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联的使命
【摘要】市场普遍认为,“网联”的诞生,将有助于实现当前群雄逐鹿的第三方支付资金清算规范化、透明化、集中化运作及有效监管,对于支付行业的长期发展和市场格局具有特殊的意义。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市场普遍认为,“网联”的诞生,将有助于实现当前群雄逐鹿的第三方支付资金清算规范化、透明化、集中化运作及有效监管,对于支付行业的长期发展和市场格局具有特殊的意义。
今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线上支付通道不再直接对接银行,而是通过“网联”这个中间通道与各家银行对接,并受央行监管。而网联的上线,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塑支付清算市场格局?会不会给银联带来竞争压力?
近年来,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快速渗透,传统金融机构布局扫码支付、便捷支付相关的金融科技技术持续进步,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支付清算行业发展迅速,非银行支付正加速扩张。
与此同时,非银行支付市场的发展也凸显了多方关系混乱、监管存在漏洞、安全无法保障等行业瓶颈。在此背景下,连接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的支付清算机构——“网联”应运而生。
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银支付〔2017〕209号文),明确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市场普遍认为,“网联”的诞生,将有助于实现当前群雄逐鹿的第三方支付资金清算规范化、透明化、集中化运作及有效监管,对于支付行业的长期发展和市场格局具有特殊的意义。
横空出世的“网联”
近年来,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呈现出的迅速成长势头令人瞠目。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1639.02亿笔,金额99.2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53%和100.65%。据艾瑞咨询估计,2016年第三方支付机构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58.8万亿元,其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合计约占市场份额的92%。
这种势头在2017年仍在延续。互联网巨头们对于支付市场的疯狂争夺也从侧面证明了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热度。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网络支付在带来便利之余,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尤其在个人信息保护、支付安全等方面。
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普遍采取的是直连银行模式进行资金转接清算的方式,即用户在支付公司开立虚拟账户,支付公司再利用其跟很多银行建立的合作关系,在各行开有账户以完成汇款,以此达到跨行转账的目的。
但这个过程当中会产生一些问题,专家解读称,这种直连银行“完美绕开”央行清算系统的方式的确有一定用户优势,却使银行、央行无法掌握具体的交易信息和准确的资金流向,有可能成为非法交易、洗钱等恶性事件滋生的土壤。
“网联”,全称为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主要业务是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一个统一的独立清算平台,其一端会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对接,另一端则连接银行系统。也就是说,今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线上支付通道不再直接对接银行,而是通过“网联”这个中间通道与各家银行对接,并受央行监管。
“‘网联’相当于在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之间设立了一个‘中转站’,未来第三方支付机构要接入银行,用户进行跨行转账,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走银联的清算渠道,另一种则是通过‘网联’。作为一个典型的第四方金融服务平台,‘网联’本身不直接对消费者提供任何金融服务,不碰触资金,而是通过统筹银行和第三方金融机构,间接地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服务。”易观金融高级分析师王蓬博对《法人》记者介绍道。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网联”平台的设立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用卡需求。中国银联成立之初,没有淘宝、微信等产品,整个在线支付的环境还未形成,而今天却是移动支付、无卡支付的年代。在这个过程中,安全问题和隐私泄露等顽疾频发,无法完全保障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银联已不能够面对今天的状况,因此必须要对银联进行一次大升级,一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保障消费者的支付安全和体验。
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亦认为,“网联”的诞生并不是横空出世,把它放到近年来央行规范支付体系的一系列政策努力看,应该说是水到渠成的。从这一两年来央行推出账户分类、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再加上最近的交易迁移至“网联”平台等一系列措施来看,不难看出央行的监管思路越来越清晰。
“央行关心的是防范金融风险,保护老百姓(603883,股吧)的资金安全。‘网联’的创立,让央行对支付机构的监管有了技术手段,意味着央行开始从第三方支付入手,把互联网金融服务和网络消费金融监管当成金融监管创制重要内容。”巴曙松说,通过支付机构统一平台接入与清算,将有助于提高支付效率,避免重复建设,更加全面完整地对第三方支付业务进行监管,从而全面降低风险,保护老百姓的权益。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也指出,金融属于强监管的行业,而银行直连恰恰处于监管之外。直连模式下,信息流、资金流都掌握在支付机构手中,在监管机构来看,便是信息不透明、标准不统一,容易滋生乱象。于是,“杀死”银行直连,便成为了第三方支付监管整顿的重要一环。
有专业人士分析说,“网联”的设计方案尽量避免触动现有利益格局,减少推进阻力。“网联”只是一个清算平台,并不具备支付职能,简单说就是未来并不会出现一个“网联App”或者“网联卡”来供消费者使用,这就避免了直接跟第三方支付机构分食蛋糕,以免落下“裁判下场踢球”的非议。
此外,“网联”的股东还排除了银行和银联,这就避免了银行和银联借“网联”平台抢占第三方支付的蛋糕,以免落下“不公平竞争”的非议。因此“网联”平台的设立,是央行告诉第三方支付机构:“你们的业务格局我不改变,但是你们的资金流动,我要看得清清楚楚。”
重塑支付清算市场格局?
