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金融科技委员会成立,金融科技变革的新应对
【摘要】央行金融科技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在智慧监管后又迎来了科技监管的重要支持,是监管层面快速跟上金融科技业务发展的表现。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央行金融科技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在智慧监管后又迎来了科技监管的重要支持,是监管层面快速跟上金融科技业务发展的表现。
自互联网金融之后,金融科技概念越来越火了。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为金融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的同时,也给金融安全带来了新挑战。在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的指向下,近日中国央行成立了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
5月15日,央行官方网站公布,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通过加强国内外交流和合作,用AI、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从三方面推进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第一,组织各方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稳定、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影响,为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提供战略规划与政策指引。
第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为新技术提供在金融领域的使用指引。
第三,强化监管科技(RegTech)应用实践,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有效甄别、防范和化解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
据媒体记者援引行业内人士发言,金融科技委员会具体工作由科技司牵头,多个司局参与,包括市场司、稳定局、调统司、支付司、科技司、反洗钱局、征信局、货政二司等十个左右司局部门作为委员会委员。这样的设置,主要是考虑到金融科技多是横跨多个领域部门,需要协调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国峰2017年4月在北大数字金融讲坛就金融科技(FinTech)和监管科技(RegTech)展开探讨,他指出,FinTech本身的金融属性决定了其很强的风险特征,这决定了FinTech发展需要监管的有效约束。在2017金融四十人年会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金融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存在高风险性、强关联性和内在脆弱性等特点。金融科技的监管既要体现传统金融监管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又要体现互联网时代的适应性和包容性。
现在央行金融科技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在智慧监管后又迎来了科技监管的重要支持,是监管层面快速跟上金融科技业务发展的重大表现。委员会的成立,反映出金融科技在金融行业中意义重大,有利于行业整体长期稳定向前发展,是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
笔者注意到,从央行的表述看,对于金融科技的定性上,到底是用金融定义科技,还是用科技来定义金融,央行更多是倾向于认为金融科技还是金融为主,其使用的是FinTech,金融在先,科技随后。
目前可见,金融科技主要包括几大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技术(移动互联、物联网)、分布式技术(区块链、云计算)、安全(生物识别、加密)。而从事金融科技的非金融机构普遍具有低利润率、轻资产、高创新、上规模、易合规的特征。
短短几年内,科技金融发展非常迅速,市场规模暴涨。据公开媒体援引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金融科技公司总数为1600家,融资额为70亿美元。2010年,全球科技金融公司总数为3000家,融资额为181亿美元。而到了2015年,全球金融科技公司总数为8000家,融资额为839亿美元。
中国是全球增速最快的金融科技市场之一,据第三方统计数据,2015年流入中国金融科技公司的风险投资总额达45亿美元,超过前一年的四倍,约占全球同领域投资总额的20%。而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公司拿到了504笔共1177亿元投资,中国的融资笔数占比56%,融资金额更是占到了78%。中国可谓是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我们欣喜地发现,金融科技变革带来的是五百年一次的金融体系变革,从12世纪的威尼斯,到17世纪以来伦敦与纽约,当下,金融科技带来金融体系再一次变革。我们这些行业人士、我们这代人,能置身于这重要的历史时刻当中,确实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编辑:郑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