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企业贷款增速“升档”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一直是制约发展的“顽疾”。

  财经360  ·  2018-11-23 10:20
北京地区企业贷款增速“升档” - 金评媒
来源: 北京商报   

北京市10月信贷数据“出炉”。11月22日,央行营业管理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北京市新增人民币贷款200亿元,环比9月的1068.4亿元明显减少,但是较去年同期的38.7亿元增长了4.1倍。在监管机构的引导下,企业端贷款增长势头明显,10月北京市人民币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增速创近五年同期新高。前10个月,北京市小微企业贷款同比更是增长了141.5%。

五年以来同期最高增速

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北京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万亿元,同比增长13.7%,比年初增加7103.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7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外币贷款余额557.7亿美元,同比增长7%。

今年以来,北京市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099.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664亿元。外币贷款减少36.2亿美元,同比多减43.4亿美元。10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0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8.7亿元增长了4.1倍;外币贷款减少13.8亿美元。

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前9个月非金融企业贷款增加额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而前10月这一数据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前10月人民币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6094.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104亿元,增幅达到40.5%;北京市普惠口径下的小微企业增加545.9亿元,同比多增319.9亿元,增幅高达141.5%;人民币住户贷款增加1123.5亿元,同比少增945.3亿元,缩水45.7%;人民币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47.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10月末北京市的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速创近五年同期新高。数据显示,10月末,人民币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4.8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北京市普惠口径下的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2606.9亿元,同比增长27.4%,增幅比上年同期高14.2个百分点。

在恒丰银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王丽娟看来,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速创同期新高的原因是在前期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各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发挥了“头雁”作用,加大了对企业尤其是普惠金融领域的信贷投放。

监管“组合拳”支持民企

事实上,为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央行营业管理部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根据央行营管部10月22日透露的数据,辖内95%以上的银行推行了小微企业贷款内部资金转移优惠价格。11月2日,央行营管部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提出20条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

另外,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也在近期落地。北京商报记者获悉,11月16日,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规模为14亿元的“18碧水源CP002”。

11月19日,投资人完成缴款,14亿元发债募集资金顺利入账,成为北京地区首单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资金到账,也提振了市场的信心。据悉“18碧水源CP002”的发行利率5.28%,较该公司当日相近期限中债估值低92个基点,初步匡算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约1200万元。这只债券是自央行创设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来,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最大的一单。

部分机构行动仍迟缓

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一直是制约发展的“顽疾”。今年下半年以来,为缓解这一难题,监管部门频频表态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继10月22日央行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后,11月6日,央行行长易纲表态透露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也正在研究当中。

近期各大银行纷纷祭出各项举措为民企纾困解难。比如,中国银行公布的《支持民营企业二十条》,农业银行出台的《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建设银行提出了26条举措。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也相继部署了具体举措,提升对民营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以国有大行为首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在加大驰援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但仍有银行行动迟缓。在11月20日,央行营业管理部联合北京银保监局筹备组召开的北京辖区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指出,部分银行存在小微贷款增速较低甚至负增长,业务模式、体制机制不适应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特点,未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贷款定价配套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借助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等问题。

此次会议针对下一阶段深化北京地区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工作提出了五项要求,各金融机构需要提高政治站位,在保证商业可持续的情况下,着力做好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尽早对年末和明年工作进行规划,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用好央行再贴现、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有效降低企业融资负担;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创新产品和服务,积极培育民营和小微企业有效信贷需求;用好服务民营融资的“三支箭”政策组合,积极参与融资支持工具创设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部分机构与企业签约之后未付诸实际行动或落实较慢,一些措施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金融机构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求实效上,而不是仍然停留在“表态竞赛”层面。“金融机构要深入民营企业调研,真正倾听民营企业家心声,了解‘融资难’的症结所在,瞄准企业的融资痛点和难点,并在产品和服务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来源: 北京商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财经360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