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平台转型成新出路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校园贷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未来的重点应该是如何让校园贷变得合规。

  依凡  ·  2016-09-30 08:10
校园贷平台转型成新出路 - 金评媒
   

迎来监管大棒的校园分期平台们正处在一种纠结的情绪中:一方面,校园是他们唯一主场,对这个市场的运作规律他们已经了然于胸,他们难以更加无法割舍;另一方面,监管和舆论等阻碍加身,让他们的对未来感到迷茫。而诸多的事实则表明,转型已经成为了校园分期平台的新出路。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校园贷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未来的重点应该是如何让校园贷变得合规。

监管舆论双重影响 ,获客成本大增

今年的8月31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出台了关于校园贷的相关政策,该政策关于第二还款人、校园推广、校园代理的几条规定对校园贷颇具杀伤力。

政策中规定,今后所有在深圳开展的校园贷业务,以及深圳法人在外地开展的校园贷业务,都不得在校园内开展宣传,也不得聘请校园代理,对接受校园贷业务的学生用户,更是要征求对方家长的同意。这些规定直接导致了多家校园贷平台营销费用的大幅上涨。

此外,目前多家高校已经表明态度反对校园贷平台在其校内进行宣传,并开始在校内开展对学生的金融知识教育;而被频繁负面吓坏的学生家长也旗帜鲜明的抵制校园贷业务,再结政策中关于第二还款人的相关规定,这些改变让校园贷的获客难度大增。

之前曾经流行的校园信用卡,因09年银监会对第二还款人的要求而彻底退出,因此分析,校园分期平台也很难幸免。

校园贷最大隐患:多头问题仍难解决

学生用户相对于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非校园用户来说,其还款能力相当有限,这也导致多头借贷成为校园分期大患。而现实情况是,无论校园贷平台自己的风控多么成熟,仍旧难以消除多头借贷。

今年上半年,河南大学生郑某因无力偿还在校园贷平台上的大额借款而跳楼,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起惨剧中,多头借贷是罪魁祸首。

正规的校园贷平台,都会考虑学生的还款能力,而设定借款限额,但有大额借贷需求的学生会更多的选择大平台与小平台的多头借贷,以满足自己的借贷需求。虽然有大额借贷的学生是少数,但所有引起社会关注的爆炸性事件,都是由像郑某这样引起的个案。这样的个案会让监管及舆论来的更加猛烈。

从去年开始,几家平台联合发起成立了校园信用联盟,但目前看来,这些行动更多的意义是向监管表明态度,实际效果可能有限。

目前有名有姓的校园贷平台已经有上百家,许多无名无姓的地方性小平台数量可能更多。有资金支持的大平台有动力去解决问题,但考虑到会因此减少业务,资金不足的小平台对解决问题是排斥的,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监管虽然将缓解这一问题,但除非校园分期市场被彻底切断,否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打擦边球的小平台总能找到生存空间。而从最后的结局来看,虽然多头借贷的主力是小平台,但一旦出现问题,整个行业和被牵连其中的大平台会成为替罪羊。

转型成新出路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已经有多家校园贷平台已经转型或是开始转型。

九月初,曾经以校园业务切入分期市场的趣店(趣分期)宣布已经彻底完成转型,并告别校园分期市场,今后将转做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费金融业务,校园将成为他们培养未来用户的基地;今年上半年,分期乐也宣布将开展白领和蓝领业务;而在不久前,佰仟金融的内部文件透露出这家平台也已经暂停了其校园业务。

诸多迹象表明,校园贷平台向非校园用户的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按照深圳、重庆等地的监管原则,控制借款成本、控制借款用途以及需要第二还款源书面同意等合规要求,基本上阻断了校园信贷市场继续发展的空间,若这些监管措施在全国推行,校园分期平台唯有转型一条路可走。

目前正处于多地监管政策给出的业务调整期,相关平台仍有一定的时间进行业务调整,而仍然犹豫不决的公司,将被彻底淘汰出市场。

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认为,校园贷市场肯定不会消失,因为需求存在,近段时间出台的政策也并非一刀切,而是建议平台更加规范。

而平台若想更好的生存下去,需要在合规的情况下转型,这样市场仍可期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依凡

黄依凡,金评媒记者。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