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被点名的,很多平台都得开始准备清退了
【摘要】从平台是否决定良性退出,到平台能否真正如期兑付中间的每个过程,都需要投资者的参与和监督。
上周,湖南省取缔了53家网贷机构,这些被取缔的平台都是已暴雷、清盘或者失联的平台。
继湖南省之后,近日,杭州平台予财缘表示,由于平台没有达到备案要求而被金融办要求清退,因此将分期结清网贷业务。
这是全国范围内首个被监管部门要求清退的运营中的网贷平台。
据自媒体透露,杭州有多家平台都接到了清退的通知,存量不足1亿的平台将被第一批清退。
如果说湖南省的取缔行为是一种清理垃圾的行为,杭州市的清退行为则更像是排除身体亚健康状态的过程。
相较之下,后者对于整个行业更具标志性意义。这似乎也意味着,不是撑到不能撑了才是结束,提前结束不失为更好的选择。
01
监管明确引导行业无风险退出
近来,从全国到地方的P2P相关政策,都在引导无法备案的平台良性退出。
今年8月,新华社两度发文,针对网贷整治工作的9项工作要求和10项举措分别提到了:
要引导不合规机构良性退出;要规范网贷机构退出行为,指导网贷机构通过多种市场化手段缓释风险。
《关于开展P2P网络借贷机构合规检查工作的通知》也明确表示,“引导行业良性退出,保护出借人和借款人合法权益”。
具体到地方,比如广东,则表示要指导2016年8月24日之后新成立或新从事网贷业务的网贷机构,以及未在2018年4月25日前提交整改验收申请的网贷机构无风险退出。
并且鼓励业务量小、待收余额不大或无继续经营P2P网贷业务意愿的机构在完成资金清退后退出市场。
是的,不仅是原则上不予备案的那些平台应该良性退出。除此之外,那些经营不善的平台如果主动选择清退,对于平台和投资者来说,或许是个双赢的办法。
02
良性退出成为部分平台的掩饰工具
但是当政策落到实处时,我们会发现,平台要实现真正的良性退出,实属艰难。
更伤投资者心的是,部分平台嘴上说着“良性退出”、“负责到底”,行动却很诚实地亮明了态度:我就是不兑付。
就拿草根投资来说,平台在7月31日晚间出现兑付困难,8月1日平台发布展期3个月的公告。
但8月16日草根平台又突然以资产清查为由,暂停所有兑付。这一查,就是2个月。期间,董事长金忠栲被传出离婚以及转移资产的消息。
直到10月18日,平台才又发布了一份关于用户利益保障机制的说明。结果第二天,董事长金忠栲就跑去自首了。
草根投资这样的操作,似乎在将投资者玩弄于股掌之中,对于投资者造成了二次伤害。
这么看来,“良性退出”似乎成了平台与其背后操纵者用来打掩护的工具。
03
良性退出的落实,是个三方考验
目前来看,平台能否实现良性退出,对于平台自身、监管方、投资者三方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认罪认罚,可轻判”的原则,我们可以认为,尽管平台涉嫌非法集资,但如果平台实现良性退出且对社会没有多大危害,平台的相关人员或许可以不被按犯罪处理。
那么对于问题平台来说,在清盘态度和私人利益之间,需要做一个权衡,这实际上很考验平台负责人的综合素质。
另外,对于经营不善的平台来说,强力撑下去或许最后是更加不可收场,倒不如提前就准备好一份清退方案。
在提前准备和撑到最后之间选择,是一个考验;在决定提前准备后,是否能为投资者考虑,并且给出最优方案,又是一个考验。
而对于监管方来说,除了逐步确定清退范围、帮助寻找市场化风险缓释手段之外,在平台宣布良性退出之后,是否能给予及时有效的监督,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当然,单凭监管的力量要完成对所有清退平台的监督是不现实的。这个考验也就相应地落到了投资者的身上。
甚至可以说,从平台是否决定良性退出,到平台能否真正如期兑付中间的每个过程,都需要投资者的参与和监督。
投资者群体是个多样性的存在,在整个过程中,如何和其他投资者去沟通、协作,对于我们每个参与者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
但不得不说,考验过程本身也是机会,P2P行业也只有在经历了重重考验之后,才能绽放出真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