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团收购“钱袋宝”,看支付市场的后续发展
【摘要】随着移动支付对线下收单市场的渗透和蚕食,独立的第三份支付机构在第三方支付市场整体份额的比重将愈来愈低,市场将逐渐被依托自身平台生态的非独立第三方支付巨头瓜分,同时第三方支付渠道的碎片化会让聚合支付领域的SaaS服务商获得不断增大的生存空间。
2016 年 9 月 26 日,在“美团点评(以下简称“美团”)要和百度糯米合并”的流言沸沸扬扬近一个月之后,备受支付牌照困扰的美团宣布完成对北京钱袋宝支付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钱袋宝”)的全资收购,终于间接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钱袋宝是 2011 年获得央行第一批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2016 年 8 月顺利续展,持有第三方牌照中含金量最高的 3 块: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业务范围为全国,并拥有首批外汇跨境支付业务试点资格。
下面就美团收购支付牌照的原因及支付市场的后续发展,谈谈个人看法。
美团为何收购支付牌照,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一、从业务合规和服务稳定性角度,获取支付牌照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美团作为国内团购市场的 No.1,其资金流向是“用户-美团-商户”,即用户先付费至美团购买服务,线下核销后,美团根据账期将资金结算至商户。
一般业界判定平台方是否从事支付结算业务,最简单直接的标准是:
1、帮助交易双方转移资金,在资金转移过程中形成了资金池;
2、交易双方与平台方隶属于不同法人主体;
从以上两点看,美团已经实质上从事了支付结算业务,但是又没有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这也是美团一直以来被质疑涉嫌“二清”的根源,美团方面对此应该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对于律师熊万里的实名举报,其回复比较含糊,官方声明中用“用户至上”、“行业惯例”、“服务消费者和商家”等话术,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间接承认了美团从事支付结算业务的事实,对无证从事支付业务的质疑闭口不提。
2015 年至今,央行对支付机构业务合规性的要求和审查愈来愈严格,对“二清”模式重拳打击,再加上支付机构牌照陆续到期的续展工作等等,在监管层严厉审核的大背景下,美团的支付结算业务合规性已经影响到它的服务稳定性。2016 年 2 月美团 APP 上线“银行卡支付功能”,诱导用户将银行卡绑定到美团钱包,通过美团钱包直接进行支付,但是上线仅 3 天,美团被律师实名举报,6 月央行约谈并叫停了美团支付业务,责令美团 3 个月内将支付功能下线整改,不久之后,美团支付下线。
美团对自有支付渠道的渴望,从“美团钱包”功能的上线可见一斑。坊间传闻,美团曾希望贵州市政府支持向央行申请支付牌照。以上均说明获取支付牌照,对于美团已是势在必行。
二、从商业利益角度,支付牌照是其生态闭环和后续想象空间的重要支柱。
作为目前国内日订单量超过 1000 万的超级交易平台,美团的交易流水极为可观,其 GMV 连年水涨船高,据统计 2015 年突破 1800 亿元。通过与商户根据账期结算的方式,其在途资金沉淀的体量也非同小可,资金沉淀作为现金流,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尤其是处于上市前夕且持续亏损的美团。没有支付牌照,其沉淀资金的合规性饱受质疑,从商业利益角度出发,自有支付渠道的需求越来越迫在眉睫。
支付是资金流和信息流两方面的交换和流通,兼具金融和数据两种属性。支付数据作为核心数据,随着饿了么和新口碑侵蚀外卖市场,以及背后的巨头阿里和支付宝,支付数据托管在第三方,美团对数据安全性的担忧显而易见。2015 年底开始,美团订单支付页面中,微信支付一直位于列表首位,而支付宝则先被折叠起来,继而完全不能使用,以及引入腾讯 10 亿美元战略投资,这些无疑都显露出美团增强支付服务独立性的野心,而且此前已有先例,如京东收购网银在线切入第三方支付服务,排斥支付宝等行为,美团走同样的路线,背后逻辑是一致的。
