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还本续贷”落地难在哪? 银行持观望态度是主因
【摘要】在这次督查走访中,“无还本续贷”被企业、银行金融机构等频频提及,被看作是解决当前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在这次督查走访中,“无还本续贷”被企业、银行金融机构等频频提及,被看作是解决当前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无还本续贷”简单说就是不需要还本金就能继续贷款,使得企业免受“过桥”之苦。长期以来,由于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短、信用低等原因,银行偏向于对其发放一年期的短期贷款,谨慎发放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容易审批,使用灵活,每年收回重贷一次,也是一种有效的风控手段。
但是,企业资金回收期往往较长,很难在一年之内就能回笼资金。特别是农业企业,回收期更是动辄就要好几年。等到短期贷款到期时,一些企业为了还款只能通过民间借贷拆借高息资金,形成“过桥贷”。一旦遇到银根紧缩,银行不再投放新的短期贷款,企业主就还不了民间借贷,不少企业因此资金链断裂。
从走访情况来看,企业要求银行落地“无还本续贷”业务的呼声很强烈。目前,有些地方已经在探索这一模式,但同时也有地方政府、银行机构对此表示担忧,意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担心银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道德风险,拿“无还本续贷”隐藏不良贷款;二是担心“无还本续贷”盲目扩容,会出现不符合小微企业指标的大中型企业抢夺信贷资源的情况;三是担心会造成企业形成依赖心理,出现“无还本续贷”走样风险。
出于这些顾虑,很多银行对“无还本续贷”持观望态度,执行起来也打了折扣。比如,有的银行给续贷企业提高了利息,有的则调低其信用评级,将其列为“关注”对象等。
总的来看,“无还本续贷”作为一项政策工具,支持小微企业的初衷值得肯定,但要让这项政策真正发挥作用,监管部门要充分考虑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且通过加强合规管理和风控排查等手段,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以内,打破金融机构的顾虑,让资金更好地流入实体经济。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冷夜
责任编辑 专注网贷 支付领域



- ESG每周资讯 | 中国出海氢企助力巴黎奥运实现低碳目标
- 光年速递:OpenAI解除AI安全负责人职务;扎克伯格称未来将有AI克隆体来分担工作;Meta正式发布Llama 3.1开源模型
- 光年速递 | 理想汽车公司成被执行人;宗馥莉再接手宏胜集团旗下公司;百川股份回应厂房失火
- 情报 | 宁德时代“锂矿返利”计划相关协议最快月底达成;“退费难” 成职业教育行业通病;零跑汽车发布90天保价承诺
- 情报 | 京东众筹宣布将于10月10日起暂停运营;蔚来申请注册咖啡商标;开课吧被诉拖欠490万合同费
- 情报 | 法拉第未来全员减薪25%;特斯拉车主降价维权还被骗;美团开始招聘香港业务人员
- 情报 | 中公教育及高管受罚一千万;马斯克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荣耀回应“2022年上市并筹资450亿美元”传闻
- 情报 | “苹果版余额宝”总存款已超100亿美元;黄浩卸任蚂蚁商诚公司法定代表人;Uber开发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 情报 | 阿里版GPT“通义千问”官宣邀测;刘强东小幅减持0.28%京东健康股份;轻盐App发布关停公告
- 情报 | 百度将于3月公布ChatGPT产品;恒大地产再被执行超12亿;比亚迪诉汽车大V侵权案将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