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上首页,支付宝追微信?不,你真的想错了
【摘要】“就怕深情留不住,只用套路得人心”的砖家、老湿、产品经理们,还是放弃支付宝做社交不能、不行、不成的套路吧,去商圈、餐馆、便利店里体会下支付宝生态的力量,用动态的视角看动态的变化,抛弃固守心中陈旧、迷信的常识,寻求更科学、专业的智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是更好么?
8月11日,新版支付宝App上线。其中,首页变化显著,原先占主导地位的“手机充值”、“羊城通”、“爱心捐赠”等功能卡片被折叠,而“生活圈”(类似微信朋友圈)、“好友推荐”等功能创纪录地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于是,支付宝追赶微信做社交的各种说法甚嚣尘上,老湿、砖家、产品经理们信誓旦旦:“支付宝模仿微信,成就不了伟大”,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显示他们的政治正确。
这如出一个膀胱的尿性,从支付宝增加好友功能开始,就从未停止。套路深深深几许?值得各位“大拿”折了智商,颠来倒去掰扯个没完,连姿势都不换?原谅我放荡不羁笑点低,子曰:多虑了亲们,爹的坑真不在这里。
谁说支付宝做社交就得做微信那样的社交?谁说Timeline上少些P图、缺点鸡汤、欠些段子,就是社交没做好?难道经营同好圈层和密友社区不算社交?难道七夕忘记买礼物,发个红包给老婆就不算社交?难道几个朋友下馆子,大家AA结帐就不算社交?要知道,社交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可能只凭微信定义,它由更广泛的场景,更碎片化的连接决定,模糊这些,却妄谈社交,不是图样图新破,就是别有用心。所以,无论外界如何,支付宝一直态度明确:社交这颗葡萄我爱吃,随你说它怎么酸。
可以肯定地说,支付宝不是要追随微信,它咬定社交不放,其本质,还是要贯通一切“连接人与交易”的场景,粘住老用户,卷入新用户,让大家在用货币“投票”的时候,都能想到它,都会用到它。
因此,在小郝子眼中,社交只是支付宝达成上述目的的手段之一,它更现实的选择,则是构建生态伙伴的“英雄联盟”,借力用力,跨界化反,在各场景中辐射用户、撩爆用户,低成本、甚至负成本地连接他们,由此,令自己保持高度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开放3.0
对于支付宝而言,这就是必须抓住的“正在发生的未来”,如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所说:“在这个共享的时代……企业早已超越了原有的边界。”因此,支付宝这样拥有超4亿用户的巨头必须开放自己,接入更多第三方,形成自己的“英雄联盟”,打造共赢共生的生态,才能大而不倒。
毕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对人类各种行为的渗透,工业时代大规模标准化的运作,越来越不合时宜,大众随时、随地、随性的碎片化需求越来越凸显,这时的支付宝必须顺时应势,对各种消费、生活的应用场景“雨露均沾”,抢夺一切与用户的关联,才能在各领域重构“人与交易的连接”。
此前,蚂蚁金服曾运用“唤醒战略”,借水电煤缴费、医院挂号、校园服务等便民措施启蒙用户,让更多传统机构和用户“发现”:他们与支付宝还可以有更紧密的关联。但是,仅凭自有团队推进这些工作,着实耗心费力且收效缓慢。反倒是后来,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支付宝越来越顺利地下沉到上述垂直领域,并将经验快速复制到全国,令其在大量机构、用户心中,实现从“不懂”(Unknow)到“需要”(Need)再到“需求”(Want)的认可升级。尝到甜头后,蚂蚁金服明白必须加速开放,纳入更多有力的第三方,才可确保支付宝的突破式发展。为此,蚂蚁金服提出“开放3.0”——不仅制定“春雨计划”,以3年10亿元现金扶持合作伙伴,助力至少100万开发者,服务1000万中小商户及机构;同时还借助自身云计算、安全、大数据等基础设施,运用行业解决方案,赋予它们更强的获客、营销、运营能力,由此,构建开放的生活服务生态。最终,实现超越企业边界的“混合经济体”,激发共同的“裂变”,助力平台上的企业成长,也给予支付宝商业活力,进而达成共生、共赢、共荣。
若一切顺利,不用多久,支付宝就可实现管理大师德鲁克口中的生态经济,它与第三方之间:你若赐我一段浮华,我便许你满世繁花,衍生出一片不倒的互联网金融森林。如此,马太效应下,支付宝持续地将生态做大,平台做强,带动次生效应,不高冷,接地气,便能在这个速朽的时代恣意生长,去翻山越岭的另一边可劲High。
低成本、负成本高能
当然,任何一个生态的游戏,发展是前提,共赢是要诀,高效率是条件,低成本是基础。特别是低成本甚至“负成本”地连接用户(既包括B端机构,也包括C端消费者),它是“支付宝生态价值=用户数×使用频率×大数据挖掘程度”中每一个乘数的根本——有连接才有用户,有连接才有高频使用,有连接才有大数据分析的可能,成本若高,难以为继。
特别是如今,App获得一个C端注册用户的成本已近200元,将Ta转为忠实用户的成本还要翻倍甚至更多,而要保证Ta不流失,还须持续投入更多。这样高昂的成本,哪怕是支付宝这样的巨头,恐怕也难以独立承受。因此,更好的解决方法是:支付宝联合第三方小伙伴“共享”用户,平摊连接他们的成本;或通过大数据分析,将有相似特征,但又不完全重合的用户相互推荐,如此,降低支付宝整个生态连接用户的成本。
在此基础上,支付宝和第三方相互依托,在各种场景下促成企业、组织、个人用户强烈的主动连接意愿,构成多形态、多元化的连接矩阵,不断集聚流量势能,实力圈粉,反哺生态,铸就良性循环,久而久之,实现超级流量能力,令支付宝及其小伙伴负成本地快速连接、有效转化。比如“二维火”智能餐厅管理系统,前端对消费者提供收银、点菜、排队等功能,后端为商家提供业务报表、会员管理、社交营销等手段,餐饮场景中,商家与消费者都愿意主动使用,当它与支付宝合作,便可获得交易的便捷、用户的导入,而支付宝则因它更明确用户的消费偏好和习惯。两者都没有成本支出,却实实在在地连接到用户,获得进一步打动、服务他们的能力,这便是“负成本”的高能。
由此,不靠广告浮夸,就凭生态爆发,这才是支付宝和小伙伴们自带圣光的化学反应。随着连接越来越多,最后,它将促成该生态,实现从“连接用户行为”到“链接用户思维”的终极蜕变,在去中心化的“唯我”主义市场中越发强大。
因此,小郝子想说:“就怕深情留不住,只用套路得人心”的砖家、老湿、产品经理们,还是放弃支付宝做社交不能、不行、不成的套路吧,去商圈、餐馆、便利店里体会下支付宝生态的力量,用动态的视角看动态的变化,抛弃固守心中陈旧、迷信的常识,寻求更科学、专业的智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是更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