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云掌财经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公告,正式批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首批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式落地。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式接棒银行成为专业理财非银金融机构。
截至目前,已有近30家银行宣布成立理财子公司,其中多家中小银行表示拟在合适时机引入战略投资者,同时,国外机构也纷纷看好国内的理财市场。
“我们绝对看好中国资管市场,也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和合作伙伴。”某国外机构高管说到。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对外开放,越来越受到国际资本的关注,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资管行业的后起之秀,随着外资的介入,会带来何样的挑战与机遇呢?
理财子公司的潜力
银行理财子公司是由在境内注册成立的商业银行作为控股股东发起设立,属于独立于母行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从事理财业务。
从《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中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投资范围更宽更广。
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不仅可以直接投资股票,也能投资非标债权类资产,且后者的投资比重最高可达35%。同时,也不再设置理财产品销售起点金额,既可以通过银行代销,还可以通过银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代销。
从整个大资管行业来看,银行理财规模约为30万亿元,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凭空出世,对于近14万亿元规模的公募基金的影响最大。
平安基金副总经理汪涛认为,等理财子公司从落地成立到团队搭建,风控建设和产品发行还需要一段时间,“短期而言对公募而言,影响不大。”但从长期角度来说,他认为这会加剧公募行业的马太效应,低于公募盈亏线的基金会陆续出清。
更有业内人士直言:“未来大资管行业只看银行理财子公司了,除了近2万亿元规模的余额宝,公募根本不是它的对手。”
机遇与挑战
资管行业的巨大潜力无疑让国内外资本都蠢蠢欲动。在监管部门的鼓励引导下,外资金融机构入股理财子公司正迎来“黄金窗口期”。
毕马威银行业管理咨询总监刘绍伦认为,外资金融机构理财子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经验比较丰富,可以把这种优良的能力和经验带进来,帮助国内理财子公司快速发展。另外,理财子公司对于人才的要求较高,合资体制机制可以更好引入和管理人才,建立人才队伍。
外资的入股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来说,不仅仅是财务投资也是战略联合。现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外资看中国内的市场,而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外资机构的专业能力,这是一个互补。
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外资机构的国际管理经验的运用可能并不会太过顺利,毕竟市场不同,投资者差距很大。作为新兴市场,波动幅度较大,尤其权益市场更是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如果外资的理念无法和国内市场契合,无疑会起到反作用。
其次,外资参股进来,还需平衡双方话语权问题。从目前来看,外资参股只占次要部分,控股权在国内资本手中,但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这个矛盾会日益凸显。
但总体来说,外资介入,更多的是利大于弊,这也是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必经的一步。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云掌财经
云掌财经官方媒体账号,以全球化为视野,以用户需求为宗旨,时刻把握财经领域最新动向。云掌财经,让你更懂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