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一片降息潮,中国央行依然坚挺?
【摘要】8月4日,英国7年来首次降息;韩国、俄罗斯、英国等国相继降息引发的降息潮是否会导致中国降息呢?
2016年8月2日,澳大利亚央行降息0.25%至1.5%;8月4日,英国央行降息0.25%至0.25%,为7年来首次降息。在此之前,还有6月韩国、俄罗斯降息。6月以来,已有4个主要国家降息,面对海外一片降息的潮流,中国央行是否会依然坚挺?
相关机构认为,中国央行可能并不会随着海外降息潮而降息。
海外一片降息潮,为什么中国央行会不一样?
分析海外央行对中国央行的影响,首先需要避免“海外加息,中国就加息;海外降息,中国就降息”的线性思维。
各国央行货币政策首先要看各国经济基本面,其次才是与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同步性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其他国家都经济低迷、通货紧缩,其他国家央行均降息;同时假设中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中国央行难道要跟随其他国家降息,而不是加息吗?
所以,我们的分析思路如下:
对于“海外降息潮”,首先要看海外国家降息的原因是什么,然后看中国是否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原因,最后得出中国央行会怎么做。
此轮“海外降息潮”中,俄罗斯降息是因为恶性通胀得到遏制、利率由超高利率回归常态;韩国降息是因为韩国央行对未来韩国经济的担忧,尽管目前为止韩国经济下滑并未发生;澳大利亚降息是为了对抗低通胀;英国降息是为了对抗低增长。
对于中国,与上述国家基本面均不相同,因此无法得出中国央行要跟风降息的结论。对于2016年中国央行,相关研究者认为降息的可能性很小。
简要论证如下:
第一个理由是,中国通胀中枢不会下降,更不会进入通缩。
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半年,中国CPI大概率在1.5-2.5%区间波动,中枢降至1.5%的概率很小。第一,大宗商品价格已经系统性上升,第二,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第三,中国经济企稳概率大,通胀滞后于经济增长,因此通胀保持平稳概率大。
短期通胀下行因低基数所致,9月之后通胀将回升至2%以上,不支持中国央行降息。对于7、8月两月CPI,我们认为确实有继续下降的可能,但这主要因为去年7、8两月CPI环比的高基数。9月开始CPI环比基数将大幅回落,因此2016年9月之后CPI重新回到2%以上是大概率事件,中国央行因为短期CPI下滑而降息的可能性极小。
第二个理由是,即使政府保增长,也不会通过央行“宽货币”。
在央行盛松成司长近期文章《M1与经济增长背离之谜》中,盛松成提出“M1与经济增长背离的最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投资意愿,企业有流动资金而不进行投资的尴尬局面,说明企业陷入了某种形式、某种程度的‘流动性陷阱’”。盛松成进一步提出,“由于企业税费负担高于利息负担,降税效果好于降息”。
通俗地讲,现在中国“水”(央行逆回购被称为“放水”)已经加的足够多了,再保增长需要的是加“面”,而不是继续加“水”。
同时,国泰君安预计,未来一个月人民币汇率核心波动区间为6.6-6.7。人民币汇率接近软着陆。英国退欧冲击、日本宽松导致美元被动升值的影响也接近尾声,预计美元后续升值空间有限,人民币汇率压力下降,考虑到G20在9月初召开,人民币汇率短期将以稳为主。
对于中国货币政策走向,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则表示,中国不会因为“海外降息潮”而降息。中国通胀中枢不会下降,更不会进入通缩。大宗商品价格已经系统性上升,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中国经济企稳概率大,通胀滞后于经济增长,因此通胀保持平稳概率大。中国央行因为短期CPI下滑而降息的可能性极小。
所以,我们可以预计,中国不会因为“海外降息潮”而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