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建再现债务违约 持有人沟通在即大股东存介入可能
【摘要】“从当前已发生违约的债券来看,部分债券发生违约的最终都能够完成兑付。因此,防范和化解的办法首先要依靠自身筹集资金完成兑付,其次是通过资产重组或债务重整后的股东注资完成兑付,最后是依靠担保方或第三方代偿完成兑付。”受访人士认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1中城建MTN1”的违约风波尚未平息,一笔新的违约事件骤然又至。
12月19日,中国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债登)公告称,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下称中城建)的中票“12中城建MTN2”应于当日付息,但截至当天营业终止,该公司尚未收到付息。
事实上,这是近期自“12中城建MTN1”、“11中城建MTN1”相继发生违约后,中城建近期第三只构成违约的债券。
公司债券一再违约,加上股东身份的更迭变换,中城建的信用资质已经受到市场的较多关注。在本息规模逾16亿元的“11中城建MTN1”偿兑事宜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此次中期票据的再度违约更是将其推上了舆论的中心。
中城建一位相关负责人12月20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12中城建MTN2’,将会采用抵押资产,同时依靠大股东的方式解决。”不过,该负责人不愿披露更加详细的信息,表示“具体情况会在21日召开的持有人会议上讲”。
再陷债券违约
21世纪经济报道查阅公开资料,本次违约的中票“12中城建MTN2”,主承销商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总额为10亿元,票面利率为5.55%,应该于12月19日兑付利息。
但是,截至付息日日终,中债登也没有收到来自中城建的应付付息资金,未能如期向持有人付息。这是中城建近期第三只构成违约的债券。
同日晚间,违约事件主角中城建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公司未能按照约定筹措足额付息资金,“12中城建MTN2”不能按期足额付息。
而对于不能按期付息的原因,中城建方面则表示,“公司受评级下调等因素影响,融资有限。”
中城建一位相关负责人12月20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针对‘12中城建MTN2’,将会采用抵押资产,同时依靠大股东的方式解决。更多的情况需要在明天的持有人会议上明确。”
时间回溯至11月29日,因“12中城建MTN1”利息未能及时足额兑付的违约事实,联合评级将中城建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和不少于六只中期票据评级进行统一下调,并调降至C级。
这六只中票包括“11中城建MTN1”、“12中城建MTN1”、“12中城建MTN2”、“15中城建MTN001”、“15中城建MTN002”和“16中城建MTN001”。
值得一提的是,日后未如期偿兑逾16亿本息的“11中城建MTN1”和此次未兑付利息的“12中城建MTN2”均在上述等级下调名单之中。
就在评级下调后的12月13日,光大银行和渤海银行发布公告称,其承销的“11中城建MTN1”应于2016年12月9日兑付本息,截至兑付日日终,托管机构中债登未收到发行人支付的本息资金。
公开资料显示,“11中城建MTN1”,总额为15.5亿元,发行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5.68%。到期兑付日为2016年12月9日,到期应付的本息一共为16.38亿元。
事实上,就在上述违约事件发生之后,联合资信曾发布公告提示称,“鉴于公司尚未兑付已违约债券,‘12中城建MTN2’利息兑付不确定性较大。”
“‘11中城建MTN1’兑付的事情还目前没有解决。”中城建一位相关负责人12月20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违约背后暗含身份转换
“债券发生违约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发行人经营状况恶化,从而导致现金流紧张。债券到期兑付时企业资金链出现重大问题,无法完成按时还本付息而出现违约发生。”经济学家宋清辉12月20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有一些企业内部冲突不断、股东变更等事件都会导致企业出现流动性危机,从而引发债券违约。”宋清辉进一步分析。
事实上,此前围绕中城建就曾出现过“国企”转“民企”再转“国企”的事件,也一度引发市场躁动。
在今年4月26日,中城建宣布公司99%股权现由惠农投资基金持有,原全资股东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所持股权已由100%降至1%,公司的性质也由原来的“国企”转变成“民企”。
伴随着身份转换的,是评级公司将中城建列入下调评级观察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6月,中城建国际本应于2017年7月到期的25亿元点心债遭遇投资者回售违约,事件起因也正是来自于其国企身份的变更。而这也成为中城建资信下降的开端。
尽管中城建事后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依然未能如期赎回。通过这个事件,中城建意识到国企身份的所带来的红利,同时也意识到公司“国转民”的转变也与违约风险相关。
在此之后,今年8月上旬,中城建母公司公告其51%股权已由“北京中冶投资有限公司”持有,中城建及母公司的企业性质再次发生变化,民企再变身国企。
不过,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0日,中城建在银行间市场尚有规模146亿元的债券余额本金尚未完成兑付,其中规模达45亿元的3笔债券即将于一年内到期。
“从当前已发生违约的债券来看,部分债券发生违约的最终都能够完成兑付。因此,防范和化解的办法首先要依靠自身筹集资金完成兑付,其次是通过资产重组或债务重整后的股东注资完成兑付,最后是依靠担保方或第三方代偿完成兑付。”宋清辉表示。
来源: 21经济网
生如夏花
- 情报 | 华为投入研发金额全球排名第四;蚂蚁集团否认重启IPO;飞书国内业务短时间无法盈利
- 情报 | 汇丰据悉拟拆分印尼业务上市;腾讯新闻回应传言;开课吧裁员规模控制在30%
- 情报 | 世纪佳缘多位“失联”高管已被拘留;字节上线“头条号外”App;TikTok收缩全球业务
- 情报 | 小米汽车开始筛选交付中心;北京现代新能源车发展遇冷;FF宣布一项特别股东大会补充提案
- 情报 | 京东众筹宣布将于10月10日起暂停运营;蔚来申请注册咖啡商标;开课吧被诉拖欠490万合同费
- 情报 | VUE VLOG将于9月30日停止运营;Soul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愉悦资本近40亿元新募资首次关账
- 情报 | 网易知识公路宣布停止运营;广汽三菱停产裁员;京东推出言犀大模型
- 情报 | 宁德时代募资450亿一半买理财;名创优品港交所二次上市通过聆讯;小鹏汽车遭摩根大通减持3.65亿港元
- 情报 | ofo被恢复执行2276万;青年汽车资产被拍卖;特斯拉中国降价3天获3万订单
- 情报 | 恒大汽车公告称或有停产风险;中公教育回应考不过全额退款分十期;法拉第未来宣布FF 91将于3月30日开始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