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机器人大换血”!优必选“退场”,宇树科技“上位”!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2025年央视春晚上,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凭借一场精彩绝伦的秧歌舞惊艳全球。

  刘旷 原创  ·  7小时前
春晚“机器人大换血”!优必选“退场”,宇树科技“上位”! - 金评媒
作者: 刘旷   


2025年央视春晚上,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凭借一场精彩绝伦的秧歌舞惊艳全球。

这个由张艺谋执导的《秧BOT》节目一经亮相,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16台宇树H1人形机器人身披色彩斑斓的花袄,手持鲜艳红绸,从第一帧起便展现出转手绢的高超技巧与踢腿的精准灵动,将中国传统秧歌的韵味与现代机器人技术巧妙融合,呈现出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

观众席爆发的掌声背后,是一场酝酿已久的人形机器人行业变局。

春晚舞台折射机器人格局变化

春晚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盛事之一,不仅是文艺表演的舞台,更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展示平台。近年来,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春晚舞台上的“常客”,也捧出了优必选、宇树科技等明星企业。

优必选机器人2016-2021年累计登台4次,是唯一四度亮相春晚的人形机器人科技公司。

2016年春晚,歌手孙楠携手540台优必选Alpha 1S机器人在广州分会场惊艳亮相,以《冲向巅峰》节目成功创下“最多机器人同时跳舞”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后,优必选在2018年、2019年及2021年连续三年再度登上春晚舞台,不断将人形机器人推向公众视野,一时风头无两。

2025年,优必选机器人首次缺席春晚,接替它的是宇树机器人,一退一进暗示了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一方面,优必选与宇树科技能够成功登上春晚舞台,本身就是对其在机器人领域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的肯定与认可。另一方面,这两家公司在春晚的相继亮相,也深刻反映了它们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展现出的实力积累和市场表现。

具体而言,优必选近年来虽曾占据市场领先地位,但近期却面临着财务困境,深陷亏损泥潭,且收入增速明显放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市场竞争力。而宇树科技则在此背景下崭露头角,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定位,逐渐在机器人行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总之,优必选和宇树科技在春晚舞台上的更替亮相,不仅映射了两家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市场表现,也深刻反映了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变革趋势。

优必选“退场”

优必选的春晚缺席并非偶然,而是技术路线与商业逻辑双重脱节的必然结果。

一来,优必选深耕人形机器人全栈技术,但一山更有一山高,其技术滞后的问题逐渐显现。

在硬件方面,优必选Walker X仍依赖传统伺服电机,关节扭矩仅220N·m,而宇树H1采用自研直驱关节,扭矩突破360N·m。在AI方面,强化学习算法迭代缓慢,2024年测试中,Walker X自主避障成功率仅78%,低于行业平均85%。

二来,优必选遭遇资本反噬,高昂的研发费用、生产成本以及市场推广费用导致公司长期亏损,严重影响了其盈利能力,以至于股东撤退。

2024年财报显示,优必选全年亏损22.3亿元,教育机器人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8%,工业场景渗透率不足5%。与此同时,腾讯年内减持套现7.2亿港元,创始人周剑持股比例从42%降至31%,机构投资者集体“用脚投票”。

三,优必选出现战略误判,过度依赖教育服务场景,工业场景探索滞后于特斯拉、宇树等竞争对手。

过度依赖教育服务场景导致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整体份额受限。随着其他竞争对手在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优必选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蚕食的风险。2024年半年报显示,优必选的营收大头主要来自教育和消费级产品,而它们的平均售价分别低于1.5万元和低于2000元。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快速迭代,优必选面临的诸如技术瓶颈、成本控制、财务压力等问题,导致其在春晚舞台上的“光环”不再,也说明了资本市场不会为“春晚限定款”永远买单。

宇树科技“上位”

宇树的崛起,是硬核技术突破与资本精准押注的共同产物。

一方面,宇树科技凭借其卓越的实力,在技术领域实现了降维打击,不仅在核心硬件的研发上展现出非凡的实力,还在算法和软件方面也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是,自主攻克了高扭矩关节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的技术难题。比如:自研M107关节电机成本降低40%,支持360°无死角运动,适配汽车装配线等高精度场景;二是,与商汤合作开发“具身智能大脑”,实现多模态交互响应速度小于0.3秒,工业场景故障识别率提升至99.5%。

此外,宇树科技用B端刚需反哺C端创新。其机器狗销量破50万台,在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中的销量份额为69.75%,市场规模份额为40.65%,为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奠定了基础以及提供充足现金流。

另一方面,宇树科技成功在资本寒冬中逆势吸金,借助资本催化实现估值飙升,这些资本的注入为宇树科技提供了充足的研发和市场拓展资金,推动了其技术和产品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宇树科技成功完成了多轮融资,吸引了包括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上海科创基金、红杉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的关注。2024年C轮融资后估值达120亿元,红杉、高瓴注资超1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宇树科技联合宁德时代、比亚迪共建“机器人+”开放平台,通过生态布局,抢占工业场景入口。通过这一布局,宇树科技等公司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商业化能力,同时也为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由此可见,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其背后是技术升级、资本流向转变以及商业化能力提升这三大因素的共同驱动,这些因素合力推动行业“新王登基”。

量产元年的关键变量

从“春晚炫技”到“工厂落地”,中国机器人产业正从表演型创新转向价值型创造,规模化量产成为行业共识,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能力将决定企业生死。

首先,AI技术的进步为人形机器人注入了强大的“大脑”,硬件技术的改进为人形机器人构建了坚实的“身体”,技术竞赛白热化,核心部件国产化迫在眉睫,人形机器人企业技术创新升级压力增大。

在国外,Optimus量产成本降至2万美元,2025年订单突破10万台,倒逼国产厂商加速核心部件国产化。在国内,工信部《人形机器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补贴细则,国产化率超70%的企业可获15%采购补贴。

其次,价格战“刺刀见红”,人形机器人企业需要在降低成本与保证质量之间寻求平衡,马太效应加剧。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人形机器人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许多公司采取降价策略来吸引客户。

例如,特斯拉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预计售价低至2万美元,国产企业宇树科技推出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起售价仅为9.9万元,众擎机器人推出的PM01售价更是低至8.8万元人民币行业罕见。

综上所述,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行业分水岭,只有能同时打通“技术-供应链-场景”三角闭环的企业,才有资格参与全球竞逐,中小厂商若不能实现规模化量产以及增强商业化能力,或将沦为资本弃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最后了

刘旷

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