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基础,就支付服务本身而言,并不算挣大钱的生意。巨头的野心更多在于支付场景和相关后续业务的想象空间。支付场景背后是征信、信贷、理财、保险等业务。这些业务比纯粹的支付清算市场,想象空间超出至少一个数量级,但是支撑这些业务的基础是支付。美团通过收购支付牌照,完成O2O生态闭环的重要一步,并以此为基础,其后续的想象空间极为可观。
环顾近几年互联网巨头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收购案例,先后有京东收购网银在线,小米收购捷付睿通,美团收购钱袋宝等,以及最近传闻中计划收购支付牌照的滴滴,互联网巨头纷纷通过支付业务切入金融服务领域。
以美团为例,通过钱袋宝的支付服务,对优势领域电影、酒店、餐饮、外卖进行整合,孕育出新的业务,类似支付宝之于蚂蚁金服,微信支付之于微信。
作为依托自身平台生态的非独立第三方支付巨头,微信开放平台,蚂蚁金服开放平台,百度金融科技平台,巨头在完成体系内业务整合后,向外输出产品和能力是必经之路。例如近日京东金融通过与上海银行合作,借壳切入原先劣势的线下支付市场。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如通联支付、拉卡拉、易宝支付等,以后的路途将举步维艰。笔者大胆预测,随着移动支付对线下收单市场的渗透和蚕食,独立的第三份支付机构在第三方支付市场整体份额的比重将愈来愈低,市场将逐渐被依托自身平台生态的非独立第三方支付巨头瓜分,同时第三方支付渠道的碎片化会让聚合支付领域的 SaaS 服务商获得不断增大的生存空间。
首先,电子支付账户的多维化呈现不可逆转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超过 4000 家,在银行业垂直账户体系下,为了满足用户跨行支付、通存通兑的普世性需求,央行的支付清结算系统如大小额、超级网银等,通过央行备付金账户和银行的结算账户,实现了跨行清算,这种被动的横向打通是根部打通。而大家所熟知的第三方支付账户,如支付宝、微信支付账户,通过顶部打通银行账户的方式,颠覆了垂直银行账户体系,亦无法避免自身支付账户的垂直化。无论账户规模怎么大,也无法避免支付数据和信息的碎片化与单一化,这是垂直账户体系的必然弱点。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各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也会像银行一样,账户体系条块化与垂直化。已构建自身生态系统的巨头如滴滴、携程、饿了么等也可能陆续走上支付牌照收购的道路,通过洗牌进一步造成第三方支付渠道的碎片化,与之俱来的垂直账户体系之痛,会与日益增长的定制化支付系统需求形成不可避免的冲突和矛盾。
其次,依托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全国 / 区域性清算组织等的支付通道与清结算能力,利用自身的技术与服务集成能力,越来越多的技术供应商开始着眼于聚合支付领域。这些技术供应商为商户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支付通道服务、集合对账服务、技术对接服务、差错处理服务、运行维护服务以及其他增值服务等服务内容,减少商户的支付成本,提高商户的支付效率,优化商户的支付体验,满足商户的定制化支付需求,并在场景化的支付服务上不断深挖,相比单一的支付渠道,能让企业的支付系统更为完整和稳定。
最后,聚合支付的系统安全技术已日益成熟,让企业无论大小,都能获得安全、稳定、便捷的支付系统。在 PCI DSS(国际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认证在国内尚未普及之时,发生过几起恶意的数据泄露案件。如2014年,携程用户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大面积泄露等等。对支付行业而言,安全和稳定是一切服务的基础。核心数据的安全保护已成为支付场景的必要需求之一,碎片化的第三方支付体系中,支付系统的数据安全保护已无法仅局限于单一支付渠道,因此,已赢得行业权威机构安全认证和背书的聚合支付服务提供商将会领跑。
本文为谢勇主笔,谢勇目前是 Ping++ 支付产品总监,移动支付老兵,在移动支付网等各大媒体发表过多篇支付领域的洞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