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变”的机会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消费金融风起,是在2014年。

  链外参 原创  ·  2019-04-30 11:23
消费金融“变”的机会 - 金评媒
   

微信截图_20190429173055.png

 

文:韭菜财经/波卜

 

消费金融风起,是在2014年。那时候京东白条、蚂蚁花呗、蚂蚁借呗等产品相继上线,火了线上借贷消费,也繁荣了创业圈。

 

而后这几年,企业家们将互联网特性发挥到极致,挖掘出各种分期消费场景,无论是她经济背后的医美和美妆,还是大健康号召下诞生的“权健帝国”,亦或智慧旅游这种新产业形态,都为消费者无穷的物欲找到了宣泄出口。

 

在资本催化下,截止2018年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迅速增至26家,行业巨头林立。近日其中不少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报,从年报数据当中发现,消费金融行业已亮起红色警报灯。竞争加剧,利润空间收窄,大众消费心理又隐藏变数,谁都说不准明天属于谁。

 

有趣的是,爆发式增长在2018年消失了,2019年红利期仍在。正如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所说,“消费金融还有消费金融相关的科技是我们的朝阳之朝阳行业,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孕育着“变”的机会”。即便线上巨头林立,线下生死搏斗,在产业升级的大趋势面前,一切皆有可能。

 

01 巨头皆有隐忧

 

目前消费金融巨头玩家大致分为三大阵营,包括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巨头。

 

作为行业中坚力量,从2018年年报来看,巨头们过的并不如意。以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为例,净利润前三名的成员仍然是捷信13.96亿元、招联12.5亿元和马上8.01亿元这三位老大哥,不过马上消金已显露颓势,退出“10亿元俱乐部”。

 

2016年营收榜冠军得主的中银消金已经没了声音,据悉目前已经停止放款,财报也拿不出手。令人意外的是背后有强大势能的苏宁消金和华融消金净利折腰,前者下滑79.1%,后者更甚88.2%,一手好牌被打的稀烂。

 

缘何如此?虽说2018年严监管下行业经历阵痛,但持牌消金整体全年业绩,营收、利润普遍放缓,如此迅速失利,证明巨头们背后隐藏着许多不能说的秘密。

 

拿苏宁消金来说,其2018半年报业绩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1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净利润为-0.29亿元,可见苏宁全年利润下降主要原因来自于上半年的亏损,苏宁官方回复是拨备后资金成本上升的结果。

 

在去杠杆严监管的大环境下,金融流动性趋紧在所难免,资金成本上升对于创企可能致命,但苏宁消金有着强大的股东实力,却仍然未获得增资,被哈银、海尔等消金平台分了伯仲,数据显示二者利润皆是苏宁消金的4倍左右,可见在股东考量注资方面,即便是巨头,其核心竞争力还有待商榷。

 

近日天眼查数据显示,苏宁易购近期对外投资移除了多家金融类公司。其中包括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夏通支付有限公司与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如今别说增资,苏宁消金的未来前景都堪忧。

 

而苏宁之外的巨头,在严监管的环境下也暴露了各自的隐忧,消费金融这场排位赛,仍然存在诸多变局。

 

02 严监管下的机会

 

都说这是个巨头吃肉,创业者只能喝汤的年代。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人投身其中,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他们在巨头的夹缝中寻找机会,眼神坚定,如同草原上孤傲的狼,即使面对身形庞大的对手,只要抓住机会,便会毫不留情地扑上去狠咬一口,谁能保证这一下不会要了对方性命?

 

更何况巨头面对的不是一只狼,而是狼群。

 

严监管下,消费金融行业会发生两件事,一是巨头流量溢出,中小消金机构路会变宽;二是风险转移,B端出现巨大机会。

 

首先无论是哪个行业市场,都具有流动性,在市场需求变动中产生的业务缝隙,就是中小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当下严监管的目的是调控杠杆率,在所有杠杆当中,居民杠杆最‘危险’。

 

《中国杠杆率进程2018年度报告》显示,居民部门杠杆率为53.2%。其中占据居民杠杆大都是房贷,而非消费,即房贷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消费贷款。历史上只有房地产金融贷款过快会带来金融危机,从来没有消费金融扩张带来的金融危机,因此调控杠杆率主要体现在大额贷款方面。

 

目前我国大部分大额信贷来自于银行以及各类金融巨头,严监管下巨头们不得不收缩放贷空间,例如以前巨头某个信贷场景有1000亿借款需求,原来可以全部自己做,现在受杠杆率等因素限制,只能做200亿,就会产生800亿的流量溢出。

