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校园日记”等圈子紧急叫停,支付宝社交之路真的错了么?
【摘要】支付宝的社交之路,永不停止。
众所周知,阿里做社交之心一直不死,这点从近几年阿里在社交上的探索中可以窥探一二,无论是来往还是钉钉,可惜都反响平平。2016年QuestMobil
的数据显示,作为中国总排名第6的APP,支付宝的月使用次数是21.3,相比之下,微信的月使用次数是569.5。作为目前市场上两大主流的支付工具,这
个差距是非常惊人的。
当然,你会说,微信主要是聊天,所以使用次数高。但是不可否认,在线下支付上,微信与支付宝已经开始并驾齐驱,尤其是在支付宝也开始实行个人用户提现收取手续费后。如果你是马云,你会安心?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早在云栖大会上,马云就向外界阐述了未来的五个新趋势,尤其是特意强调了“数据”二字。他认为数据是人类第一次自己创造了能源、创造了资源。
就今天而言,数据才是争夺的核心。
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并且通过多种方式不断的汲取着更多的用户数据,如用户与用户之间是否存在交易关系,用户是否有按期还款,以及用户每月的消费体量,甚至工资收入的相关数据等。反观微信,虽然近几年才出现,但是成长势头迅猛,让蚂蚁金服倍感压力。
所以,在昨天支付宝认错之后,有部分人点评此次事件是因为支付宝忽略用户体验,过分追求KPI导致。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不同于朋友圈等其他社交平台,支付宝的圈子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评论,只有芝麻信用分在750分以上的用户拥有“特权”。这一规定刺痛了大部分人的
社交神经,一边大骂支付宝“嫌贫爱富”、为博眼球提高活跃度不择手段,一边默默提升自己的芝麻分。
网上掀起一股“教你提升信用分”的热潮,绑定公积金卡、录入车辆信息、绑定职业信息等,“芝麻信用”的百度搜索指数也达到了半年来的峰值,不
知不觉,阿里最重要的财富—芝麻信用,已经完成了一次量的突破。
“芝麻信用”的百度指数搜索
芝麻信用分只是一层表皮,表皮之下是一个累积了海量用户信息的成熟征信体系。这是过去17年来,阿里巴巴集团积淀下来的最重要资产,没有之一。未来,它更将成为其他所有阿里系业务的底层支撑,并将具备越来越重大的作用。越往大数据时代走,征信就越重要。
企业通过数据可以刻画每一个用户的画像,用户社交、支付行为越多,画像越精准,未来数据的价值就越大,按马云的话来说,资源就会越多。这样未来在与一些公司产生合作的时候,就能换得更多的资源,竞争力就越强。
不过如何获取用户数据,如何使用用户数据,如何保护用户数据,这些问题,目前都还没有现成法律可依从。但可以肯定的是,从搜集、应用到保护的每一个环节,都将越来越趋向于严谨,大数据企业也将受到更严格监管。
而蚂蚁金服和微信作为全牌照金融机构,在金融领域都有着完整的布局,这场战争的最后,谁的数据量更大,谁就将获得这个市场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