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证经济模型设计:打破线性结构,树立分布式思维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不少探讨通证经济模型的言论,进入线性思维的误区。通证经济是分布式思维,与线性思维完全不同。通证经济模型实际上是以通证为核心的商业模式设计。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当前通证经济模型设计该如何入手。

  企业新闻  ·  2018-09-04 09:32
通证经济模型设计:打破线性结构,树立分布式思维 - 金评媒
来源: 区势传媒   

通证经济模型还处于探索阶段,当前并无成功案例。不少探讨通证经济模型的言论,进入线性思维的误区。通证经济是分布式思维,与线性思维完全不同。通证经济模型实际上是以通证为核心的商业模式设计。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当前通证经济模型设计该如何入手。

股票模式:低配版的通证经济模型

在《区块链商业模式——分布式模式:“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中归纳了商业模式的演变:传统商业模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直线式——中心化——产业链

互联网商业模式:“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网络式——中心化——产业网

区块链商业模式:“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分布式——去中心化——区块链

什么是线性思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是线性思维。目前商业领域的基本逻辑都是线性的,22块钱购买一个KFC套餐,出让劳动力给公司每月获得1万元薪酬收入,投资人投入100万元资本获得一定利润的回报(也可能亏损)。自由等价交换、权责利对等、风险与收益正相关,这三个原则构成了今天稳定的商业秩序。互联网的逻辑实际上是媒体的逻辑,通过第三方来买单,增进了产业融合,将多个单一的产业链交织成产业网,线性发展成为网状。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线性依然是今天商业逻辑的主流。这种商业模式简单、直接、高效、成本低廉、操作性强、风险可控。那么,通证经济模型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在《证改:如何设计通证经济模型?》分析:“通证经济,实际上是符合人类几千年以来的权益分化、降维、流动性三大潮流趋势。”通证经济不是为设计而设计,而是人类经济权益发展的必然选择。换言之,我们现有商业逻辑中的线性结构并不可靠,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

以股权为例,在企业时代,股东享有公司股权所代表的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等一切权力,享受股权带来的利润收益,承担经营风险。这是一种典型的线性结构。到上市公司时代,股权则出现分化、降维和流动性三大改变。首先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公司股东直接参与经营,特别是二级市场的股民虽然购买了股权,但是不具有公司经营权。股民的股权红利一定程度上也被限制了,上市公司不分红,股民就没有红利收益。但是风险方面,股民虽然是股东不直接承担经营亏损的风险,不承担法律风险、政治风险。股票市场大大提高了股权的流动性,股民可以通过股票交易退出并获利。今天公司股权进一步分分化和降维,很多公司都推行股权激励,采用期权制度和“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公司高管享有期权,不需要承担经营风险,享受利润收益。在“同股不同权”的制度中,公司创始人的投票权占比可以大于股权占比。

上市公司的两权分离、二级市场的股东权益、期权、同股不同权,这些变化说明权益正在走向分化、降维和流动性,打破了原有的线性结构。通证经济,完全符合这种趋势。严格上说,上市公司的股票模式就是一种弱版的通证模型,只是股票只代表股权,而通证代表各类权益。

美联储:通证经济模型的典范

权益分化并非“打家劫舍”般均分思想,实际上是产业分工和权责利均等的规律趋势,让承担责任、做出贡献(业绩)、付出劳动(智慧)的人,匹配相应的权力和收益。产业分工导致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专业化的人来操作,专业化的人承担责任,必须赋予他相应的权力和收益。简单理解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匹配相应的报酬和权力。权益分化、降维和流动性,体现了权益分配更加合理、科学和专业,同时也可能出现更多参与者,进而促使分配更加复杂、多变而灵活。所以,通证经济模型,是一项复杂权益集合的再分配、再激励工程。没有这样的经典案例?区势传媒Locke在《美联储:通证经济模型的典范》介绍了美联储这一经典的通证经济模型。作为世界通用货币美元的发行和监管机构,美联储机制涉及关联对象之广泛、利益关系之复杂、权益平衡之合理、实际运作之平稳、激励效果之明显,是任何股票、通证经济模型无法比拟的。

blob.png

美国中央银行的设立要晚于欧洲国家,主要原因是美国人对中央集权的天然恐惧。这成为美国长期抵制建立中央银行的重要原因。美国公众对建立中央银行的共识达成并不容易。主要有两种担忧:一是化解的金融机构可能操纵中央银行,继而控制经济;二是联邦政府掌管中央银行运作会导致政府过多干预私人银行事务。如何平衡这些复杂的利益?如何设计一套公平且具有激励性的权益分配机制?

