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不盈利的平台依然在咬牙死磕
【摘要】业界对P2P网贷行业盈利模式的探讨,几乎已经有公论:利润空间小,实现盈利遥遥无期。但P2P网贷行业已经火热了近3年,因为持续亏损而主动关闭的平台数量其实非常之少。在各种运营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那记者不仅要问不盈利的平台为什么依然在死撑?
金评媒(https://www.jpm.cn) 报道:业界对P2P网贷行业盈利模式的探讨,几乎已经有公论:利润空间小,实现盈利遥遥无期。
“四高”依然存在 平台背负压力大
获客成本高
网贷平台从野蛮生长、理性调整、逐渐走向合规的当下。网贷平台的用户获取也不得不从数量和增量优先转向质量和存量优先,客户的争夺日趋激烈,获客成本也从早期的百余元急速攀升至的数千元,成为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而最终这些花高价“买”来的用户是否能转化为长期投资(半年以上)用户,还很难说。
显然获客成本居高不下是网贷行业的通病,就连行业老大陆金所也无法幸免。公开资料显示,陆金所2015年亏损额高达4.15亿美元,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15年的亏损80%-90%是获客成本及系统投入导致。
除了居高不小的获客成本以外,银行存管已成为平台合规的标配,多数网贷平台都在加班加点的上线银行存管,而所花的费用并不是小数目。
银行存管费用高
我们知道银行存管的费用主要包括:系统接入费(年费)、系统运营服务费、充值和提现费用等,此外,对P2P平台来说,还有隐性成本,如系统对接开发周期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存管系统体验造成用户流失成本、重新培养用户操作习惯及用户迁移的成本等。
据相关媒体之前报道,单银行存管的接入费在一年内就涨了5倍。这样算下来,即使除去一次性技术对接的费用,一个中小型平台一年至少要花费掉上百万的存管费用,如果是年成交量几十亿的大型平台,花费存管费用可能高达500万至600万。
如果说2016年是监管政策的颁布期,那么2017年就是具体执行期。随着各项政策整改期限的临近,行业将面临一场关乎生存的厮杀。在这场厮杀中,新金融平台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寻找优质资产以及资产端的创新是其存活关键。
资产获取成本高
网贷平台的资产获取一般包括自营资产和第三方资产两个渠道,为了确保资产规模的稳定性,大平台倾向于自己找资产,在整体资产荒的背景下,优质的高息资产不多,平台多通过线下渠道人工找资产,致使运营成本高企。
据记者了解很多大平台虽然没有披露具体的资产来源,但其借款项目很多也都源于线下渠道,其线下客户经理或线下代理人员数据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由此带来的人员成本和渠道租金成本在促成贷款中的占比多在10%以上,构成了运营成本高企的重要来源。
平台坏账率高
除了优质资产获取陈本不断增加的同时,很多人都在猜测网贷行业的坏账到底多高,是他们说的1-2%,还是另有隐情?早在之前计葵生就透露了陆金所的坏账率年化达5%、6%。换句话说,再全金融牌照的大家族,还有一个亲兄弟平安担保公司,给提供全套服务。即使这样,陆金所的他的坏账率还高达5%之上,其他的网贷平台额坏账你自己都可以想象。
显然即便平台在风控环节投入了大量精力,受客户资质和经济大环境等因素影响,行业内平均不良率仍然在8%以上,导致平台资产减值损失居高不下,不少平台的资产减值损失占平台营收的比例甚至达到5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成本黑洞。
由于网贷行业信息披露的不透明,业界关于具体的坏账率和逾期率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记者从多位行业从业者获悉,坏账水平的高地要看平台的风控做的如何,严把风控关的平台可以把坏账水平有效的控制在3%之下,甚至在1%之下也实属正常,但是对于一些平台来讲高达20%之上的坏账程度也不在少数,甚至有的平台坏账高的恐怖。
平台想要盈利实属不易
除了上述罗列的平台无论在获客,还是银行存管,乃至资产获取上面所花费的高额费用以外,高坏账率也在增加平台整个的成本。在加上平台需要支付员工成本、固定资产成本、平台维护成本、广告推广成本以及相关的协会会费等等。这个总体的费用,不难看出需要多大的收益才能覆盖。
所以说貌似看上去很美的网贷行业,其实要想盈利并没有那么容易。就在近期,随着年报的陆续披露,多家网贷平台的2016年财报数据随之曝光,不管是主动披露,还是因为股东发布,这个行业的整体状况已经露出冰山一角。
业内从业者表示,网贷平台要实现盈利,首先要过规模关、风控关和获客关。规模关是说交易规模要足够大,超过行业盈亏平衡点;风控关是说风控模型要足够有效,坏账率水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以内;获客关是说客户基础足够丰富,依靠平台原有存量客户即可维持正常运转。
随着各项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地,行业规模空间大幅压缩,准入门槛也大幅提升,届时,众多小平台将因合规因素选择退出,一些平台也会因市场空间的压缩而退出,剩下的平台以行业巨头为主,市场竞争将更趋理性化,“本息保障”的隐形规则也有望打破,届时存活下来的平台可能更加容易实现盈利。
(编辑:杨少康)
来源: 金评媒 作者:秦楠楠
秦楠楠
金评媒记者
- 情报 | 国产特斯拉已开始在泰国交付;蔚来手机预计很快上市;小米距离拿到造车资质还差很远
- 情报 | 小米自研芯片将在今明两年亮相;阿里云「通义千问」已完成备案工作;特斯拉新款Model3或9月1日上市
- 情报 | 羊了个羊40万年薪招聘研发;腾讯申请微信虹膜支付商标;哪吒汽车旗下车型价格调整
- 情报 | 恒大挂牌转让原深圳总部地块;马斯克称推特可能破产;QQ内测微信登录
- 情报 | 京东将对10%高管进行末尾淘汰;天然乳品遭港交所除牌;小熊U租母公司凌雄科技挂牌港交所
- 情报 | 蚂蚁消费金融发生工商变更;谷歌Stadia云服务被关闭;腾讯申请微信刷掌新商标
- 光年速递 | 扎克伯格看好智能眼镜;OpenAI向部分用户开放GPT-4o语音模式...
- 情报 | 2023年已有9家公司遭港交所除牌;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协议将被审查;字节启用季度OKR考核
- 光年速递 | 苹果不会在iOS 18发布时同步推出AI功能;英伟达发布软件和服务,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快速普及...
- 情报 | 恒驰5将于7月开启预售;商汤科技暴跌超40%;B站小视频App“轻视频”今日正式停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