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洗牌后劲显现,中小平台市场份额萎缩是现象还是终点?
【摘要】“寡头”平台的优势仍在不断扩大中,进一步“侵吞”由中小平台培养的P2P市场,从而形成“几家独大”的行业局面。而对于中小平台来讲,光是改善平台环境已经十分困难,也许在不久后,连维系生存仅剩的一点优质资产端和老用户也很有可能成为大平台“锦上添花”的产物。
近日,一组看似普通的统计数据刷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度。截至2016年7月,全国P2P借贷行业整体交易额约为1,707亿,同比增长125.8%,环比增长11.4%,创近四月以来的最高增速。其中,北京444亿,上海301亿,广东430亿(深圳占到71.3%),三地合计占全国的68.8%。
令人惊讶的不是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数字,而是暗藏在数字背后耐人寻味的意义。虽然行业交易额呈上涨趋势,但与此相对应的则是成交规模的两极分化:百余家成交额靠前的平台行业占比正在逐渐加大,而中小平台交易额有已有明显萎缩趋势。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获取数据显示,约68%的平台在7月出现交易量下滑,考虑到大量交易额较小的平台,这个比例保守应在85%以上。也就是说,互联网专项整治活动并未减少P2P资金端来源,也没有对行业整体成交量产生影响,反而是加速了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而预计下半年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
山雨欲来风满楼 ,P2P走失风光外
早在2015年底监管逐步落地时,潜藏的突变基因便已埋于P2P市场布局中。从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始,到两会官方多次发声要求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问题,以及3月的“一行三会”牵头成立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监管动作频频出台,以及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行动,让P2P行业终于迎来了洗牌的号角。
而除了这些外在的强制“约束”外,在本质上,P2P其实早已走入了衰退期。经济持续疲软、企业借贷需求萎缩、借贷风险上升、优质资产难觅这四大问题不仅成为了阻挡P2P继续野蛮增长的最大劲敌,也成为了致使P2P收益风光不再的“罪魁祸首”。
“P2P平台预期收益现在下降至10%左右,20%的高收益已经很难见到。”一位互联网金融老投资人这样说道。不断下跌的收益,让P2P失去了最基本的优势。而受这一影响最大的也正是中小平台。在运作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为了维持投资者热情,很多中小平台又会再次陷入到恶性发展的循环中。可以想象到,本已“满身疮痍”的中小平台,又如何抵御来自巨头同行的“最后一击”。
大平台市场占比上升,中小平台萎缩严重
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监测,截至2016年7月31日,P2P借贷平台共4,628家,其中正常运营的仅有2,112家,占到45.6%的比例。数据显示,7月新上线平台数量仅11家,创下自2013年3月以来的新低,并且正常运营的平台较上月小幅下降1.8%。新上线运营的11家新平台分布7个省市,各省市均在3家及以下,上海3家,山东、浙江各2家,其余地区均只有1家。
可以看出,“洗牌”不仅冲刷了整个P2P大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也对行业格局的改变产生了作用。
“在如今P2P行业普遍降息的大背景下,优质资产将更密集地流向那些风险定价能力更强、风险补偿率更低的低息平台。”一位资深圈内人这样评价。无独有偶的是,虽然P2P市场仍在上涨,但却有约68%的平台在7月出现了交易量下滑的反向情况。而这也证明了,更多优质资本、资产以及技术人才,选择了以BAT、陆金所、宜人贷为代表的大型平台。而这或许不仅是一个短暂的现象,而是在经历洗牌期后,P2P整体格局发生改变的开始。
占尽科技金融先机,“寡头”效应愈演愈烈
在当下的P2P行业中,“寡头”型平台不仅占尽了资本、资产、用户等各方优势,更是在大量资源的推进中越来越占据了市场份额的高地。
不论是网易、阿里、苏宁还是百度,都通过电商、信用金服等体系,打造出金融生态闭环,从而通过自身力量消化了普通中小平台资产、技术和资金匮乏的核心问题。而这种强大的平台造血能力,也占尽了科技金融时代的先机。
1)资本生产力
在所有技术、用户、数据等组成的平台运作核心基础里,资本是无法忽略的根本。很多中小平台的生存危机恰恰是由于资本的缺失。而大平台的资本实力,能够支撑科技金融时代对于征信数据、技术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高度要求,从而满足了科技金融时代最基本的资本生产力。
2)技术发展力
科技金融时代最重要的一项变革,就是由原来“资产-资金”单一的渠道布线变成通过多元化的资产端和场景化金融,结合用户体验做出更多不同形式的产品演变,同时以数据+技术为基础,让P2P成为拥有全新业务风控和产业链整合模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而无疑,这对人才的要求非同日而语,也是一般中小平台无法承担的重要原因。
3)用户吸引力
很显然,强大的用户基础是寡头型平台“与身俱来”的优势特征。这不仅是整个金融生态闭环中重要的构成部分,也会成为大平台的跳跃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常言道:富亦富,贫亦贫。“寡头”平台的优势仍在不断扩大中,进一步“侵吞”由中小平台培养的P2P市场,从而形成“几家独大”的行业局面。而对于中小平台来讲,光是改善平台环境已经十分困难,也许在不久后,连维系生存仅剩的一点优质资产端和老用户也很有可能成为大平台“锦上添花”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