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银行IPO提速 国寿接管扫清障碍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如今,股权交割完成,国寿全面主政后,广发的上市步伐可能加快。广发银行官方对此也并不讳言。9月1日,广发银行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称,股东方将支持广发银行拓宽融资途径(包括但不限于其在资本市场的上市计划),建立长效的资本补充机制,全方面提升融资能力。

   普拉达  ·  2016-09-07 23:10
广发银行IPO提速 国寿接管扫清障碍 - 金评媒
来源: 时代周报   

“又是一年雁南飞,却至互道珍重时。”8月30日,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发表离职信,宣布离任。与此同时,花旗系代表行长利明献、副行长罗杰和周卫华也相继宣布离开广发行。随着中国人寿与花旗完成股份的最终交割,广发银行管理层迎来大换血,花旗领导班子全面退出董事会。

而空缺的董事会席位将由中国人寿派员补齐,在广发行董事会的15个席位中(包括6个独立董事席位),国寿将增至5席,国寿在广发董事会中的话语权将大大增强。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和副董事长刘家德有望成为新任广发行董事长和行长。

在与花旗的十年婚姻中,广发银行曾多次启动IPO计划,但均未成功。“特别是IPO,几经努力,使出洪荒之力,也未达成。”董建岳在离职信中也十分遗憾。此前,就有不愿具名的广发银行中层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广发银行IPO计划搁浅与股权架构有一定的关系。

而如今,股权交割完成,国寿全面主政后,广发的上市步伐可能加快。广发银行官方对此也并不讳言。9月1日,广发银行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称,股东方将支持广发银行拓宽融资途径(包括但不限于其在资本市场的上市计划),建立长效的资本补充机制,全方面提升融资能力。

花旗高管团队出局

时间回到2009年6月。当年,董建岳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行长一职空降广发银行任董事长。上任之初,董建岳就提出要做三件大事:人才、品牌和上市。

董建岳曾在全行启动人力资源改革,在改革中实现“有上有下”,淘汰了一些不作为、少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人员,并且大胆启用青年人才,改变了以往“论资排辈”造成的人员老化僵化问题。如今,广发银行多位关键岗位中层干部为80后,年轻活力,令银行界耳目一新。

“他(董建岳)上任后面临的压力很大,既要面临管理层的磨合问题,又要在内部推行改革。”9月3日,广发银行一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当时推行这个改革的时候,内部争议激烈,面临非常大的转型阻力。事实上,董建岳一直被称为内部改革的核心人物。在战略转型上,董建岳强调走差异化的新道路,提前布局消费金融领域,提出“推进战略转型要抓住两卡一中心(信用卡、生意人卡、小企业金融中心)作为拳头业务”。董建岳这些年给广发银行带来的改变也是明显的,广发行2015年年末总资产为2010年末的2.25倍,2015年营业收入为2010年的2.5倍,净利润为1.5倍。

不过,广发银行上市始终没有进展。董建岳在离职信中谈及,“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外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更主要的我个人能力所限,有一些工作的成效尚未达到我预期的目标……特别是IPO,几经努力,使出洪荒之力,也未达成。每每想到这些我都感到深深的不安和愧疚。”

早在2011年,广发银行就正式启动IPO,方案是“A+H”同步上市,融资350亿港元,但并未顺利实施。2013年股东大会通过了IPO计划。行长利明献曾公开表示,“只要时间允许,任何时候都是上市时间窗”。但并未见成果。

2014年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下发的《2014年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推动广发行上市”。按当时的情况,暂时搁置A股上市计划,先推H股上市。但是两年过去了,广发行上市依然不明朗。广发银行的上市之路为何如此艰难,花旗持股广发行或许是其IPO的一个障碍。

此次离职的高管除了董建岳之外,花旗银行代表行长利明献、副行长罗杰和周卫华也相继离开广发行。利明献在离职信中称,这标志着“花旗银行在广发行的股权和管理权正式终止”。利明献是中国台湾人,于2010年起担任广发银行行长,至今已满6年。在加盟广发银行之前,利明献一直服务花旗,先后在台、港两地为花旗担任不同的高级职务,曾任花旗台湾的分行行长,花旗台湾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近年来,广发银行在董建岳先生、利明献先生的带领下,财务表现、内部管理、基础建设、品牌树立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过去几年里,广发银行完成了从传统银行向现代化银行的升级。”对于管理层这些年的业绩,广发银行如此回复时代周报记者。

