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迎来发展春天?
【摘要】随着网贷监管细则正式落地,预示着网贷行业正式进入洗牌期,此时,从最基本的方向出发,做好投资者教育,才是对互联网金融投资者权益真正的保护。
随着网贷监管细则正式落地,预示着网贷行业正式进入洗牌期,此时,从最基本的方向出发,做好投资者教育,才是对互联网金融投资者权益真正的保护。
监管落地迎双向利好
继去年12月份《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征求意见,历经8个月时间,网贷监管暂行办法正式落地。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公安部、工信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主要以负面清单的形式,规定网贷行业不可触碰13条红线。
当前,网贷平台主要存在规模增长势头过快、创新偏离轨道、风险乱象时有发生等问题。但她认为,网贷监管细则的出台对行业是双向利好。首先,利好整个行业的发展。行业将进一步加速洗牌,一大批不符合监管规定的平台将被淘汰出局;而从企业自身来看,整肃行业也将给合规平台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其次,利好广大投资者,让投资者和借款者对互联网金融行业重新树起信心,行业发展的春天即将来临。“有了规则,有人管了,投资者的权益就能得到保障。”
业界对网贷监管细则有些误读,实际上监管细则落地利好行业发展。他表示,网贷平台从“野孩子”到“有人管”,并且明确了监管分工,而备案制的监管理念也是监管方面的一次创新,因为备案制是金融监管领域最低的门槛。
关于争议较大的“20万、100万借款上限”的设定,尹振涛表示,这主要是为了让网贷平台与法律接轨。他提到,非法集资的入刑规则中对金额也限定在“20万和100万”。“对网贷平台而言,第一与上位法结合;第二从法律规定上、从监管规则上对网贷平台给予很好的保护。”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也提到了监管创新的问题。“要把传统金融和线上金融区分开来,它们的表象虽然一样,但基因是不同的。目前出现乱象既有从业者的问题,更有缺乏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监管准则方面的原因。监管政策制定之所以落后于行业发展,是因为不知道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源在哪里,它的风险特点是什么。”
洗牌来临网贷平台加速转型
随着国家层面对互联网金融全面监管整治的不断加强,行业风险也逐渐暴露,加之监管细则正式落地,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谋求转型,特别是对于大额业务网贷平台,限额的规定使得其必须对业务模式进行整改,以寻求合规发展,例如“科技金融”、“区块链”、“消费金融”等成为其转型的主要方面。
对此,庾力认为,网贷监管细则明确了网络借贷以小额为主的经营模式。换言之,“小额分散一定是网络借贷平台坚决要执行的经营模式。”
根据盈灿咨询发布的《网贷行业8月月报》,8月停业及问题平台共有99家,问题平台发生率较上月下降1.84%。其中,停业转型类型的平台数量占比为57.58%、问题平台的平台数量占比为42.42%。
李锦认为,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洗牌期。在此期间,在大部分平台面临关门或转型的同时,也是政府监管落地、政策创新、监管细化期,同时也是投资者的投资理性转化期。
作为从业者,资邦元达(上海)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孟凡波表示,网贷平台的转型与调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网贷投资首先关注平台安全与合规
目前,很多网贷平台鉴于监管和经营等因素,开始向不同业务模式转型。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该如何甄别平台?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
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亚认为,作为投资人在选择平台时,首先关注这个平台的安全与合规性问题。不合规代表有风险,而网贷平台最大风险除了道德风险之外,就是非法集资问题,即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其中,涉及到的主要罪名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及集资诈骗罪,目前涉及到非法集资的典型案件有e租宝案、泛亚案、U币案等。
在选择甄别平台时,首先要关注平台是否触碰用户的资金。如果存在触碰客户资金的现象,平台“跑路”的几率就会加大。另外,在投资时要了解平台的风控体系,即平台是否建立事前审核机制、事中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是否根据不同产品类型建立相应的审查机制、审查方案、审查流程及风控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