字节跳动已开启裁员;小米注销网络小贷牌照;富途控股推迟港交所上市
- 情报 | 中国恒大接获香港清盘呈请;轻松集团否认寻求公司整体出售;哈啰出行宣称超4亿粉丝推荐被罚
- ESG每周资讯 | 碳市场行业纳入优先序:水泥、电解铝和钢铁行业因成熟度高被列为优先纳入碳市场
- 情报 | 威马车机App暂停服务;Mate 60系列供应商回应涨价;网易有道推出虚拟人口语教练Hi Echo
- 光年速递 | 苹果不会在iOS 18发布时同步推出AI功能;英伟达发布软件和服务,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快速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