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付金集中存管 第三方支付路在何方?
【摘要】自4月17日起,第三方支付机构躺着赚钱的时代开始终结,众多机构收入将大幅缩水。究其原因,在于人民银行今年1月的发文。
自4月17日起,第三方支付机构躺着赚钱的时代开始终结,众多机构收入将大幅缩水。究其原因,在于人民银行今年1月的发文。
1月13日,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要求,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利息。
所谓客户备付金,是指支付机构预收的客户代付资金,理论上来说,资金的所有权仍属于客户所有,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但在支付过程中,客户备付金是以支付机构的名义存放在银行,并且由支付机构向银行发起资金调拨指令。
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267家支付机构吸收客户备付金合计超过4600亿元。”此前,已发生过多起客户备付金被挪用的恶性事件。仅2014年下半年就出现三起,其中最高的一笔造成资金风险敞口达7.8亿元,涉及持卡人5.14万人。
看到以上这些数据,就不难理解人民银行此次发布《通知》的用意了,让凯撒的归凯撒,让上帝的归上帝。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营业务就是“支付”,那就踏踏实实的做好支付服务,至于客户备付金这么大额的沉淀资金,还是交给“央妈”看管吧。
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野蛮生长的时代一去不返。现有的269家机构,未来将何去何从呢?
一、寡头垄断的时代终将来临。
《通知》落地实施之后,支付宝、财付通等几家支付巨头迅速响应,纷纷表态“积极拥护人行新规”,“新规出台有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等等等等。而中小支付机构,则愁云惨雾,有从业人员甚至担心“今年的年终奖没着落了”。
对于支付巨头来说,备付金的收益只是“毛毛雨”,而对中小支付机构而言,特别是做预付卡业务的机构,则损失惨重。据笔者了解,在实际经营中,有的机构预付卡业务中的备付金收入可以占到80%以上。
中小支付机构在巨头面前已经丧失竞争力。未来,第三方支付行业会加速向寡头垄断的方向发展,强者恒强。
二、中小支付牌照被天价争抢。
“求购银行卡收单资质,现金交易,10亿以内价格可谈。”
这是今年3月初业内流传的土豪公司收购牌照信息,据说目前该收购业务已经进入实质谈判环节,收购方已经联络到上海和北京两家支付机构商谈收购事宜。
这只是支付牌照买卖市场的一个缩影。人行不再增发支付牌照后,牌照成为巨头争抢的“香饽饽”,动辄就出现几亿甚至几十亿收购的传闻。有支付,就有交易和应用场景,就会带来流量,得流量者得天下,各个行业的巨头都想拥有一块自己的支付牌照,将流量牢牢的抓在自己手中。支付牌照的天价就不难理解了。
未来,自己支付业务发展局限的中小机构,将越来越多的被跨行业巨头收购,成为巨头拓展其生态场景的补充。
三、跨行业协同发展或可突围。
对于不甘心被支付寡头兼并,也不甘心放弃支付业务的机构来说,拓展应用场景,跨行业协同发展,将是生存下去的“救命稻草”。
据笔者了解,行业内已经有一批支付机构开始与P2P网贷行业进行深度合作,采用银行联合存管的方式,由支付公司提供支付通道,以及与银行结算等服务,从中收取的支付费用相当可观。
结合自己此前积累的支付数据,跨行业寻求合作,拓展消费金融、大数据、P2P网贷等应用场景,不失为在行业中突围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