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加剧,中小互金平台该如何应对?
【摘要】实力不济的平台相继退出对行业来说也是好事,整个行业得到了肃清,监管管制和用户选择也都相对轻松,甚至是同业竞争成本也会降低很多。
每到年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而自诞生以来便备受争议的互联网金融更是如此。不过,2016年监管元年刚刚过去,处于岁末年初的互联网金融更是一番新格局。据统计,从12月1日到1月10日四十天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发生33起融资事件,金额少则数千万,多则上亿元。
结合2016年全年融资数据,业内专家指出,从融资金额、结构来看,资金开始向陆金所、京东金融等大平台,以及微贷网、钱牛牛等特定细分领域或前景不错的优质平台集中。而从融资轮数来看,主要为B轮及以上,相对的A轮及以前的融资大为减少。亿元以上巨额融资增多,保守估计,前文提到的33起融资事件总金额超过60亿元。
马太效应加剧,中小平台发展之路渐窄
行业融资热潮表明,2016年监管政策的下达使得行业加速净化,行业不断向规范化前进。不过,对于一些背景不强、综合实力较为薄弱的中小平台来说,发展之路却渐走渐窄。
一方面,正因为早期监管缺失,而互金平台创业门槛较低、模式概念相对也比较清晰,使得我国互金平台遍地开花,自2013年余额宝的火热打开市场之后,用户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程度也不断增加,使得更多平台和行业加入进来。同时,水准参差不齐的互金平台造成了行业野蛮生长的局面,迫于业内压力,监管态度从过去的大力促进向规范发展转变,并制定了一系列行业条规力促行业规范化。监管重压之下,使得中小平台发展问题更加尖锐。
另一方面,行业发展中,平台不断增多,加之e租宝、大大集团以及快鹿等“伪互金企业”风险事件的集中爆发,使得行业遭遇严重的污名化问题,用户对互金信任度和好感度下降,平台获客不再像之前那样容易。对已有资本和用户积累的平台来说,在这场获客大战中则相对轻松些,但那些本就还未积累忠诚用户的平台却损失惨重,平台之间的差距便由此拉开。
此外,上述两大因素已将行业平台分化开来,越往后发展平台差距更加明显。那些发展不错的平台除能得到用户的认可之外,也更有机会获得资本的垂青而受到风投机构的投资,平台实力继续加强,发展前景也更为宽广。相对地,对于那些知名度不高且未获得资本入股而资金也较为薄弱的中小平台来说,在监管重压和市场优胜劣汰的双重夹击之下,则陷入马太效应的恶性循环。
盈灿咨询近期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互金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448家,相比11月底减少了85家,与2015年同期的2595家相比也呈明显减少趋势。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监管继续施压,预计到2017年底,互金平台或减少为千家以下。毋庸置疑,被淘汰出局的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
不做迷茫的水手,主动出击赢在前头
所谓“不出众,则出局”,面对马太效应加剧的困境,中小平台应该怎么做?业内专业人士指出,现阶段,无论是一些已有资本积累的大型优质平台,还是缺乏背景的中小平台,如果想要在这场趋于白热化的战争中取胜,必须找准方向,踏着正确的步子向前迈进。
首先,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以合法合规为前提的,顺应监管趋势是每个平台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对于中小平台来说,拥抱监管也并非易事,而业内一些大型、优质平台依然占据先机,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
2015年12月,监管层下达重要文件《P2P行业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规定互金平台对接银行存管的需求。但是,这一系列的系统对接工作对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动辄上百万的资金费用也使得许多平台望而却步。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12月底,全国2400多家正常运营的平台中,仅积木盒子、开鑫贷、钱牛牛、宜人贷等63家平台成功实现银行存管对接,占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2.57%。
不过,笔者认为,若要在这场角逐中获得新生,平台必须要“舍得付出”,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被监管清退出局。
其次,留给中小平台的发展机会本身已经不多了,这种情况下,中小平台必须主动出击寻找出路。在顺应监管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并进行创新,才能在业内赢得一席之地。笔者观察发现,在这方面,刚刚获得京东金融B+轮战略融资的钱牛牛很值得学习。
资料显示,钱牛牛上线早期并没有光鲜的背景做支撑,但在发展过程中却能立足自身优势并进行创新,从而赢得发展机会。比如,对于目前十分火热的大数据风控,钱牛牛在数学化建模的基础之上,打造了一款基于海量用户数据的智能云风控“元方”系统,并在纯熟运用大数据风控的同时善于发现其不足,从而引入先进的德国IPC人力风控做补充,将同行十分头疼的坏账和逾期控制在极低范围,继而获得用户的大力肯定,也因此多次受到资本垂青。
所以,互金平台的发展中,先天的背景并不是致命要素,后天的努力更有可能让平台“逆袭”成功。
另外,对于一些在“黑暗”中已行驶许久的中小平台而言,面临越加艰难的生存环境或许挣扎已并无太多意义,这种时候,平台选择转型或良性退出不失为一种良策。
盈灿咨询发布的2016年12月月报数据显示,12月共有97家平台退出,除23家平台提现困难或跑路外,其余73家平台选择良性退出,1家平台转型。显然,竞争加剧之下,互金平台良性退出也算一种“自我胜利”。
对用户而言,平台良性退出意味着资金到期后的友好撤退,用户不至于蒙受太多资金损失。对平台运营者而言,良性退出避免了用户的不满,也不用背负舆论压力或被法律追责。
因此,面对越演越烈的马太效应,互金平台应理性看待。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实力不济的平台相继退出对行业来说也是好事,整个行业得到了肃清,监管管制和用户选择也都相对轻松,甚至是同业竞争成本也会降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