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到来,互联网投资理财尤需警惕五类问题平台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提供的数据,随机抽取100家跑路平台,其中60%左右存在诈骗行为,其余40%为运营不善所致。截至2018年3月,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已累计监测发现疑似诈骗平台数百家。

  天乐  ·  2018-03-14 14:00
3·15到来,互联网投资理财尤需警惕五类问题平台 - 金评媒
来源: 华夏时报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投资者在进行互联网投资理财时,应规避具有以下特点的平台:网页设计粗糙,多平台网页设计雷同;虚假宣传,国资背景造假;诱导性宣传,以高收益,高返利为噱头;平台收益率畸高,常见秒标或超短期标;采用发展会员的模式,实施金融传销等。

3·15到来,金融消费者保护受到日益关注。

3月10日,在柒财经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举办的“3·15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沙龙”上,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指出,目前在防控金融风险存在困难,发现问题很容易但很难做到全面准确的提前预警,这其中就存在三大挑战,分别是数据真实性很难得到保障;金控集团风险量化存在困难;资金透明度不高,关联融资情况难以了解。

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提供的数据,随机抽取100家跑路平台,其中60%左右存在诈骗行为,其余40%为运营不善所致。截至2018年3月,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已累计监测发现疑似诈骗平台数百家。

吴震指出,识别平台对外披露数据真实性问题有两个手段,一个是远观,一个是近看。“所谓远看,通过外部手段获取互金企业运行情况,目前来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发现企业很多问题,但发现问题和全面准确预警还是存有区别。所谓的近看就是企业上报其运营数据,但近看需要甄别企业上报的数据是不是真的。”

对于近年来,投资者投资互联网平台经常踩雷的现象,吴震表示,投资者在进行互联网投资理财时,应规避具有以下特点的平台:网页设计粗糙,多平台网页设计雷同;虚假宣传,国资背景造假;诱导性宣传,以高收益,高返利为噱头;平台收益率畸高,常见秒标或超短期标;采用发展会员的模式,实施金融传销等。

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侵害消费者权益情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份,问题网贷平台数量累计达到4110家,涉及资金超过千亿,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

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金融打破地域限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维权成本变高。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所有交易通过非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从开立账户、条款说明到签署合同都是通过电子数据得以记录。但这些电子数据容易被篡改和灭失,消费者往往存在举证困难的可能。

(编辑:郑惠敏)

来源: 华夏时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天乐

蓝魅财经责任编辑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关注者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