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多家银行封堵消费贷违规进入楼市 有银行将贷款年限缩至5年以下
【摘要】日前,北京、深圳等热点城市再度排查消费贷款大幅增长、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等情况。19日记者走访深圳多家银行,发现10年以上的中长期消费贷整体呈收紧态势,民生、兴业等多家商业银行明确表达不做10年以上消费贷。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在消费信贷表现强劲的情况下,8月居民消费却呈现下降态势,两者明显出现背离,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居民消费贷款最终被用来购房。
日前,北京、深圳等热点城市再度排查消费贷款大幅增长、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等情况。深圳多家银行已扎紧消费贷“口子”,大多银行将长期消费贷年限调至5年,有的银行缩短至5年以下甚至暂停消费贷。
近日记者从深圳多家银行了解到,银行普遍扎紧消费贷“口子”,大多数银行已将长期消费贷年限调至5年,部分银行由于额度紧张或风控原因,在5年基础上进一步缩短年限甚至暂停消费贷。业内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应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严禁消费贷、经营贷等穿“马甲”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以维护市场稳定。
长期消费贷全线紧缩
日前,北京、深圳等热点城市再度排查消费贷款大幅增长、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等情况。19日记者走访深圳多家银行,发现10年以上的中长期消费贷整体呈收紧态势,民生、兴业等多家商业银行明确表达不做10年以上消费贷。
“这两天行里已经下了通知,要求10月份起将抵押消费贷期限缩短到5年。你早几天过来问,还赶得及做20年期的抵押消费贷,现在9月就剩十来天,照我们行的批款进度,款项肯定下不来,只能给你办5年期的。”某大型股份制银行信贷经理告诉记者。
该银行信贷经理介绍道,与20年期消费贷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不同,5年期消费贷是先息后本,利率为五厘四。“额度最高可做到抵押房产的七成,还款方式是每个月还利息,借满一年还掉当年所借的本金,才能续借。”
“缩短年限、限制每年还款一次有利于银行掌握借贷人的还款能力,但也大大提高了个人的借贷成本。比如你借了200万元,20年等额本息每月约还1.5万元。如果是5年期的先息后本,一年期到需要把借贷部分给还上,压力就大很多。”有业内人士指出,“已经有太多资金流到了楼市,银行这样的做法也是响应监管号召,遏制利用银行资金杠杆炒房的行为。”
除了缩短年限之外,部分银行由于额度紧张或银行风控,在5年基础上进一步缩短年限甚至暂停消费贷。
兴业银行一位信贷经理告诉记者,该行风控一向比较严格,现在抵押消费贷要有红本才能贷出来,年限是1年或3年,也是先息后本。招行相关人员指出,其所在支行已暂停消费贷,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发放“过猛”,下半年已经没有额度。建行信贷人员也告诉记者,该行10年期抵押消费贷虽然暂时没有接到缩短年限的通知,但额度非常紧张,2-3个月都不一定能够批下来,建议转做其他贷种。
强化监管封堵漏洞
“如果是凑首付,5年期的抵押消费贷也不是完全做不了,但肯定比长期类的操作上复杂一些。每年还本金的时候,需要在外面找一笔过桥资金先换上,等过几天银行放款后再替换出来,要多付些利息。5年到期后,再继续向银行申请贷款。”某大型商业银行信贷经理告诉记者。
他指出,一些客户想尽办法躲避银行贷后审核,比如一般银行放款要求刷卡或把钱打到第三方消费账户,银行系统虽然可以监控到交易动向,但如果找企业代收再给返点把钱套出来,银行很难查出来。“加上银行自己也不愿意查,花费人力物力,吃力不讨好。”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利用5年期抵押消费贷凑首付蕴含不小风险。“5年到期购房者用过桥资金还上贷款,但整体信贷政策有变或银行额度紧张、风控变严时,再批额度会降低或者周期延长,很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
今年以来,信贷结构变化明显。数据显示,8月新增信贷1.0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413亿元,环比增加2645亿元。从结构来看,居民短期贷款增长迅猛,8月新增居民短期贷款2165亿元,环比增加1094亿元,占新增信贷的比重环比提升7个百分点至20%。此外,1-8月新增居民短期贷款1.2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8231亿元。
国金证券分析指出,在消费信贷表现强劲的情况下,8月居民消费却呈现下降态势,两者明显出现背离,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居民消费贷款最终被用来购房。
某大型股份制券商房地产分析师表示,在一系列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房地产逐步进入平稳发展轨道,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消费贷、经营贷穿“马甲”违规进入房地产会削弱楼市调控政策的作用,应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
(编辑:郑惠敏)
来源: 中国证券报 记者:张晓琪

颜汐
金评媒责任编辑



- 情报 | 滴滴被罚80.26亿;恒驰5订单数破3.7万辆;字节跳动估值跌破3000亿美元
- 情报 | 中国恒大清盘呈请聆讯将延至11月7日;网易云音乐回应音街App将下线;理想工作人员回应理想ONE降价及停产
- 情报 | 恒大汽车多家关联公司被强制执行近3亿元;自游家公司启动大规模减员;马斯克短暂失去全球首富头衔
- 情报 | 魅族确认吉利收购股权;罗永浩宣布今起退出社交平台;美股或迎15年最大改革
- 情报 | 腾讯大股东否认中信收购腾讯股份;Meta已退出全球20大公司行列;台积电被曝大砍供应链订单
- 情报 | 恒大汽车被限制消费;币安美国子公司急寻银行接盘;B站UWP版本停止维护
- 情报 | 诺基亚在多市场起诉OPPO侵权;Apple Music将登陆Windows;特斯拉移除USS
- 情报 | 蔚来手机NIO Phone正式亮相;巨人集团回应史玉柱新增股权冻结;爱驰被曝已人去楼空
- 情报 | 理想汽车计划进军自动驾驶卡车领域;AI龙头第四范式完成港交所聆讯;百川大模型API将于9月20号上线
- 情报 | 京东闪付将于12月31日暂停HCE支付功能;黄光裕本月第四次减持国美零售;腾讯手游玄中记明年2月停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