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趴,坐:科技如何赋能金融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是不是以后BATJ就要在赋能这个领域一统天下了?

  大文点金 原创  ·  2018-11-27 17:05
蹲,趴,坐:科技如何赋能金融 - 金评媒
作者: 大文点金   

直接撸起胳膊开干金融业务的互金莽荒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金融持牌经营的政策大背景下,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宣布自己干的不是金融,是给金融机构赋能。在这场金融科技公司转型B端,赋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浪潮中,大文看到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事业快速推进新的契机。

一、赋能的思路

目前看,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主要有以下两个思路:

一是拾遗补阙。在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实践中,增加一些不一样的数据供给,针对特定客群提供一些风控上的优化方案,这些都为金融机构开展数字普惠金融过程中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上至坐镇帝都的工农中建四大行,下至边远地区的农商行等,都会存在这一诉求。

二是整体输出。一些中小银行受限于银保监会跨区域经营限制,扎根本地,可以获得的优质客户较少,贷存比指标常年在50%多点的水平。早几年有兴业银行之类提供的同业理财可以投资,但现在同业整成翔,手上的钱迫切需要放出去,这就催生了大量为中小银行服务的助贷市场。这些助贷机构可以采购整合多家数据源或者使用自己的数据,做一次风控,给银行匹配最合适的借款客群。早些时候助贷机构为了推动业务合作,是要给银行做兜底做担保的。现在监管明确不允许助贷机构兜底了,大家也都在转型合作模式。

很多人觉得赋能这个事情盘子太小,单纯从能够切出的蛋糕比例看,的确很小,但要考虑到先前草根互联网金融的小蛋糕跟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大蛋糕比是小巫见大巫,赋能的盘子也不小。我们知道中国独立法人的银行业机构有三千多家,2017年年底银行业金融资产规模已经突破250万亿;我们再看看互联网金融主流业态的P2P网贷现在的总市场规模也就1万亿左右,仅为银行业规模体量的0.4%。两相对比,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金融科技企业切实走上服务B端的道路,市场空间是毋庸置疑的。

二、赋能的困难

但是金融科技企业转型过程并不会是一帆风顺,困难必然会存在,但不能畏惧困难。以转型助贷模式为例,突出的有两点:

一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风控理念上的差异。早在2010年前后阿里系就和建行、工行合作开展了针对其体系内客群的授信,后来分道扬镳,阿里自己搞了小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风控理念的差异,这个问题到现在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们的金融机构在跟助贷机构合作时,还是希望你助贷机构能兜底,不兜底我凭什么把钱通过你放出去。在没有放款之前,我们的金融机构习惯性地会问:出了问题后,风险谁来承担?

二是监管对于这一合作的认同度。去年年底现金贷整顿的141号文中也对助贷机构规范做了进一步明确,要求助贷机构不得兜底,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核心风控不得外包等;而在前段时间网传的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中,对于区域性银行通过线上异地授信占比做出了20%的上限监管规定,并对诸如微众和中小银行之间联合放贷这样的模式也做出了规范,从监管的角度看,只要做金融必须具有资质,你搞的金融科技是不是在做监管套利,我必须压缩任何试图放大杠杆的影子银行创新空间。

三、赋能的市场格局判断

本来赋能这块蛋糕巨头们是瞧不上的,帮着别人干还不如自己干。招商银行的理财年化百分之四点几,我蚂蚁进度旗下的招财宝线上募资成本也是年化百分之四点几,而且我还不用养那么多的线下理财团队。但现在BATJ往金融的渗透和布局被监管打断了,互联网金融控股集团更是被监管多次点名批评。于是BATJ不得不纷纷给自己贴上金融科技、数字科技啥的标签,尤其是去年巨头们开始与四大行、各中小银行密切签订一系列合作,那么是不是以后BATJ就要在赋能这个领域一统天下了?

跟这些巨头比流量、比数据、比AI,中小创业公司是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了?这里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你跟这些巨头比这些,你的确没有任何优势,跟他们比,注定已经输在起点了。但我还有一句话:输在起点,不代表也会输在终点

金融科技这个行业的变化实在太快,快到船大了反而不好调头。你以为BATJ真的能彻底转型成纯粹给金融机构赋能的技术公司?笑话,京东金融1300亿的估值靠给几家银行卖卖IT系统就能支撑?显然不能。BATJ已经入场金融了,在资本的压力下,也已经无法回头,这就是最大的软肋。所以我们看到银行和诸如BATJ等机构合作永远多多少少带有提防心理的,监管对于BATJ介入金融的举措都是密切关注的。之前的动静弄得太大,现在的刻意低调反而让人觉得是不是在酝酿下一波的大动静。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该明白为什么一穷二白起家的中小创业型公司在这个领域还是可以大有所为。

四、赋能的姿势

我一直建议金融科技创业企业在赋能传统金融,推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大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三个本事:什么时候蹲,什么时候趴,什么时候坐。

蹲着,是你跟金融机构谈合作,姿态肯定要放低,尤其是越高大上的金融机构,有体制内的优越感,这跟咱们以前跟P2P、网络小贷谈合作完全不一样。这些互联网巨头们,过去的一个通病就是姿态摆的过高,总以为自己在互联网世界王者的地位可以挪到国有高度控盘的金融市场,结果现在摔了大跟头了。

趴着,合作的过程中,监管风险随时存在,监管的刀下来了,要懂得趴下来,躲过去,活下来最重要。当蚂蚁金融的招财宝发生“侨兴债”违约事件后,招财宝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当京东“白拿”事件曝光后,京东金融也一度朝不保夕。

坐着,真正的金融科技龙头企业,你既然有你自己的技术优势,既然有你对数字普惠金融更深刻的认识,你就要有跟体制内机构坐而论道的水平,也要有跟四大行共舞的自信,别把自己搞成了低端的IT外包公司。科技是用来不断突破和挑战的,但金融始终是将严守风险放在第一位的。我们的金融科技企业迫切需要补补金融这场大课,要具备跟金融机构坐而论道的水平,才能拥有在符合监管大框架下的共舞机会。

作者陈文,系百舸新金融智库创始人,北京大学新金融和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大文点金

北京大学新金融和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陈文,著有《P2P向死而生》《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等书籍。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