国寿时代到来

花旗的退出,也意味着国寿的进击。广发董事会现有的15个席位中(包括6个独立董事席位),国寿将增至5席,实现对广发的绝对控制。历经10年,广发最终步入国寿时代。

国寿入股广发始于2006年。时值广发历史上的“跨世纪重组”,引入外资参与管理成为重组的最大特点。按照当时的协议,花旗与国寿、中信、国网分别持股广发行20%,并列广发银行第一大股东。但是广发行的经营管理权和日常财务权均由花旗控制,“中西合璧,老外当家”的局面最终形成。“这些年花旗高管团队与广发管理层磨合得并不是很好,花旗的一些想法没有办法实施,阻力很大,所以萌生了退意。”上述广发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在股权平衡整整持续十年后,国寿终于等来了机会。今年3月,国寿发布公告称,已与美国花旗集团签署广发银行股份转让协议,以每股价格6.39元收购花旗集团及IBM Credit计划出售的广发银行股份,共计23.686%。

国寿一跃成为广发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取代花旗,实现了对广发的绝对管理。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国寿主导的管理层也相继选出。除了原来的执行董事副行长张凤鸣和非执行董事刘家德来自中国人寿,还将新增提名3名董事,同时有权提名董事长及行长。

广发银行新任董事长、行长人选也备受关注。有消息称,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和副董事长刘家德将分别接任董事长和行长。对于接班者,董建岳在告别信中称“明生同志政治素质好,工作经历和领导经验丰富;家德同志是资深保险业专家,熟悉金融业务。”

杨明生是长期在金融界工作的资深金融家,在2012年进入国寿集团之前,曾先后担任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党委书记、中国保监会副主席等要职,进入保险行业前有长达27年的银行业工作经历。刘家德曾于2000-2003年任财政部金融司副司长,“下海”后在中国人寿系统内多家公司担任高管,拥有寿险、财务会计、投资、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个领域的管理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刘家德自2006年广发银行重组后即始终担任广发银行董事,迄今已有十年之久,经历了广发银行两任董事长、两任行长,是国寿系统内最了解广发经营管理现状的一位高管。

广发的未来

除了带来高管资源外,作为保险大佬的国寿能给广发带来哪些变化?这同样值得业界期待。

事实上,中国人寿作为广发银行股东,关联交易给广发带来的利益已然显现。广发行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日常关联交易框架协议》,在存款业务上保持合作,2014年双方开展协议存款余额超过百亿元。在信用卡产品上,与中国人寿开展高端信用卡旅行交通意外伤害保险合作。在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开展车贷保证保险合作。

在今年成为第一大股东之后,这种好处更加显露无遗。据中国人寿官网4月8日的公告显示,中国人寿账户以20亿元认购广发银行对公理财产品“薪满益足”理财计划,期限365天,预期年化收益率3.60%。这是双方交易金额最高的非存款类关联交易。

除了涉及交易合作,在公司战略上,国寿也将给广发行带来深远影响。广发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称,双方可以实现战略互补。中国人寿经过近几年的渠道优化和业务结构调整,目前以个人客户为主;而广发银行一直着力打造在个人金融领域的业务优势,双方有望共同在个人金融领域形成更强的优势。

对于企业客户,保险资金与银行资金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满足股权、债权等多方面需求。此外,保险与银行可共同为客户提供财产保险、员工福利、财务顾问、支付清算、账户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在网络布局上,中国人寿机构网络遍布全国,广发银行网点侧重于经济发达地区,中国人寿的机构资源可以为广发银行业务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广发银行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称,中国人寿成为广发银行第一大股东后,一方面将发挥自身在保险业务、资管业务等领域优势,帮助广发银行优化收入结构,提高广发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从而提升银行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银行与保险在资产负债业务结构方面天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银行与保险综合经营有利于分散风险、平滑业绩、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事实上,不仅是广发和国寿,“保险+银行”的综合金融实验已有先例。2012年,中国平安入主深圳发展银行,整合而成新的平安银行。作为国内首家由保险企业控股的股份制银行,平安银行发展带有深刻的“保险基因”。9月2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时代周报记者称,保险业和银行结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银行的效率。“广发银行新股东新班子在未来经营上会有新考虑,2012年平安集团收购深圳发展银行就是一个例子,现在平安银行的情况就比以前强很多。我相信中国人寿进入广发银行,也会注入一些新的活力。”

来源: 时代周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普拉达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