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趋紧 校园贷平台“清存量”:纷纷转战消费金融
【摘要】道德风险频发的校园贷即将出现退潮吗?起码校园贷平台都在转型做校园人群之外的消费金融。

道德风险频发的校园贷即将出现退潮吗?起码校园贷平台都在转型做校园人群之外的消费金融。
9月27日,名校贷CEO曾庆辉宣布,推出名校贷升级白领版,开拓白领人群。无独有偶,此前9月5日,曾经以校园业务切入学生市场的趣分期宣布退出校园分期市场,彻底告别校园贷,转而进军针对非信用卡用户的消费金融。而更早些时候,今年年初原本从校园分期消费业务起步的分期乐商城向白领和蓝领人群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河南一名大学生因在数家校园贷平台上多头借贷,最终无力偿还跳楼自杀,引发舆论对校园贷的抨击。惨剧过后,银监局、教育部、各地金融办以及自律组织对网络借贷中的校园贷平台不断施加压力。
于是,校园贷,曾经的蓝海,可能将成强弩之末。
校园贷平台“清存量”
今年4月,监管层对校园贷长出牙齿,银监会联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从地方自律上看,继重庆、广西和深圳之后,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于9月7日向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下发了《关于规范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要为校园贷戴上“紧箍咒”。校园贷重压之下面临转型。
“我们必然会更多地走向白领市场,根据我们在校园后群体及社会群体规模的变化,名校贷势必会逐步减少校园内群体的比例,”曾庆辉对澎湃新闻表示,“如果要是整个监管政策、国家政策有必要的话,我们甚至可以去停止校园贷这块的业务,但是我们首先要考虑到的是,投资人的利益,在保证他们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做这件事情。”
名校贷经历6年运营,刚刚在去年转亏为盈,获得4200万元盈利。按照曾庆辉的说法,目前名校贷累积申请借款用户数已经达到了159万,实际放款笔数累计66万笔,约50多亿元的放款金额。
由于客户基础较大,所以对于转型,名校贷选择的方式依旧是跟踪以往学生客户的生命周期,主要针对刚刚踏入职场、毕业不超过三年的白领发放消费贷款。曾庆辉表示,这是一个过渡阶段,这些白领跟学生的特点还非常相似,针对他们基本上是考虑白领的信用更有依托,而目前名校贷方面公布的坏账率是2.32%。
今年以来,校园贷平台基本进入“清存量”阶段。一位校园贷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一家知名学生分期消费平台在监管收紧后,不得不砍掉线下推广,包括几千名全职地推和上万的兼职地推,只能在互联网上打广告。“这家公司的业务不少都是通过地推做起来的,现在不得不改变,获客越发难了。”
而深圳一家涉及P2P业务的金融集团内部人士告诉澎湃新闻,今年年初他们本想尝试做校园贷,但几个月后就放弃了。原因之一是平台发现学生还款能力差,而另一个原因就是地方金融办和互联网金融协会频繁施压,要求控制对学生放款利率,以及校园贷占总业务的比例。
“当时我们校园贷也做得不多,就及时抽身了,”该人士称。
对于“校园贷已死”的看法,也有反对观点。盈灿咨询高级分析师张叶霞对澎湃新闻表示,校园贷的发展历程总体来说跟当初的大学生信用卡类似,经历了短时间的高速发展之后,逾期问题和负面舆情使得社会媒体迅速聚集在这个细分领域,最终引来监管关注,政策压力加大,“这样是会对校园贷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包括趣分期的退出,但也并不意味着这个市场空间就没了。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校园贷会更多的通过结合消费场景来做这块市场。”
寻找安全地带
大家都转型消费金融,这个市场会比学生市场更大吗?起码会更受到监管层支持。
“消费金融有人估计十万亿的市场,十万亿现在的公司才做一万亿,就是还有很大的空间做,当然现在有人也说,不能都去做把蓝海做成‘死海’。我们都无法很准确说这是蓝海,但消费是国家政策倡导的、需要鼓励的,那我们做金融的我觉得应该是更多政策方面是支持国家政策往这方面走,”名校贷母公司麦子金服CRO李晓忠对澎湃新闻表示,“至于现在都挤在一个口子竞争会比较大,但是后面如果有那么大市场,你不做怎么知道呢,所以先尝试。”
消费金融有监管层支持,的确政策风险较低。2009年8月13日,银监会正式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当年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成立,填补行业空白,目前已经增加到15家,除了消费金融公司,银行、实体企业、电商也纷纷涉足该领域。《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及消费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15年大学生消费信贷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元。从分行业看,目前消费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四支部队,分别是银行信用卡、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和网贷平台。
此前,盈灿咨询联合融之家发布《2016中国消费金融行业报告》,报告预计,到2016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市场将超过9000亿元,到2018年将达到3.82万亿元。
来源: 澎湃新闻

小贝



- 情报 | 开心汽车并购威马进入审计阶段;问界新M7正式发布;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揭晓
- 情报 | 宁德时代“锂矿返利”计划相关协议最快月底达成;“退费难” 成职业教育行业通病;零跑汽车发布90天保价承诺
- 情报 | 申通回应抖音收购传闻;亚马逊在生鲜电商部门裁员数百人;OpenAI创始人启动“世界币”项目
- ESG每周资讯 | 碳市场行业纳入优先序:水泥、电解铝和钢铁行业因成熟度高被列为优先纳入碳市场
- 情报 | 威马汽车否认破产传闻;分析师称iPhone明年将输给华为;特斯拉Autopilot系统安全数据报告缺失近一年
- 情报 | 刘强东成为中国首善;QQ音乐叫停数字藏品业务;字节跳动推出番茄音乐App
- 情报 | 中国恒大接获香港清盘呈请;轻松集团否认寻求公司整体出售;哈啰出行宣称超4亿粉丝推荐被罚
- 情报 | 中公教育及高管受罚一千万;马斯克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荣耀回应“2022年上市并筹资450亿美元”传闻
- 情报 | 世纪佳缘多位“失联”高管已被拘留;字节上线“头条号外”App;TikTok收缩全球业务
- 情报 | 恒大汽车多家关联公司被强制执行近3亿元;自游家公司启动大规模减员;马斯克短暂失去全球首富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