“网联”俗称网络版银联,其将非银行支付资金清算从银行直连切换到“网联”上来,央行此举的目的是防止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客户备付金分散存放、变相开展跨行清算业务等问题出现。总的来说,这么做,降低了第三方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的风险,最终目的还是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知名互联网专家刘兴亮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央行而言,从原来对巨额资金流动蒙在鼓里,到明察秋毫,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从此,获得了所有客户的交易数据,无论是监控,还是建些模型、玩玩大数据或者人工智能,都是可能的。”刘兴亮说,这种360度无死角监控,堵死了非法资金借助于第三方支付的通道,对于金融安全无疑是十分有利的,满足了监管的需要。
除此之外,该模式也影响到了在线支付机构间的公平竞争。刘兴亮表示,大的支付机构与各家银行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已经建立了稳定的渠道,现在忽然“网联”中间插这么一杠子,既丢失了数据的垄断地位,又不排除利润的蛋糕被分走的可能。小一些的支付公司,因为无法去和每一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甚是无奈,现在忽然来了个“网联”,只要接入“网联”就可以打通和各家银行的资金通道,从这个角度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小的支付公司以前有一些桌子下面的交易,不是那么光明磊落,规范以后,这种交易就很难了。并且他们赖以生存的其中一个来源就是赚利差。通过吸收老百姓不用的小额存款,然后再存进银行,赚这个利差。这种利差对大的支付机构来说,不是那么看重,但对小的支付公司来说,是一块重要收入。有了‘网联’之后,利差收入要大受损失了。这也改变了大小支付平台不同‘玩法’的现状。”刘兴亮说。
著名经济金融专家余丰慧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损失最大的是支付宝这种结算模式,支付宝利用资金规模优势的控制权将会被彻底削弱。从直接利益来说,支付宝结算平台上沉淀的大量资金形成的在商业银行结算性存款利息收入将彻底终结。
“最受伤的应该是中国银联。”余丰慧对《法人》记者表示。“网联”结算清算中心等于重新建立了一个完全可以囊括银联清算平台的更全的中心。接入“网联”中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商业银行,其相互之间都可以通过“网联”清算,即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清算、第三方机构之间的清算、商业银行之间的相互清算。
而目前的银联仅仅是银行卡之间清算。“网联”从技术原理上完全可以彻底代替银联。传统银行的支付结算清算业务正在以几何形式向移动支付转移,这将给银联的清算中心系统带来极大的冲击。
王蓬博也认为:“‘网联’的成立代表着银联长久以来把线上清算业务收归旗下的意愿落空。虽然‘网联’的线上支付监管和银联的线下监管并无重合,但随着央行对二维码支付的认可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大力推广O2O线下扫码支付,银联的业务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巴曙松则认为,目前市场中,很多支付机构承担了清算的角色,与银联早就形成了事实上的竞争关系,银联对此办法不多。“网联”的成立,对于规范市场乱象无疑有着积极作用,这应该是银联乐于看到的。
但是,在政策中,所涉及的关于“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如何具体界定成为了最大的问题。巴曙松强调,目前的网络支付交易包括银行卡在线交易、银行卡直付型虚拟账户、虚拟账户余额交易、预付卡账户交易,等等。这些交易是否都是“网联”所涉及的交易类型,银联又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都不明确,以及未来“网联”、银联是否能够在网络支付领域实现同等竞争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巴曙松进一步补充道,“网联”的成立,为银联增加了一个“弟弟”,会与银联产生竞争关系。不过,市场中有竞争不见得是坏事,银联、“网联”相互竞争,有利于提高中国支付市场的服务水平,对于支付市场的规范发展和效率提高,应该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宋清辉认为,目前支付机构在线上90%的业务已不走银联通道,而是采取直连银行模式,并且不少支付机构都自建平台系统。因此不难发现,“网联”的推出对银联会产生的影响较为有限。不过鉴于前期央行放开清算牌照,因而“网联”很有可能获得清算牌照,具备和银联同样的业务模式和空间,这样一来,将会成为银联的竞争对手。
宋清辉分析说,不过,“网联”的推出对于中小支付机构是利好,对于大型支付机构可能会带来部分冲击。之前,这些大型的支付机构由于业务量庞大而能够获得较大的谈判力。“网联”的出现,让大型支付机构与银行直接连接的优势消失,溢价因此被削弱殆尽。中小型支付机构却因此可以省去与各银行建立连接的成本,意味着在与大型支付机构竞争中,能够获得更加平等的有利位置。
此外,他还表示,“网联”平台属于B端的合作,C端的消费者很难感知到与之前有什么不同,用户体验、支付的方便性、高效性几乎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网联”平台关乎几亿人的支付利益和体验,也不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任何“不对劲”的体验,否则就是“网联”平台的失败。
“网联”的挑战
人人都知道“无卡”一定是未来趋势,那么央行为什么要把所有未来的流量都引流给“网联”?对于当前第三方支付市场已出现的寡头趋势,“网联”的上线能否改变这一局面?
