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联”这个命题只是看上去很美?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在单打独斗已经很难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情况下,效仿第三方支付的“网联”模式成立“信联”,成为这些频频受挫的个人征信机构的新选择。但是,“信联”要想真正落地并发挥作用仍有较多难题需要解决。

  天乐  ·  2017-06-27 11:20
“信联”这个命题只是看上去很美? - 金评媒
来源: 金融之家 木子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众多个人征信试点机构以及行业相关机构之所以提出设立“信联”,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想要独立获得个人征信牌照难关重重。

6月23日,据称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等首批个人征信试点机构以及百度、网易、360、小米、滴滴、开鑫金服、宜信等行业相关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一家个人征信机构“信联”。并且,多家参与方已经签署投资意向书,机构筹建已进入实质阶段,机构名称、公司章程等内容已基本明确,但具体并未透露。

在单打独斗已经很难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情况下,效仿第三方支付的“网联”模式成立“信联”,成为这些频频受挫的个人征信机构的新选择。但是,“信联”要想真正落地并发挥作用仍有较多难题需要解决。

8家准备机构单打独斗“没有一家合格”

众多个人征信试点机构以及行业相关机构之所以提出设立“信联”,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想要独立获得个人征信牌照难关重重。早在2015年,央行就印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可是至今已经过去两年,民营个人征信牌照被一拖再拖仍未落地,非但如此,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还透露,由于让人意想不到的现实情况以及8家民营征信机构都没有达到央行的准入要求,个人征信牌照仍遥遥无期。

个人征信牌照申请热潮恰好遇上互联网金融整顿,同时,网贷问题频发,也使得社会公众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空前高涨,监管部门由此对申请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就是8家机构开业准备的实际情况离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除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现实情况,8家民营征信机构也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各家为了追求依托互联网的所谓业务闭环,市场信息链被分割,信息覆盖范围受限,产品有效性不足,不利于信息共享;二是8家机构各自依托某一企业或企业集团,业务上和公司治理结构上不具备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存在利益冲突;三是8家机构对征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则了解不够,而且也没严格遵守,在没有以信用登记为基础且数据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各自掌握的有限信息进行不同形式的信用评分并对外进行使用,存在明显的信息误采误用问题。

“信联”这个命题只是看上去很美?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一个由多家征信机构和关联公司参股的“信联”,更符合监管要求和市场期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独立性的问题,也利于以后业务的开展。

央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也曾表态,“由第三方机构牵头,很多有共同意向的机构联合起来,共同申办个人征信公司是可行的”。

简单的一哄而上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据称,“信联”大概率会取得第一家个人征信牌照,各征信机构的单打独斗也变成组团作战。但是,能否做到一视同仁、能否公平分配内部利益、能否保护个人隐私等问题仍还是会将他们一秒拉回现实,简单的一哄而上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能否对参与筹建公司和非参与公司一视同仁?需要认识到,个人征信机构是公告基础设施,征信数据也是公共数据,BAT等公司参与了机构的筹建并输入数据,但是“信联”并不是专属于这些公司的服务机构,而是服务于社会全体。那么“信联”能否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的公司,如何平衡公平的问题?

能否对参与成员做到公平分配内部利益?早在2013年,央行就牵头上海资信发起设立全国首个网络金融征信系统,邀请了不少网贷公司加入,但最终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投入大量财力并且拥有海量数据的大平台担心数据流失,并不愿意交出所有数据。对“信联”来说也是相同的挑战,各个平台的数据都是经历了多年重金投入才积累起来的,各方又多少存在竞争,如何才能让他们放心的向对手开放数据呢?但如果各家都进行保留,那么这个“信联”存在的价值就值得商榷了。

能否保护个人隐私?如果“信联”成功落地,海量征信数据将被共享,那么也存在一个隐患就是有参与者乘虚而入,获取用户的隐私信息,因此加入“信联”必然存在着门槛的问题。数据库里的优质用户很可能存在着被多头放贷的情况,用户被骚扰的可能性也大大的增加。

所以,“信联”之前,各方必会经历一个分歧与磨合的阶段。

(编辑:田跃清)

来源: 金融之家 木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天乐

蓝魅财经责任编辑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关注者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