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扫楼”的冷思考
【摘要】11月30日,梨视频发布的一则“卧底水滴筹医院扫楼筹款”的爆料视频引发社会关注,把大病筹款平台“水滴筹”推上了风口浪尖。
线下协助筹款引争议
近几年来,水滴筹等大病筹款平台的出现,在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平台求助用户规模扩大,平台审核能力不足、求助人家庭财产状况缺乏有效的核实手段等短板逐渐暴露。
梨视频发布的爆料视频发布后,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水滴公司对此报道反应迅速,第一时间由水滴筹总经理牵头,线下各区域筹款顾问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负责人成立紧急工作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宁波、郑州、成都等地,开展相关情况排查。经排查后,水滴公司表示,视频中报道的是部分地区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事件,并表态“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停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
公益人士:做公益要先考虑效率
大病筹款平台的立足之本:解决社会问题
解决社会问题,是大病筹款平台的立足之本。从长远来看,提高审核门槛,让造假更难、成本更高,增加平台可信度,能更好、更快地解决社会问题,对平台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水滴筹高管在很多场合多次表示,“信任”是水滴筹的生命线,“经营信任”是水滴筹的核心宗旨,也是基本指导原则。在水滴筹内部,风控是每个人心中紧绷的一根弦,“水滴筹正在以业界最严格的审核体系和风控标准来开展业务,尽全力捍卫广大爱心人士的善心善意、善行善举。”足以看出水滴筹高层对“信任”的重视。
此外,水滴筹是国内互联网个人大病筹款0服务费的开创者,不从筹款赚钱,一直以来设身处地为用户考虑。
从以上来看,水滴筹并没有动力去助长欺诈。“扫楼”事件中不合规的行为,固然伤害老百姓的善意,应该不是水滴筹的主观意愿,而是管理松懈造成的客观问题。
导致媒体和网民怀疑水滴筹助长欺诈的主因,在于水滴公司依靠水滴筹地推形成的场景和流量来销售保险的“商业模式”。
水滴公司对外宣称,水滴筹作为公司的社会责任板块,公司不仅不会从中盈利,甚还会进行大量补贴以保证筹到的每一分钱都打给用户使用。
但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来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哪家创业公司可以长久地维持公益业务的运转?因此,从水滴筹的场景来给保险导流,成为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还得到了360、美团、百度、苏宁、滴滴等巨头的认可和模仿。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理事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曾表示:“用公益的手段做商业,或者用商业的手段做公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目的是要解决社会问题。”
水滴公司用商业的钱维系公益的运转,真实地解决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水滴筹已成功为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免费筹得235亿元的医疗救助款,近2.8亿爱心人士支持了平台的救助项目,共计产生了超过7.5亿人次的爱心赠与行为。精准帮扶国家级贫困县的困难患者超过7万人,覆盖全国563个国家级贫困县,共筹集17亿余元医疗救助款。
“235亿元”“2.8亿爱心人士”“7.5亿人次”…… 这些数据是社会人士乐于助人的证明,也是个人大病筹款互联网平台社会价值的证明。
在平台高效解决社会问题的前提下,允许它适当地存在一些商业元素,应该是社会公众具备成熟心智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