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中心化的诱惑

首页 > 国际 >正文

【摘要】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1994年出版的《失控》一书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去中心化的活系统生命力远远大于中心控制的组织”的思想,并成功预言了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网络社区和电子货币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他和《失控》也成为一代互联网人和创新创业者心中的神话。

  NABA  ·  2016-10-15 09:00
拒绝中心化的诱惑 - 金评媒
作者: NABA   

——漫谈去中心化的边界和区块链的未来

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1994年出版的《失控》一书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去中心化的活系统生命力远远大于中心控制的组织”的思想,并成功预言了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网络社区和电子货币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他和《失控》也成为一代互联网人和创新创业者心中的神话。

然而中心化在现实中仍拥有着广泛的拥趸者,确实,小到生活中的内置芯片的电子表,大到由中央银行背书的货币和信用体系,中心象征着“精准”“秩序”“可控”,更寄托着人类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就连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好像也是中心化的——古往今来各个国家和种族的人们普遍崇拜并追寻着神话中全知全能、操控世界的神,相信世界是中心化的、内在的规则是写好的、未来的发展是可预测的。

是的,中心化的诱惑无处不在,它给了人们信任,给了人们便捷,给了人们操控感。然而随着技术和观念的发展,不可逆转的现实似乎又在挑战着这个定律——互联网时代的去中心化之风掀起了各个行业的变革:Web2.0的诞生让没有大V、人人参与的Facebook、微信成为了时代的宠儿、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通过海量的简单的神经元相互连接与激发完成极其复杂的人物、引起世人瞩目的去中心化的比特币和区块链引领金融行业的变革,去中心化大势所趋。

当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两种共存时,我们就不得不问一个问题:两者中间的边界在哪里?究竟是什么因素让人们偏爱中心化又是什么因素让去中心化引发热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往往是著书立说者的愿景,本文也希望能通过引证尽可能多的领域的实例讨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界限,并分析区块链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心化的优点

中心化,并不仅仅意味着有一个中心联络或控制着所有个体,更广义地来说,而是指一种顺序、可控的组织模式。在笔者看来,中心化最大的优势就是精确高效。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一摊废铜烂铁很难吸引人们的目光,而当给这些部件按上中央大脑时,通过输出精确计算过的指令就可以让“胳膊”和“腿”相互配合,变成一个可以直立行走精妙无比的机器人,中心化让一切部件组织得井然有序,相互配合产生1+1大于2的效用;更接近普罗大众的汽车也是如此,驾驶员处于中心化决策的地位,不管是方向盘还是油门刹车,产生的决策信号都会经过机械或电子的方式操控车辆的行动;此外,地球上有智慧的生命体,历经千年也都“不约而同”地进化出“大脑”这一神奇的中心决策器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趋势也体现了大自然的意志。而社会科学上中心化的痕迹也处处可见,军事上军队组织讲究“令行禁止”、“军人的使命就是服从命令”,强调紧紧围绕指挥中心才能打胜仗;政府组织上的科层制也是强调中央决策的作用,通过制度约束保证最高决策者能够将其指令准确无误地传达到每一个角落,而经济上在二十世纪风靡世界的计划经济也是追求强中心化的决策,让有限的资源实现最优的配置。

剖析历史沿革,我们不难发现,中心化产生和流行于人类社会恰恰是基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逐步了解事物运转的规律之后才有可能“有序可控”地设计组织方案, 让中心发挥作用。

长久以往,“中心”的形成就慢慢代表了“通晓一切”“权威有效”,也让人们逐步形成了依赖。惯性让我们总是天真地认为,中心化是万能的钥匙,任何问题碰上它总会迎刃而解,中心化是未来的趋势。

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让这一论断变得日益模糊,企业组织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讲究扁平化的管理和小团队作战,社交媒体上Web2.0和自媒体的兴盛大大削减了门户网站、主流媒体的中心作用,控制理论中追求去中心化的神经网络开始在各个领域取代传统的线性控制体系,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也大大冲击了银行等老牌金融机构的中心地位,我们不禁要问,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中心化在这些领域不再适用了呢?相比于去中心化,中心化又在哪里存在不足呢?

