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临近——从湾区到朝阳区
【摘要】中国市场上的资产类别别美国少很多,中国市场波动性较强,而反观美国的市场,投资品种多样,做空机制成熟,而且智能投顾可与税务规划相结合。等等这一系列差异都造成了照搬美国的智能投顾产品模式到中国会产生排异反应。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这个世界。在硅谷的湾区,谈论奇点何时到来,早就是愉快聊天的入门级话题了。
一种悲观的论调认为,人工智能将在2045年准时开始反制人类,一种更加悲观的论调认为,我们当前就已经生活在机器人霸权之下,只是愚蠢的人类尚不自知。
但现实往往不同于技术先知与科幻作家耸人听闻的预言,人工智能正在推动各个行业向着更为光明的方向发展。在金融业中,智能投顾的迅速窜红,让人们看到一种全新的资产配置可能性。广大朝阳区中产阶级群众一觉醒来发现,能把他们从被银行遗忘的角落里拽出来的,正是那只机器人的不锈钢之手。
人工智能正在接手美国的资管行业?
据花旗银行报告,2012~2015年,美国智能理财的资产管理规模从几乎为零猛增到190亿美元。著名咨询公司A.T.Kearny预计到2020年,这一规模将达2万亿美元。去年,美国10大业绩最好的对冲基金,其中有6家都在通过运用大数据和机器算法实施量化策略。
一批从事智能投顾的创业公司纷纷兴起。
如面向硅谷科技人士的Wealthfront(同时也是美国目前最大的在线理财咨询公司)、以费用低廉的ETF资产组合为主要模式的Betterment、为客户的养老金和其他退休金账户提供理财建议的FutureAdvisor、投资P2P的智能投顾LendingRobot、专门为女性提供的理财服务的LearnVest(被老牌保险公司Northwestern Mutual收购)。
除了创业型公司,市场中也有老牌财富管理机构的身影。可以说,美国所有大的投资机构,几乎都开展了相关领域的自主研发,或者收购了一些智能投顾企业。
Charles Schwab、E. Trade等大型券商机构,BlackRock等资产管理公司,以及高盛、瑞银、花旗、大摩、德意志银行等知名投行大举入场。
Fidelity通过与Betterment和LearnVest 合作,Charles Schwab借鉴Wealthfront的模式,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理财平台Schwab Intelligent Portfolios。Vanguard则将传统理财模式与智能理财结合,利用自身传统金融机构的背景优势实现了零平台费用。
“在美国,小公司与大机构合作或被其吞并,渐成一种趋势。”Totum大中华区首席代表黄志超在由宜信、华创资本及《商业周刊中文版》联合主办的“2016硅谷对话北京”活动上这样总结道。
美国智能投顾兴起的动因
被我们深深羡慕的美国中产阶级,在投资理财方面其实一直都很尴尬,银行把他们叫做“10万美元投资者”——资金太少,不值得专门配备理财经理为之服务。这一人群的理财方式更多地是依赖不专业的知识和不靠谱的小道消息,以及自身的运气,直到有了智能投顾。
市场的感召无疑是智能投顾兴起的一大动因,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成熟,也为行业培育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财富迁移的趋势在美国也表现得非常明显。预计在未来的20年内,大约一半客户的下一代不会再继续选择同一个金融机构的服务。这和年轻人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以及互联网依赖程度息息相关,机器服务的接受认可程度大为提高,智能投顾显然是更能迎合未来用户需求的理财方式。
中国的市场似乎更好
以上几点美国智能投顾的市场分析同样适用于中国,甚至在很多方面,中国的市场已经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皆是中产阶级——至少也是伪中产阶级的时代。可投资金额在3万到30万中间的人群有5亿,如果把上线的额度调高到《商业周刊中文版》给出的参考值50亿,那么总人数无疑将是个更惊人的数字。
这些人没能从传统金融机构得到很好的服务,原因参见美国的情况。而且,中国的人工投顾行业本身也不是很完善。
而中国人的理财意愿较强,对新事物接受度较高。调查显示,中国人有77%愿意采用智能投顾给他们提供金融投资的建议,而这个比例在美国只有33%。
另一方面,就用户的互联网化程度来说,中国更是显现出了比美国更强大的优势,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在全球都是最高的。维嘉证券战略官Michael Fitzgerald还指出,中国市场的一个真正机遇在于经济生活的高度互联网化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记录,掌握了大量消费者个体活动数据信息的企业如京东、腾讯等,他们可以进而分析消费行为、投资偏好等,这对于金融服务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依据。
但是,中国不能复制美国的模式
首先,就数据来讲,虽然中国的很多巨头公司都掌握了可观的大数据,但数据还有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尤其是信用方面的数据,中国不及美国全面。
其次,中国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还不够成熟。智能投顾是做资产的配置,以分散化投资为主,追求长期的稳健收益,而不是短期的涨跌回报,这恐怕与相当多的中国投资者短期高收益的期待相违背。
“让中国用户理解,智能投顾不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的,而是更着重于减少投资波动性,这还需要一段时间。”网信集团CEO盛佳这样说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的智能投顾不能复制美国模式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市场环境的巨大差异。
中国市场上的资产类别别美国少很多,中国市场波动性较强,而反观美国的市场,投资品种多样,做空机制成熟,而且智能投顾可与税务规划相结合。等等这一系列差异都造成了照搬美国的智能投顾产品模式到中国会产生排异反应。
当前中国的智能投顾市场中,真正做到量化投资的产品其实还比较少,更多的是通过一些资产组合来抹平波动。而且,中国的很多智能投顾产品都是去年股灾之后诞生的,到目前为止,尚未经历完整的经济周期检验,模型的合理性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不过,正如宜信财富董事总经理王福星所说:“中国的智能投顾短期内是有不少挑战,不能实现规模效益,但是长远来看,必将会改变财富管理的版图,成为未来中国主流的资管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