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机构获批 银行间债市评级牌照生效
【摘要】伴随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和各个市场评级业务的逐步统一,我国评级机构数量和业务范围均在不断扩容。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牌照再度开闸。7月8日,中国银行(3.710, 0.00, 0.00%)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公告称,经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央行备案同意,现接受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鹏元”)和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东资信”)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注册,这标志着中证鹏元和远东资信正式获得在银行间债市开展信用评级业务的资质。
两家机构获批
根据公告,中证鹏元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信用评级业务的资质,业务范围为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机构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结构化产品以及境外主体债券等全部类别的信用评级业务。远东资信获得了银行间债券市场B类信用评级业务的资质,可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机构债券信用评级业务。
至此,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机构扩容至8家,分别为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标普、中证鹏元和远东资信。若再加上投资人付费模式的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则共有9家。
官网资料显示,中证鹏元原名“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深圳市资信评估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评级机构之一,先后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及香港证监会认可,在境内外从事信用评级业务,并具备保险业市场评级业务资格。迄今为止,中证鹏元累计已完成4万余家(次)主体信用评级,为全国逾4000家企业开展债券信用评级和公司治理评级。经中证鹏元评级的债券和结构化产品融资总额逾万亿元。
远东资信成立于1988年2月15日,是中国第一家社会化专业资信评估公司,一度拥有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全牌照资质。但在2006年“福禧事件”发生后,央行暂停其部分债券评级业务,令其“元气大伤”,一直未能回归银行间市场。此次牌照获批,可谓回归银行间市场。
远东资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接受该公司开展银行间债市评级业务的注册,是对该公司的认可,为该公司提供了重回主流评级机构行列的机会。展望未来,该公司将加大金融行业基本面研究和金融行业评级技术研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信用风险有效揭示、债券有效定价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及时、客观、公正的评级服务。
中证鹏元在官网发布消息称,此次注册评价工作主要围绕公司基本素质、业务水平、评级质量及市场公信力等方面开展,是对公司综合能力的充分肯定。下一步,公司仍将持续完善评级体系、内控体系和投资者服务体系,进一步为市场提供更专业、全面、客观的评级服务。
增强竞争意识
分析人士指出,伴随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和各个市场评级业务的逐步统一,我国评级机构数量和业务范围均在不断扩容。
2018年9月11日,央行和证监会发布的2018年第14号公告中明确,将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评级业务资质逐步统一。银行、证监会以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将协同债券市场评级机构业务资质的审核或注册程序,对于已经在银行间或交易所债券市场开展评级业务的评级机构,将设立绿色通道,实现评级业务资质互认。
另外,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加大。今年1月央行营业管理部对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予以备案,这是首家外资评级机构获准进入中国市场。在业内人士看来,有助于我国评级体系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规范乱象横生的评级市场。
多位专家表示,此次银行间债市评级资质的再开闸,有利于提高评级质量,完善评级技术体系。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认为,一方面是为了满足银行间债券市场日益扩大、对评级机构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竞争,通过竞争促使各大机构产生危机意识,加强执业质量和服务,提升业务水平。
部分业务存挑战
随着债券市场频频出现违约,令市场对评级机构的评级公正性、准确性的关注度陡然提高。此时两家评级机构的加入,对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
资深金融分析师肖磊指出,债券评级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竞争的市场,引入更多的评级机构,对于市场来说信息披露会更加透明,整个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定价也会更趋于合理。从海外的市场发展来看,其实评级机构并不是越多越好,但需要从竞争中将信誉良好的机构留下来,资质和信用都一般的机构淘汰出局,最终可能只有两三家会占主要地位。但这种结果并不是规划出来的,需要更多的评级主体参与,才可能最终淘汰出更有长期竞争力和信用度的评级公司,所以未来可能还会有一些评级公司加入,但数量大概在10家左右。
目前银行间评级业的格局基本稳定,此次引入两家新的评级机构是否会对格局造成影响?何南野表示,从目前看,新增评级机构对现有格局没有太大影响。主要是目前市场格局在整体趋于稳定的格局下,头部效应不断明显,头部几家大的评级机构占据大多数市场和客户,且经过长期的维系和服务,客户黏性很大。即便放宽准入,新加入的评级机构都难以对现存格局形成直接挑战,最多是在部分业务上构成一定的冲击。
来源: 北京商报

疾风实验室



- 情报 | 新东方旗下Okay智慧教育被曝裁员;北交所上市公司增至117家;全球近半数6G专利申请来自中国
- 情报 | 造车新势力10月份销售平淡;联通与腾讯设立混改新公司;蔚来整车工厂生产暂停
- 情报 | 京东闪付将于12月31日暂停HCE支付功能;黄光裕本月第四次减持国美零售;腾讯手游玄中记明年2月停运
- 情报 | 银保监会约谈前海人寿实控人姚振华;跨境电商Shein最快2024年在美IPO;女子称买9本书全盗版起诉当当网
- 情报 | 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钟睒睒成功连任中国首富;全国首例短视频平台领域网络“爬虫”案宣判
- 情报 | 首辆FF91量产车4月15日下线;腾讯大股东或再度减持;推特已解雇八成员工
- 情报 | 碧桂园否认工作组进驻;瑞信本周开始裁减80%香港投行员工;华为15亿元成立地产公司
- ESG每周资讯 | 中国出海氢企助力巴黎奥运实现低碳目标
- 情报 | 陆金所回应裁员传闻;有货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微软AI识图微信小程序已暂停服务
- 情报 | 恒大集团负债超2.4万亿;拼多多旗下Temu起诉Shein;新东方旗下公司非法出版教材被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