十字财经李意安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央行而言,将所有线上支付的交易量统一划拨到“网联”的真正目的是根治直连带来的乱象。直连最得意的是支付宝和财付通,因为线上交易量最大的还是这两家。根据易观智库统计数据显示,到今年一季度支付宝和财付通合计市场占有率高达92%。
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可以看出,国家集中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意思十分明显,“网联”成立的优先级和重要性也进一步强化。
在“网联”成立之前,央行对线上交易的监管是通过要求支付机构报送数据来实现的,比如异常交易、夜间交易。但支付机构即使完成报送,央行也无从核查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而“网联”的体系搭建好以后,所有线上的交易都会直接连接到反洗钱系统,所有数据实时报送,对监管而言更为有利。
“试想一下,如果央行花了这么大力气将‘网联’搭建起来,巨头们还是各种非暴力不合作,那得多难过。所以自‘网联’落地开始,央行便铁腕重拳,下发文件摆明态度,叫巨头们无话可说。”李意安说。
资深财经媒体人陈默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也谈道,当今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的发展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最初对金融结构的预判,使整个支付市场的格局发生根本变化。现在出门不带银行卡、现金可以产生消费体验,但如果不带手机却什么都买不了。
“如果年一代是这样一种支付比例变化的话,那么原来金融支付的结构、规则、机构就都会受到重大影响,包括资金的流向、数据等。”陈默说。
陈默分析说,央行的目的有两点:
首先,作为监管机构,它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性负责,而不是对某个行业和某个具体的利益负责。四大国有银行、传统的金融机构在支付业务上受到了挑战,使得市场占有份额降低,这不是央行要考虑的事情。央行所考虑的问题是能否通过资金的流向,掌握数据。
其次,央行要监管支付机构在支付过程中,有没有风险和漏洞,会不会存在洗钱、炒汇、各种跨境的非法交易行为,等等。央行要掌握的是资金的来龙去脉、资金的走向以及流动资金的数额。央行不是盈利机构,它不关心谁去做这笔业务,但它一定要知道这笔业务最后是怎么做成的,做到哪里去了。
陈默表示,互联网新的业态和新的技术手段出来以后,对整个传统金融机构的支付业务产生了冲击,造成了原来业务的萎缩,使得大量的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由于原来的金融机构没有深度参与和推出同类的产品,势必受到严重影响。而中国整个支付市场,牌照就那么多。当前市场上已经形成了几个支付巨头,市场现状和他们的技术捆绑在一起,并非是有了牌照就一定能做好这件事情。
“如果有忠诚的客户,有牌照,然后去做支付业务,那毫无疑问在整个支付市场上肯定会分到一杯羹,这和谁是巨头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你的客户量和技术手段。”陈默表示。
此外,“网联”施行政策对每个机构都是一视同仁的,如果政策收紧,大家都遵守同样的规则,市场上不会产生此消彼长的作用。
陈默说,由于支付业务是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所以它不可能被制服,只会整体成长,甚至高度成长。至于谁会切蛋糕切得大一些,是由原先的阿里、腾讯两家独大,还是一些新出现的支付服务商进入,这就可能产生新的变局。今后支付市场还可能出现细分,甚至会形成不同的消费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支付入口和支付渠道。但无论怎样细化,市场参与者越多,竞争越激烈,对于消费者就会更便捷更优惠。
宋清辉表示,“网联”的上线对于支付行业的长期发展终究利大于弊,市场格局也会因此被改写。由于监管的直接介入,交易的安全性较以前增加,之前频发的P2P和支付机构跑路事件得以有效避免。同时,“网联”平台之下,支付市场格局各方利益会被重新分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会因而获得大幅度提升,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总体来说,“网联”的推出,利大于弊,让整个支付行业更加规范、更有条理,格局更大,极大地促进了支付行业的发展。同时,虽然在断直连、促备付金统一监管方面,“网联”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但在系统建设、机构接入推进,尤其是定价机制建设方面,市场还在观察它是否具有足够的话语权和行动力。此外,如此庞大的一个平台,对于其技术架构、运营体系等,都将成为考验。
“网联”的试运行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是否能够兼顾好创新与防范风险,需要时间磨合,仍将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最终“网联”能否逾越过去,外界拭目以待。
(编辑:田跃清)
来源: 《法人》记者 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