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纾困专项产品推进 专家称落地后仍需警惕风险
【摘要】有市场人士指出,此次纾困主要以市场化方式进行,参与主体较为分散,标的选择较为谨慎,实际效果尚有待观察。此外,由于保险资金对投资期限和资金安全要求较高,如何把控投资风险以及最终平稳退出仍值得业内关注。
在密集设立纾困专项产品后,保险机构正着手推进首期投资落地。不过,有市场人士指出,此次纾困主要以市场化方式进行,参与主体较为分散,标的选择较为谨慎,实际效果尚有待观察。此外,由于保险资金对投资期限和资金安全要求较高,如何把控投资风险以及最终平稳退出仍值得业内关注。
10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保险资金如何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作出了具体部署。
随即,险资便相继宣布计划成立相关产品来纾困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截至目前为止,保险业已有5只目标规模共78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专项产品设立。这意味着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的保险资金大规模地进入市场,无疑提振了整个资本市场的信心。
此前,银保监会还表示,下一步,将支持保险机构增加对上市公司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规模,调整和优化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领域监管制度,对符合国家战略和宏观政策导向的项目给予更多政策支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长期资金和资本性资金。同时,对于保险资金投资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领域和项目,还将出台配套政策予以支持。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保险业在助力民营企业发展中主要发挥两大作用。一方面,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另一方面,在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认为,保险资金投资以资产负债匹配为基础,坚持多元投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和安全投资。此外,追求投资收益的持续和稳定。中国股票市场正处在从幼稚走向成熟、非理性走向理性的阶段,股票价格波动相对较大,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风格,有利于减小市场波动性,促进市场的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目前在政策影响下,已有数千亿元规模的专项资金正在加速入场,但并不意味着股权质押风险已经完全解除。在为优质上市公司纾困的同时,如何保证资金的安全性以及最终实现平稳退出,对于绝大部分资金来自于保费收入的保险资管机构而言至关重要。
对此,国寿资产投资总监刘凡表示,投资策略上,保险公司并不是完全被动型的投资,对于重点标的进行投资后,还会进行治理结构的优化,甚至协调体系内外的资源,来给出多方面的支持。
国泰君安分析师刘易表示,保险机构多以战略和财务投资者角色进入市场进行纾困,对保底收益有一定要求,“债+债转股”模式可能更受青睐。
“对于上述的担忧,保险机构解决的办法主要有三种途径。”业内人士认为,一是专项产品可以通过券商,参考大宗交易等方式进行竞价减持,从而实现资金的有序退出。二是为尽量避免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冲击,多数专项产品专项产品通过“封闭期”、“存续期”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短炒”、大进大出等现象的发生。三是通过严格筛选优质标的和设计风险共担的投资方案来进行风险防控,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