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峻齐:美国货币政策趋紧 中国回归中性 我们是否该动动自己的钱袋子?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像美国一样已经处于复苏阶段,目前中国经济仍然处于依赖逆周期的宏观政策维系的适度增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可能与美联储一样进行趋势性的收紧,只能是寻找新的平衡点,并在此平衡点上兼顾经济增长和外汇市场的变化。

  陈峻齐  ·  2017-07-18 18:00
陈峻齐:美国货币政策趋紧 中国回归中性 我们是否该动动自己的钱袋子? - 金评媒
作者: 陈峻齐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像美国一样已经处于复苏阶段,目前中国经济仍然处于依赖逆周期的宏观政策维系的适度增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可能与美联储一样进行趋势性的收紧,只能是寻找新的平衡点,并在此平衡点上兼顾经济增长和外汇市场的变化。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期,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为稳定美国经济复苏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但这只是在经济危机下的权宜之计,并不是治疗美国经济的万灵药。在注入数万亿美元流动性后,过去几年美国年均经济增速仍然保持在2%左右水平,并未出现经济学家期待的深度衰退之后的大幅反弹,也远低于危机前3%的历史平均水平。  

保持长期零利率及大规模资产购买,从而帮助美国经济走上复苏之路。这是在经济危机下的权宜之计。因长期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引发严重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美国经济逐步复苏和就业市场改善,以及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影响金融稳定,美联储开始酝酿如何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日子越来越近。“正常化”两个方面,一是结束零利率,二是收缩资产负债表。

2013年5月,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次释放了将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的信号,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在经过与市场的充分沟通后,2013年12月,美联储正式宣布从2014年1月开始削减资产购买规模,开启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序幕。

美联储为启动加息设置了两个条件,一是就业市场进一步改善,二是有理由相信中期通胀水平将回到2%的目标。随着经济逐渐复苏,美联储于2015年12月启动近十年来首次加息,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从0-0.25%上调至0.25%-0.5%的水平,开始了缓慢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

随后美联储接下来却继续保持了极度谨慎的态度,在2016年12月之前迟迟没有加息,只到11月美国总统大选之后,在政治稳定以及对特朗普的财政刺激政策充满了信心的情况下,美联储预计美国通胀预期显著提升,劳动力市场将改善,美联储施行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二次加息,从0.25%-0.5%上调25个基点至0.5%-75%的水平。

2016年底美联储公布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预计今年加息三次。但是,随着通胀显露出加速迹象,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可能暗示今年加息次数或多于他们此前预测的三次。“点阵图”显示各位决策者对利率的预期。美联储预期加快加息步伐,继2017年3月及6月加息之后,美联储官员连连释放鹰派言论,预期年内第三次加息的概率也一直高居不下。

当下主席耶伦执掌的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有些踌躇不前。一方面,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担忧加息的进程过快,实体经济跟不上步伐,通胀的不达标,二者会产生减法效应;另一方面,随着近两年时间的酝酿和铺垫,美联储加息已经开始进入后半场,当下讨论的重点早就不再是加不加息的问题,而是如何加息,加息踩着什么节奏进行。若出招太快,美国本土经济跟不上资本回流的速度,势必会造成泡沫,为经济的发展埋下一颗暗雷,美国最擅长的是将风险转嫁到国外,这种引火焚身的事情,他们不会去做;若出招过慢,经济的发展会受到抑制,低通胀延续,失业率高涨,企业成本增加,一系列问题又会接踵而来。再者,先前我们文章有多次提到的特朗普弱势美元的政策,二者原本就处于对立的局面。所以,摆在美联储面前的问题简单而又复杂:简单之处在于,加息必须进行,你沿着这条路走即可;复杂之处在于,怎么走?快走还是慢走?与特朗普政府之间的政策如何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作为全球货币政策风向标的美国对全球经济和政策走向影响深远,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进一步明确加息和缩表的政策,全球主要央行也开始显露收紧信号。全球各大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由松趋紧,特别是在美元流动收紧的条件下,国内货币政策未来将在美元流动性收紧和稳增长之间寻求平衡。3月份美联储宣布加息后,中国央行也随之提高逆回购和MLF中标利率10个基点,显然,中国央行也已经跟随美联储的步伐,货币政策已经由稳中偏松转为中性。货币政策的转向对资金密集型的资产市场将会产生压力。

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像美国一样已经处于复苏阶段,目前中国经济仍然处于依赖逆周期的宏观政策维系的适度增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可能与美联储一样进行趋势性的收紧,只能是寻找新的平衡点,并在此平衡点上兼顾经济增长和外汇市场的变化。其最终的结果就是:货币政策维持中性以兼顾增长,人民币兑美元适度的贬值。更多分析网络搜索陈峻齐。人民币未来存在贬值压力,需要避免汇率市场的非理性波动,更需要中国央行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预期管理和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以缓冲贬值冲击。笔者陈峻齐专注世界经济及投资指导。

货币政策回归中性,同时人民币有一定的贬值压力,这对依赖流动性宽裕的资本市场并非是好消息。但同时经济增长也不至于失速,防范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就决定了国内并不会出现大的风险。在这样的环境下,资本市场将更多是在震荡中寻找机会。但假若未来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现逆转,或者出现“压死骆驼的稻草”,中国的资本市场预计也将承压。

中国央行“缩表行动”是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引导下的必然结果,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将提升储蓄存款、短期国债等低风险和无风险收益率。当然对于普通投资者的融资成本以及贷款成本也将上升。美联储缩表意味着变相加息,对美元指数将形成提振,美元走强则人民币贬值,中国对外投资和出口受到影响,冲击国内经济。同时,美元走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降低中国进口成本,增加输入性通胀风险。在缩表的情况下,可以暂离权益类资产,警惕股市、商品、债市、房市风险。低风险和无风险收益率将会提升,所以可以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国债、货币基金。

(编辑:郑惠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陈峻齐

陈峻齐——国家注册黄金分析师,各大财经网站特约撰稿人及专栏作者。从事金融行业多年,有长期的黄金白银操盘经验,对风险控制以及行情走势都有比较深刻的认知与分析。个人比较擅长通过对多种技术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客观具体消息面综合判断,为他人提供合理的规律分析及正确的投资方向。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