 

其次,在消费金融的草莽年代,企业家们拼的是挖掘场景的能力,低成本获客能力,期间只要能快速融资,做好风险管控,就能分得一杯羹。

 

现在不一样了,消费金融市场趋于成熟,各类场景分期都有相应的产品竞争,企业家们要“牌照化、强监管”,中小机构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快速抱大腿,将自己钉在产业升级的一环里。而如果这条行不通,另外只有一条资源耗尽后的死亡路。

 

BATJ资金实力强劲,TMD小跑进场,巨头们买买买背后,最大的作用就是争夺金融消费场景。值得注意,现在巨头可不是单纯的输出金融科技,在产业互联网号召下,场景方、资金方、技术方渐成一体。而且目前来看巨头们愈发显示出“结盟”趋势,半年时间内,BATJ相继与工农中建展开合作,B端消费金融业务正是其合作重点。

 

巨头转型做B端,发展空间广阔风险却也一同转移。近年来爆火的医美、长租公寓等场景天雷不断,让不少平台接连踩坑,晋商消金就是最好的例子。

 

2018年11月5日,长租公寓运营商北京昊园恒业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暴雷,由于资金链断裂跑路,给其贷款的晋商消费金融旗下“元宝e家”平台成为了最终受害者。但此次事件并不影响晋商消金对于B端的热情高涨,近日又为学生分期平台授信,对接多个医美分期资产。

 

乱象频发,巨头仍然跃跃欲试,可见消金机构在与B端合作中,仍然存在巨大机会。

 

03 重新定义消费

 

如果希望未来消费金融还有更大可能性,我们不妨问一句:房价如葱的时代真的会到来吗?

 

马老师说不建议年轻人一毕业就买房,未来房价如葱。(懂我的意思了吧,赶紧上某宝消费去)

 

可事实啪啪打脸,从楼市数据来看,在2018年9月份至2019年1月份期间,房地产市场整体降温,且热点城市房价进一步回调,市场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底部震荡。然而,3月份开始的“小阳春”行情让楼市复苏节奏快于预期,同时,土地市场回暖也明显加快。

 

供需决定价格,这是一个经济真理,消费金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住房场景密不可分,等待房地产腾出空间刺激消费金融发展显然不太现实,唯一变量只有新经济环境下的消费者理念,而这一切都在被数据操控着。

 

例如阿里定义的新零售,是一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据革命,京东的无界零售以及苏宁的智慧零售无一不是用数据作为支撑。企业用数据衡量消费人群,反之消费者用数据衡量消费产品,在新金融时代下,消费即数据。

 

04 消费金融的数据战争

 

在金融行业,得数据者得天下,因此世界范围内金融圈数据盗窃事件发生次数最多。目前我国甚至有无数条数据交易的“灰色产业链”,在黑暗中肆意生长,吸食暴利。

 

有倒卖芝麻分的。市场上有许多现金贷依靠芝麻分进行风控测评,因此也衍生出了为B端企业买卖和查询芝麻分的数据服务。有媒体爆料“当下市场上能够提供该服务的有三类公司:与芝麻信用签有协议的公司,可获得芝麻信用提供的官方API接口,经用户授权后,这些公司便可调用用户的芝麻分;与芝麻信用签约的公司以官方接口为资源,向第三方公司售卖接口,以提供芝麻分查询服务;还有一类则是利用爬虫技术获取芝麻分。”

 

有机构员工泄露用户隐私的。金融数据灰色产业链上,来自于保险公司、P2P等金融类机构的部分员工是其中重要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向银行、咨询公司等企业或者从快递、美容、房产中介等渠道买入或收集用户数据,再倒卖和销售金融产品。“通常信息准确度高的个人信息,每条按1元至5元来支付;信息准确度相对不高的个人信息,则按每条几毛钱来支付。”

 

也有黑客直接盗取金融企业数据的。2018年年底,万豪国际曝光被盗了5亿用户的信息轰动全国,据悉黑客攻击始于2014年,但直到去年9月才被发现,并涉及喜达屋酒店的预订数据库 ……

 

利益让无数黑暗渗透进金融圈,有数据表明在整个市场里,专业做欺诈的产业链从业人员可能超过10万。可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受害者,这都是一场严峻的战争。

 

可喜的是,严监管的环境下,反而会倒逼金融机构创新,更加重视风控体系的建设,中国真正的普惠金融仍在路上。

 

本文首发韭菜财经,公众号ID:jiucaif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链外参

专注于区块链新技术的媒体资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