二、中心化的限制

1.复杂度

越复杂的系统采用中心化的效率越低。正如前文所述,中心化的基础是构建在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上的,而随着事物的复杂度提高,人们自然也就越难达到较高的认知程度,从而无法给出有效的中心决策,中心化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以生态系统为例,假设人类驾驶宇宙飞船前往火星,那么这个飞船形成的生态系统中人口数量有限,环境条件变量有限,面对问题数量有限,此时采用中心化的控制策略可以优化资源配给,可以精确到每天每个人吃什么、养多少条鱼多少只鸡,从而延长系统的寿命减少能量消耗。但是当我们把视角放到整个地球,几乎不可能形成一个中心化的组织来控制每一个个人如何行动,人口的天壤之别就决定了如果使用中心化的科层制管理,整个系统的管理会非常臃肿,效率大大降低,计划经济的失灵也恰恰如此,最终讲究让看不见的手操控的去中心化的市场经济被证明是当前条件行之有效的组织模式。同理,线路有限、运行有规律的地铁可以有中控台统一调度,但我们很难想象城市中成千上万的汽车可以有一个中心进行控制来满足人们的出行。

需要强调的是,系统单体的数量并不是唯一决定系统复杂度的因素,复杂度还与单体之间的交互关系、环境变量等诸多特征相关。追根溯源,复杂度的本质还是取决于人们的对这个系统的认知和把控。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系统的认知和理解也会增加,从而会增大中心化在其中应用的可能。就像现在随着google地图、高德百度地图的兴起,这些中心也具备了一定的车流调控能力,而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和车联网技术的发展,车车相联中心控制也不一定止步于梦想。

2.不确定性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学者Alchian在1950年的论文《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中首次了不确定性的作用,不确定性是系统本身属性,不同于风险(risk)可以被刻画和对冲,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他在文章中举例道,对于企业而言,利润最大化不是行动指南,实现“正利润”存活下来才是进化的本质。也就是说,面对不确定性,或是由于不完美的预见,或是由于面对问题最优解而无能为力,人们很难做到最好的选择,只有做出能让自己存活下来的选择的人才能够在进化中幸存,从而被人们发现。对于系统也是一样,中心化的核心是前置的设计,需要具有“超凡才能和预见”的人对组织的各个问题进行预判和分析,并求取最优或相对有效的策略加以控制和实施,但事实上恰恰如Alchian所说,由于不确定性的普遍存在,很多情形中“最优解”是不现实的,因此中心化设计很有可能是无效甚至产生负效果的,即便一时有效也很难在时间的推移中保持优势。系统面对的各个变量不确定性越大,中心化越不适用。就像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说,改革要胆子大一些,不怕“摸着石头过河”,要发挥各省市的主动创造性,在各个方向进行摸索。假设此时仍然要各省市不顾自身情况保持一致,完全按照中心指示而废弃自主创新能力,恐怕很难有人能够精心设计出一条符合所有省市发展的道路,也不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演变。

3. 混沌

这一不确定性也可以进一步被表述为“混沌现象”——在确定性系统中貌似随机的不规则运动,不可重复不可预知。自从1963年 “蝴蝶效应”被人们发现——南美洲蝴蝶扇一下翅膀,就可能在东亚引发一场海啸,就彻底打破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十足的把握和预期——系统对初值的敏感远远超乎最初的想象。也就是说,系统由于不确定性更改一点条件,就有可能给结果带来巨大的改变,而且中心化程度越高、冗余越少的系统,改变就会越大。

金融领域表现最为明显,系统性风险早就成为悬在银行体系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而这一点很遗憾地说也只能防范无法根除,因为金融领域已经高度中心化,复杂度高、不确定性大再加上混沌的效应,我们只能尽力去做到推迟风险爆发的时间。去中心化相反,其冗余和鲁棒性强的特点可以规避大型灾难的影响。

