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出CDS和房产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天使,还是魔鬼?
【摘要】金融衍生品虽然看起来和很多人日常生活隔的很远,很多概念也听不懂,但其实你或多或少的已经买过或是未来会买到挂钩金融衍生品的理财产品。很多稍微懂一些的朋友,都会联想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元凶之一就是CDS。
本来不想来聊这个话题,但今天一大早,有个朋友来问我,你怎么看这次中国推出CDS和房产市场之间的关系?看来关心的朋友还是不少,想想还是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金融衍生品虽然看起来和很多人日常生活隔的很远,很多概念也听不懂,但其实你或多或少的已经买过或是未来会买到挂钩金融衍生品的理财产品。很多稍微懂一些的朋友,都会联想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元凶之一就是CDS。文章最后有一个链接,是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关于美国次贷危机中CDS的分析。记得当年自己正在念人大的金融研究生课程,年轻时的猎奇之心让自己特别研究了一下,大家可以当作科普附文来看。
现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关心这个事情的人估计相关新闻也看了不少,那我就简单说说自己的观点,文件分析类、论述原理类的内容在这里就不再敖述。
先用一个车险的比方,来通俗的解释下CDS和CLN吧。
买CDS的人就是买了个车险:
车子越贵或出风险的可能性越大,保费也就越贵
如果车子不出事情,那就一年一年的交钱
如果车子出事了,那就妥妥的收到理赔款啦
买CLN的人就相当于卖了个车险。而且为了防止以后拿不出钱来理赔,还付了押金:
如果车子不出事,那就年年收别人保费,还有押金的利息可拿。到期也没有出事的话,押金就可以全额收回了
如果车子出事了,那就只能拿回(押金减去理赔款的部分)
所以两者都是缓释风险的工具,但起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作用,CDS买方是成天盼着出事(因为车子可以不是他自己的),而CLN买方是每天烧香求对方别出事别违约。就像电影《大空头》里的一个比喻,如果把金融市场比做一个赌场,那么买CDS的就是赌你会输,而买CLN的就是赌你会赢。
CDS业务在这时候推出,对于政府来说,个人认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目前经济下行导致信用风险频发,随着越来越多的风险暴露,需要一种缓释信用风险的工具来分散和转嫁风险,帮助提高标的资产的流动性。
而且最近监管机构在多个领域的文件、办法里明确表示要打破刚性兑付,不管是互联网金融行业,还是最近被热议的债转股。政府明确自己的角色不再是信用兜底方,不会再像2000年前后那样通过成立资管公司印钞票来为违约买单,要让市场消化风险而不再是国家。
这次中国版CDS我没猜错的话,初期应该主要会面向煤炭、钢铁等需要进行去产能、债转股但目前基本面阶段性欠佳的能源类企业,以及地方债务平台,以增加信用背书提高流动性,促进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
说到房地产,这轮房价上涨除了是要为钱找个长期蓄水池(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导致的当前格外严苛的外汇管制,使得钱出不去,再加上短期蓄水池-资本市场的低迷,双重原因)以外,完全是市场在去库存,表现为地产公司的开发贷大降而消费房贷大涨。所以房地产公司手中的现金充裕,也就意味着融资需求在下降,信用需求在下降,自然把房产公司作为CDS参考实体的就少了,所以房地产未来不是中国CDS的主要市场。
从下图可以看到,一边是大幅收紧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一边是加码居民个人按揭贷款,银行正助力房地产去库存。
CDS本质是个不错的衍生品工具,只要严格规范的监管即不会出问题。但如果有监管漏洞被市场关联利益利用就会出大麻烦,就像美国次贷危机时一样,到最后购买CDS已不关心参考实体是什么了。所以要规避道德风险,保证交易双方在真实的市场意愿下进行博弈,相信中国的监管机构吸取了美国人的教训。
每次谈起CDS,都会想起《达芬奇密码前传之天使与魔鬼》这部电影里的这尊合体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