美国的政治天才在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中,精心设计了一套制约和平衡的体系,于是创立了拥有12家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的联邦储备体系。《联邦储备法》的拟定者试图设计出一种正式的结构,使联邦储备体系能够实现权力在地区之间,私人部门和政府之间以及银行家、工商业者和公众之间的分散。最初的分权使得联邦储备体系演变为下列实体: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联邦咨询委员会以及大约2900家成员商业银行。我们通常说的美联储,一般认为是联邦储备委员会,但实际上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联邦储备体系”,这是一个分权体系。

美联储的建立,涉及到复杂的利益网络:政府包括总统、财政部等,商业银行包括联邦银行、州银行还有特殊的纽约联邦银行,美国公民(美元作为法定货币,是美国公民强制使用的“通证”),国会(代表美国公民),各联邦区,持有美元的其他国家及机构以及美联储本身。美联储涉及到的权益体系包括铸币权、股权、决策权(准备金率、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分红权、经营权、建议权以及美联储主席其它非货币政策权力,很多权力关系到每一个美国公民、银行机构甚至其他国家及机构的权益。

美联储要平衡这些机构的利益,分配这些权益,实属不易,让我们看到一层层看似矛盾又非常合理的权益分配结构。美联储作为一家私人机构,由具备公共机构的性质。美联储的股东并不具有股东决策权,也没有利润分红。7名委员掌控美联储大权,但又不对总统、国会、美联储股东等任何实际机构负责。联邦政府似乎什么也没做,却每年分享美联储大部分利润。美联储更多时候独立于政府和国会,但又通常借助政府和国会给银行施压。美联储通过三个机构将权力分散,但各方利益似乎都照顾到,且具有激励性。这种通证模式堪称完美。美联储的机制做到了精英治理与分权监督相结合,私有部门的独立性和公共机构的公共性相结合,权益细分与责任风险相结合。

通证经济:聚焦集权、垄断、共享经济三大领域

央行是一个权力集中,涉及利害关系非常广泛、深远的部门,非常适合通证经济模型来优化权益结构。通证经济模型打乱了原有的线性结构,股东享有所有权,但不一定有经营权、收益权,或者享有收益权但不一定承担经营风险。消费者购买了商品完成了等价交换,却享有建议权或部分公司决策权。但是现实中,通证经济模型并非适合所有领域,一般企业都没有必要设计复杂的权益体系,搞不好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从供给端,权力过度集中、垄断领域、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主体需要通证改革,如一些央行、税局、交易所等。如果权益本来比较微薄且分散,则很难再分配、再分化。例如零售,零售利润比较低,权力等级也低,市场公开透明、等价交易,零售商很难再分配多少利润和权力给客户。所谓消费全返,本身是个伪命题,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零售商已经没有太多利润和权力分配下去,除非打家劫舍那就另当别论。

从需求端,客户创造价值较大(权益没有充分体现)、客户利益关联度高、客户替换成本高,这三种情况适合通证改革。

互联网被认为是客户创造价值大的领域,用户既是消费者又是使用者,其中共享经济领域最为突出。有些人认为,知乎的价值都是大V和用户创造的,知乎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大V和用户应该分享更多的权益。百度、微信、淘宝里面的大数据都是用户创造的,应该归还给用户,用户应该掌握私人数据的处置权。这些都可以通过通证经济模型和区块链技术来改变。是不是有些利润和权益应该分配给用户,以匹配他创造的价值,提高激励性。但是如果权力和利益激励性不够,可能效果并不够明显,更多起到保障性作用(数据私有且安全),而不是激励性作用。

利益关联度高的领域越来越多,比如租用三年办公楼,可能一次性支付半年或一年租金和押金,消费周期比较长。还有购买了一个小区房,开发商一次性收了钱,但是你可能在这个小区持续居住。如果小区一块用地(绿地)需要重新规划建设,比如建一个菜市场、运动场、人工湖、游泳馆、商场、写字楼等,关系到每个业主的利益。对于业主来说,应该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参与权或监督权。这种纠纷,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在存在,就是因为业主的这些权益没有明确和保障。

透过股票模式和美联储机制,打开我们的视野,颠覆过去的线性思维,让我们看到,在复杂的利益网络中权益可以细分、责任可以平衡,同时具备激励性。通证经济模型,通过分布式思维重新构建一种权益细分且具有激励性的机制。美元就是一种通证,持有美元通证的美国民众,拥有美联储的人事决策权(通过国会),享有大部分利润分红(通过财政部),同时设定通货膨胀率目标来考核联邦委员会,以维护美元的价格稳定,从而保护自身权益。

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通证可以上链,这就意味着权益上链后得到保障。期权、同股不同权,这些权益以通证的方式上链后可以安全保存,谁也无法剥夺,还能流动交易。同时,在通证经济模型中,可以设置通证组合,不同通证代表不同权益,就像大货车、客车、小车、出租车、非机动车、行人都有自己的通行证,有各自的行使权,按照交通规则在道路上有序行使。

来源: 区势传媒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新闻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