三、中心化的边界与去中心化的进程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去中心化成为了时髦的词语,扁平化架构、小团队作战更是成为了企业自我革新的“救星”,然而,从各个角度和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发现去中心化不应是盲目的、潮流的一拥而上,确切地分析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对于系统的利弊才有助于个体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而群体的选择已经从系统本质上决定了,个体能做的只是跟上这个时代。

去中心化强调的是非线性控制,主张由无数分布式的微小智能单体通过网络连接形成“活系统”,从而具备生命体的特征,能够自我调节和进化,纵然有冗余和迟钝,但其自我进化和高度适应的特征是长久不息的。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就像线段的两端,我们不必做出非此即彼的二元选择,但是趋向哪一端也意味深远。中心化不意味着一点也不给分支决策和控制权,去中心化在各个节点也有许多小中心,系统受到复杂度、不确定性和混沌的综合影响决定着平衡点在线段中间的位置。

去中心化也是有自身的发展过程,以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变迁为例,最开始是只有报纸、电视、广播,典型的中心化结构,到慢慢的门户和微博,大V的出现形成了多中心的局面,最后到Facebook、微信,自媒体走进千家万户,中间的演变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技术的变革也会推动体系结构的变化,19世纪的美国巨无霸公司横行,“煤炭大王”“钢铁大王”“石油大王”层见叠出,传统行业的生产模式相对简单,边际成本低,扩大规模形成垄断往往能得到最大利润,本质上来看传统行业的复杂度小,不确定性低,混沌效应不明显,大型中心化的体系建设确实是符合其发展规律的;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叠加上技术大爆炸,创新无处不在,即便是业界巨人也要面对这些动作敏捷而饥饿凶猛的小型创新公司,复杂度高、不确定性大、混沌效应显著,从而整个业界呈现出去中心化的趋势,虽然有些巨头屹立不倒但新兴独角兽纷纷涌现。

四、区块链的未来趋势

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近年来引起了银行和金融业的广泛关注,而2015年更是被称为区块链的元年。

基于前文的分析和判断,我们发现区块链的出现与流行恰恰是去中心化对中心化的阶段胜利,原因如下:

首先,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金融行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创新和挑战,例如P2P,这大大增加了金融系统的复杂度,中心化的系统如何保持其既有优势同时完成对新兴业务的监管和服务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区块链与其倡导的去中心化思想恰恰是把决策权和信任从中心化的牢笼中拯救出来还给普罗大众,削减中心吸取的手续费和成本的同时将创新的火花散给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交易主体。而区块链的本质技术特征如非对称密码学原理和多节点认证机制也让人们摆脱了对中心化最原始的依赖——信任和安全感,所以说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点对点的信任机制,将创新的权利返还给人们。

其次,金融电子化的进程远远超乎人们最初的想象,相比传统的线下开店设点和纸面文书,将金融搬到线上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步,但是却大大降低了各种创新服务进入的门槛,给未来带来无限的可能,不确定性大幅增加。银行从业者慢慢发现过去对金融系统的理解出现了问题,想用以往的知识支撑中心化的决策也越来越困难,从这一点上来讲,去中心化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大势所趋。

最后,金融系统是国家的根基,金融服务更是与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减缓金融系统性风险是每一个人的期待。雷曼兄弟的倒下仍仿佛发生在昨天,中心化的决策必定会有短视和贪婪,叠加上体量巨大的影响,就像迷雾中航行的泰坦尼克,当发现冰川之时已为时过晚,而混沌的效应又告诉我们这种风险是无法规避的,即便系统再完美,但一颗螺丝钉也可以让整个大厦轰然倒塌,区块链技术,将每一个节点的智能连接起来,用网状结构来应对位置的可能,在金融系统日益庞大、风险日益高涨的今天,无疑是明智之举。

作者:艾恪行,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博士生,热爱大海喜欢绵羊,专注于世界最新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欢迎对区块链+供应链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讨论。

北美区块链协会 North America Blockchain Association(NABA)是北美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非营利性区块链权威协会,总部设立于美国硅谷。NABA旨在分享全球区块链资讯,对全球区块链技术和相关企业进行深度分析研判,并成为连接北美区块链各方资源的平台。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NABA

北美区块链协会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