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轮廓初显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普惠金融业务涵盖“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借贷个体差异性大,风险程度各异,很难适用“一刀切”的管理标准,需要在信贷管理、资本管理、风险容忍度、考评机制等方面分类施策。由此,事业部改革应势而生。

  财经光年  ·  2017-06-15 10:55
大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轮廓初显 - 金评媒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 杜冰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今年以来,建行、工行、农行相继宣布在总行层面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另外,建行还率先成立了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在工行实地督察普惠金融特别是小微金融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时重申,大型银行要在今年内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的设立,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下放信贷审批权。

这是自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以来,监管层第三次喊话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其他两次分别为5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大型商业银行2017年内要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5月26日银监会公布《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再次提及此事。

今年以来,建行、工行、农行相继宣布在总行层面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另外,建行还率先成立了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截至目前来看,事业部改革改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待解?

事业部改革强调“单独”

普惠金融业务涵盖“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借贷个体差异性大,风险程度各异,很难适用“一刀切”的管理标准,需要在信贷管理、资本管理、风险容忍度、考评机制等方面分类施策。由此,事业部改革应势而生。

作为一项组织架构、制度改革,事业部的核心在于通过构建一套专业化的体制机制,确保有专门的机构、人员、资源去做普惠金融业务。

从实践来看,事业部改革改了什么?

工行在其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后实行了“六个单独”管理,包括单独的信贷管理体制、单独的会计核算体系、单独的风险拨备与核销机制、单独的资金平衡与运营机制以及单独的考评激励约束机制。

农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用4个变化来概括,一是服务“三农”机构和团队的专业化;二是资源配置的制度化;三是政策产品的差异化,单独设计差异化的“三农”金融服务产品政策;四是实现服务“三农”的可持续,这也是最终目的。

建行除在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之外,还单独设立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对于其与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协调运作机制,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负责协调推进建行普惠金融业务的管理和发展,由行领导和高管层担任主任、副主任,由普惠金融事业部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由涉及普惠金融业务的小企业业务部、公司业务部、个人存款与投资部以及相关中后台部门等17个部门组成成员部门;普惠金融事业部则承担全行普惠金融业务的牵头工作,跟进中央、国家和监管部门的政策要求、推动政策落地,落实委员会确定的管理和发展目标,人员配置共40人。”

业内呼吁搭建企业综合信息共享平台

业内专家分析,大型商业银行一直是普惠金融领域的主力军和国家队。与小型金融机构相比,大型银行具有资金成本、人才队伍、机构网点、管理经验等优势,这些优势是其他金融机构短期内难以复制的。同时,大型银行有非常丰富的信贷管理系统和经验,有存款作为廉价的资金来源,且系统性风险比较小,这些都是大型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事业的优势。

但其薄弱点不少也来自于这些优势。专家认为,因为传统银行有较严的监管考核要求,对风险过于谨慎,可能会限制银行做风险比较高的业务。此外,银行层级比较多,决策机制效率相对较低。

与此同时,在推进普惠金融信贷业务过程中,银行面临着风险判断不准确、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后续风险化解处置困难等问题。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在银行自身通过集成信息、提增信用等方式促进发展普惠金融的同时,也希望政府相关机构能够搭建企业综合信息共享平台。

“包括整合注册登记、生产经营、人才及技术、纳税缴费、劳动用工、用水用电、节能环保等信息资源,及时统一发布;丰富企业信用档案信息,完善企业和企业主个人征信体系、评级发布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由地方政府参股和控股部分担保公司,建立政府主导的再担保公司,创设小微企业和个人的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建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增信妙招在于多方合作

小微企业以及“三农”领域业务的风险问题一直是普惠金融的实践难点。从经验来看,商业银行如何实现既在政策上对这些弱势群体的扶持,又能严格执行风控流程以保证资金安全?

“小微企业融资难,表面上是缺钱,实质上是缺信息、缺信用。”建行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从建行经验来看,集成多方信息,构建信用评价体系,通过政、企等合作为小微企业增信,在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同时,也保证了银行资金的安全。

一方面,建行尝试通过将信息数字化、规范化,变无规律为有规律,变不可考为有据查,缓解信息不对称,打开了小微企业融资的“玻璃门”。

“通过挖掘银行存量数据资源,以小微企业在建行资金结算、交易流水、工资发放、存款投资等数据信息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创新免担保贷款。同时,充分运用政府公共服务信息,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引进税务、工商、海关、法院诉讼等外部数据,深化人民银行征信信息应用,运用公共信息化解小微企业‘缺信息’问题。”建行上述负责人表示。

另一方面,通过多方合力增加信用,创造企业可贷条件。如建行与地方政府合作,创新“助保贷”业务,以政府风险补偿资金为主要增信方式,为符合当地转型发展方向的客户群体提供批量化融资。截至2017年3月末,建行累计为1400多个合作平台、2.4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132亿元;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合作,运用平台数据资源,累计完成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1000多亿元;与供应链核心企业、核心平台合作,如小微企业“政府采购贷”业务,依托采购中标通知、政府公告、采购合同、履约凭证等信息,为采购中标的小微企业客户群提供融资服务。

(编辑:杨少康)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 杜冰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财经光年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