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P2P或“无财可理”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其实早在《征求意见稿》出台之际,网贷行业的资产争夺战就已经打响,此次《暂行办法》的落地,只不过是把更多平台卷入了这场战争而已,这一点相信很多平台的资产团队最能感同身受。面对资产荒的加剧,“无财可理”或成为事实。

  梁昌海  ·  2016-09-14 12:00
一年后P2P或“无财可理” - 金评媒
作者: 梁昌海   

其实早在《征求意见稿》出台之际,网贷行业的资产争夺战就已经打响,此次《暂行办法》的落地,只不过是把更多平台卷入了这场战争而已,这一点相信很多平台的资产团队最能感同身受。面对资产荒的加剧,以及可预见的“无财可理”的窘境,平台要想获得更长足的发展空间,要直面的挑战还有很多。

供需不平衡势必演化为 “无财可理” 

随着进入这个行业时间越久,我就愈加坚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有限的资产端本就是各家平台的“命门”。如果没有足够优质的投资项目支撑,不但新的投资人市场很难开发,现有的投资关系也很难维持。《暂行办法》对大额标的、资产包以及相关业务红线的划定,会让很多平台对房贷类、大额担保类、股权担保等一系列产品说拜拜,无疑将给如火如荼的资产端争夺战再浇一把油。

如用通俗易懂点说,就是当前P2P理财存量资金6000余亿,而符合当下监管要求的资产仅仅不足10%,做平台的都知道,资产增量是有限的,即便大家转型、创新、加大消费信贷,我想短时间内,符合监管要求的资产也不足当前理财存量的50%,也就是意味着一半以上的存量资金无处可去。

尤其对于红某创投等以大单模式闻名的网贷平台而言,不转型等死,转型拖死(90%以上是大额资产,大额资产中有50%以上靠续贷支撑流动,一但不能续贷,意味着借款方没有还款意愿,会导致大面积逾期,最终被逾期拖垮)。事实上,不仅是红岭创投,新规实行后,涉及房产、企业、政府等大单业务的P2P平台都将面临重大业务转型,很多平台其实都处于一个“骑虎难下”的境地。因为转型方向并不多,未来P2P可做的业务方向无非是小单,如个人小微贷款、车贷、消费金融以及三农等,而且转型还需面临对应的资金、技术、团队等成本,说起来容易,却未必有几家能做到,无非走一步看一步,中途吆喝两声壮壮胆而已。

无论是转型也好,还是主动或被动出局也罢,也无论其结局如何,唯一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年内,大面积的“不合法”项目将会被提前中止,这将直接导致大面积的资金释放。这些资金将迫切需要寻找“出路”,而对P2P理财人来说,将资金转移至其他网贷平台或项目,将是最便捷的,成本也是最低的。可以预测,对一些规范合规的平台来说,资金端将很快迎来“黄金时代”。

一面是合规的资产端严重匮乏,一面却又是资金端的丰足,供不应求的局面将直接导致“卖方市场”,投资人“无财可理”绝不是危言耸听。我相信,未来拥有优质资产端的平台势必会面临被投资人抱大腿求理财的局面,但我也并不觉得资金端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事实并非如此,后监管时代运营团队将面对更高等级的“命题”。

“无财可理”是更具挑战更有意思的命题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脑洞”一下。一年之后,很可能只会有一到两成,也就是三四百家平台继续走下来。P2P数量缩小,行业集中度上升,利率将进一步下降,拥有优质资产的平台将出现长期被抢标的情况。面对“抢标”甚至“无标”,平台又该如何压制理财用户的洪荒之力呢?难道不是一个更具挑战性,也是更有意思的“命题”吗?

毋庸置疑,未来各路平台需坚定做小额分散的普惠金融,积极捕捉与传统金融机构错位互补的机会,寻求与传统金融的差异化竞争。同时,实现利用资产端创新、大数据风控、用户服务创新等手段去解决投资人“无财可理”的痛点,以满足后监管时代衍生出的个性化用户需求,才能有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投资人应淡定应对别耍“小聪明”

新政出台后,我在与一些投资人交流的过程中,得知了几个“聪明”的做法。比如“从收益低的平台提现转资或增资高收益平台”,又或者是“从短期标转为长期标”,他们的心得无非是“降息前趁机捞一把”、“投长期以躲过抢标”等。

提前准备和规划,当然是对的,但“小聪明”不可取。这些所谓的“投资心得”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然而,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投资人,在市场规则的制定者——政府,以及资源的掌握者——平台面前,永远都是弱势群体;他们永远都不可能洞悉平台经营者此时此刻在想些什么,有没有暗箱操作,下一步走向又是什么……

从新政中我们很容易读懂上层建筑的初心,那就是网贷只是传统金融的补充,所以要小额分散,有人吃肉有人喝汤,皆大欢喜;当然,肉也好汤也好,必须要入得了口,那就需要做好“信息披露”,不能吃了不干净的闹肚子。投资人明白了这层道理就好办了:一只眼看“信息透明度”,一只眼看“小而美”。

“无财可理”是必然,但没必要恐慌。正如之前的“高收益”很诱人,也没必要埋头扎进去一样,因为这些都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都是市场供求在不断磨合、平衡过程中的副作用。作为平台,应积极需求服务创新,解决资金站岗痛点;作为投资人,应选择安全稳健、运营能力强的平台,因为投资不是投机,它是一个可持续的资产增值之路,不应该图一时之快。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梁昌海

果儿金融创始人、董事长、CEO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