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家消费金融公司里20家都是银行系,却难逃获客渠道桎梏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在消费金融的战场上,获客场景和大数据风控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如何构建自己在这两方面的壁垒而不是单纯依靠资金优势,或许成为了银行系最该思考的问题。

  消费金融行业资讯  ·  2017-08-08 12:00
23家消费金融公司里20家都是银行系,却难逃获客渠道桎梏 - 金评媒
作者: 消费金融行业资讯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7月21日,中青旅与中国光大银行及另外一家企业拟共同设立“光大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消息传出。

自2010年银监会批准成立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以来,已经陆续有23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其中20家都有银行参股,而中小银行更是占据了绝对主流。

消费金融到底有多赚钱?

银行纷纷抢滩消费金融,和其广阔的市场以及强劲的盈利能力有关。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最新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指出,2016年末,居民消费信贷总量估计在6万亿元左右,约占消费支出的19%。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

作为首批消费金融试点公司,中银消费金融最近刚刚晒出了非常亮眼的成绩。今年上半年,中银金融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25.73%;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192%。数据显示,2016 年中银金融实现营业收入23.51 亿元,净利润5.37 亿元。这意味着,中银金融今年上半年赚取的净利润已经超越去年全年。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苏宁消费金融也公布了半年度财报。苏宁消费金融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0221.9万元,同比增长超过136%;半年度利润总额达到4286.9万元,同比增长达到129.26%。要知道去年苏宁消费金融还处于亏损状态。 

互联网金融都不太好过的2017年,唯独消费金融公司还是赚了个盆满钵满,也难怪银行纷纷盯上了这一块肥肉。

重度依赖渠道获客成隐患

银行系布局消费金融,资金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获客和风控上却并不占优势,特别是中小银行更是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目前我们的客户80%都是从合作渠道获取的。”一位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虽然他们也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获客渠道构建壁垒,但是实施起来太困难了。 

据了解,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很大一部分客源是通过贷款中介机构获得。一位曾在中银消费金融工作的从业者在天涯论坛发帖解释了这种合作模式。

1.png

一般为了坏账高和多方获客的渠道问题,消费金融公司都会和中介机构签订代偿协议,交付保证金。也就是说如果发生客户坏账,中介公司需要代偿。另外消费金融公司一般都会收取2%-3%不等的手续费,用做中介公司的佣金。 

但这点佣金并不能支撑中介公司的盈利,因此中介公司会巧立各种名目收取额外费用,甚至为资质不够的客户包装资料获取贷款,再收取高昂的服务费。而消费金融公司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北银消费金融就曾因此栽过大跟头。根据《中国经营报》2015年的报道,与北银消费合作的担中介公司借个人用户的名义,从北银消费申请贷款。这些款项最终并没有进入借款人的账户,不少借款人甚至压根不知道自己名下还有这笔贷款。涉及客户约200人,基本每人名下都在北银消费有20万贷款,总金额在4000万左右。

北银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沦为中介的套现池。事件爆发后,北京银监局公布了罚款150万的行政处罚决定。

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大多倚重渠道获客,中介公司似乎成为一个绕不过的坑。如何在规模和风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是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应该思考的问题。 

联手互金平台 

相较线下中介公司的不可控,越来越多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开始和互金平台合作。缺乏应用场景的银行系为互金平台提供相较便宜的资金,双方一拍即合。 

中银消费金融好看的财报和一款名为2345贷款王的现金贷产品不是不无联系。这款现金贷产品面向蓝领阶层、应届毕业生和信用良好的城市白领,提供500-5000元的小额现金信贷服务。据二三四五未经审计2016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345贷款王2016年发放贷款总笔数411.75万笔,发放贷款总金额62.74 亿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贷款余额超过13.76亿元。

而另一家交出漂亮成绩单的持牌系招联金融,同样是倚靠线上渠道。根据其官方公布数据,招联金融授信客户超过1100万人,累计放款超过1200亿元。如此惊艳的成绩很大程度上的倚靠支付宝APP上的“好期贷”入口。

而像中银、招联这样的消费金融公司背靠大银行,在数据、风控、品牌等方面都比中小银行更具优势。因此更多中小银行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为了短期把规模做大不得不和互金平台合作,而其缺乏风控能力,只能沦为互金平台的资金提供方,其合作模式也就是目前很火的助贷模式。 

“如果风控、客户识别都是由一个互金平台帮银行做,最后银行仅是资金提供方,银行就丧失了自己的真正竞争力。银行现在可以通过吸收储蓄获得资金,但等到将来客户的资金更多转向资产管理、银行发现自己也没有资金来源时,还有什么呢?”一位城商行人士在《财新》的一篇报道中吐露了自己的忧虑。 

他的担心绝不是杞人忧天,尝到现金贷甜头的二三四五就在筹划自己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今年4月份,二三四五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出资人民币5400万元与江苏银行、凯基商业银行及海澜之家共同设立江苏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而招联金融原本在支付宝金融服务的入口也被关闭,如今支付宝的金融服务中只有自家的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而“好期贷”则需要搜索支付宝生活号才能找到。 

积极转型

事实上,银行系消费金融也在合作渠道之外开始新的尝试。一位城商行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员工告诉笔者,他们正在建立线下运营中心,试图从装修、旅游等大额场景切入。除了自建网点外,银行系消费金融也开始通过线上、线下的广告渠道进行营销。例如招联金融,就学网易云音乐承包了一个地铁。

2.png

如果仔细研究最近几家已经获批或是正在筹备的消费金融公司会发现,互联网公司和银行的组合成为了标配。就在前几个月,四川锦程消费金融公司在西南产权交易所再次发布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告,表示要引进大数据公司和消费场景公司。

银行希望通过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补足自己在消费场景和用户数据上的劣势。在消费金融的战场上,获客场景和大数据风控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如何构建自己在这两方面的壁垒而不是单纯依靠资金优势,或许成为了银行系最该思考的问题。

(编辑:郑惠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消费金融行业资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