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完全有能力应对内外部不确定性
【摘要】面对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我国货币政策应对空间充足,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内外部不确定性。
面对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我国货币政策应对空间充足,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内外部不确定性。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5月10日在4月份金融数据吹风会上作出上述表示。
近两日市场对于金融数据议论颇多,吹风会上传递的声音显示:货币政策的取向没有改变,4月社融和信贷回落主要受季节性影响,拉长时间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然较大,同时信贷结构在优化。
回应外部冲击:有能力有底气应对
现在外部冲击较大,货币政策是否还有储备工具?对此,孙国峰指出,面对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我国货币政策应对空间充足,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内外部不确定性。
“回顾今年以来的情况,年初的时候也是面临很多挑战,但是稳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还是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效果,信用收缩风险明显缓解,市场信心提振,社会预期逆转,对于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开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孙国峰总结。
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指出,应对外部冲击,说到底要看宏观经济自身怎么样,“这一点上我们还是有信心的”。无论是从经济增长看,还是从CPI、PPI,或从金融信贷数据来看,这些宏观数据基本上是稳定的,心里还是有底气的。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孙国峰指出,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政策,总量上保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把握好调控的度。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满足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需要。在结构上进一步优化,发挥好货币政策定向引导作用,运用好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各类结构性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
回应“隔夜1”:不要以单点利率波动判断资金状况
近期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下降较多,被市场调侃为“1时代”。对此,孙国峰称,银行间市场隔夜利率一度下降到1.15%左右,但是很快就回升了。总的来说,货币市场利率运行是平稳的。判断资金状况,应根据一段时间市场利率的总体走势和水平来分析,而不是过于关注单个时点的利率波动。
他解释,货币市场利率月末升高、月初回落在我国是常见现象,主要原因是月末财政集中支出会推高流动性总量,但月末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也会上升,所以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会上升。但是到了下月初,流动性总量还处于较高水平,而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需求会下降,因此货币市场利率会有所下行。回顾今年以来,各月月初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利率临时性下行的情况,应当说是正常的。
孙国峰称,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稳健货币政策要求,合理搭配各类货币政策工具,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对流动性进行边界调节,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在合理区间内平稳运行。
回应4月数据:量稳、结构优
9日公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显示,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量均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
人民银行调统司副司长张文红称,社融的回落主要受季节性影响,以及今年信贷投放的节奏跟去年不同有关。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加了8.18万亿元,应该是历史同期最高的水平。
张文红指出,拉长时间看,社会融资规模总体还是延续了反弹态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然较大。1至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新增9.54万亿元,同比多1.93万亿元,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比上年末提高了0.6个百分点,表明目前实体经济融资状况较2018年有明显改善。
在孙国峰看来,货币信贷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不存在4月份货币信贷增速下滑的问题。他给出了一组数据来印证:4月末M2同比增长8.5%,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0.4%,分别是过去14个月和7个月以来的次高点;贷款增速是13.5%,是过去一年多以来的次高点。
而且信贷结构也出现优化。孙国峰指出,4月新增中长期贷款的占比68.6%,比前3个月提高了0.5个百分点。截至4月末,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长17.5%,比去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有助于稳定家庭部门的杠杆率。据初步了解,大型银行的小微、民营企业的贷款保持了同比多增的态势,说明贷款的结构还是在继续改善。
来源: 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