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的电票业务新规出台对票据市场的影响
【摘要】前不久,央行酝酿了半年的《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终于发布了,内容主要涵盖:一是增加电票交易主体;二是取消电票贴现贸易背景审查;三是强化电票系统代理接入真实性审核;四是对电票出票承兑金额提出要求。
前不久,央行酝酿了半年的《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终于发布了,内容主要涵盖:一是增加电票交易主体;二是取消电票贴现贸易背景审查;三是强化电票系统代理接入真实性审核;四是对电票出票承兑金额提出要求,2017年1月1日起单张出票金额在300万以上的、2018年1月1日起单张出票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应全部通过电票办理。于票据理财平台而言,票据新规的落地,是极大的鼓舞。那么,规范化的电票业务新规出台对票据市场的影响有哪些呢?
首先,是增加电票交易主体
央行要求,自2016年9月1日开始,可以加入电票系统的开展电票转贴现(含买断式和回购式)、提示付款等规定业务的,除了银行业和财务公司类金融机构外,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主体的其他金融机构一样拥有这项资格。这代表之前一些无法提供真实贸易背景的供应商和中介可以自己做票据业务了。增加电票交易主体对企业作用很大,能增加其享受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同时,更多主体也意味着票据市场的价格竞争将更加激烈。
第二,是取消电票贴现贸易背景审查
票据新规对于取消电票贴现贸易背景的调查,大大简化了金融机构办理电票转贴现业务(含买断式和回购式)的手续,减少了很多业务办理的时间。票据交易可分为直贴市场和转贴市场。直贴是企业和银行之间的环节,直贴市场不宜开放,参与者仅可限定为非金融机构(企业)和银行机构(含信用社、财务公司)。而转贴市场类似于债券市场,参与者可为央行、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转贴市场参与者相当于债券市场的做市商,可以双向报价,提升市场的活跃度。这一举措也可被视为央行在为票交所做准备。当然,最主要的,票贴现不再审查贸易背景,这实质上是对票据融资功能的承认。相对以往,这已迈出了一大步。不再审查真实贸易背景,就减轻了银行负担。这样非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肯定会增多。这实质上是把票据作为一种信用流转工具。由此,票据拥有了类货币性质。
第三,是强化电票系统代理接入真实性审核
为防止出现纸质票据频频出现的风险事件。在大力发展电子商业汇票的同时,势必要求强化电票系统代理介入的真实性审核。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上述通过在线形式进行审核过的业务,客户是否还有义务、银行是否还有责任要求客户在业务快速审核后,在一定时限内提交发票原件进行签注,这需要央行的后续解读。
第四,是对电票出票承兑金额提出要求
央行力推电票,意味着纸票的影响逐步减弱。新规中,对于电票行使规定的放宽,以及扩大,电票的占比肯定会大幅度提升。电票贸易背景的审核采取了“实质重于形式”,不再强制需要纸质合同和发票,改为在线进行审核,有利于票据参与方更加积极的将纸票更换为电票。而电子商业汇票的将更加积极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