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叫停代币融资:全面摸排监测,防范一些平台卷钱跑路
【摘要】动辄数十倍的飙涨,令各类ICO项目在短短几个月内吸引大量投资者涌入,融资额达数十亿元,参与人数超过十万人,甚至一些普通百姓也参与其中,风险不言而喻。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动辄数十倍的飙涨,令各类ICO项目在短短几个月内吸引大量投资者涌入,融资额达数十亿元,参与人数超过十万人,甚至一些普通百姓也参与其中,风险不言而喻。
面对风险积聚的ICO(首次代币发行),央行等七部门4日发布公告,将其定性为非法公开融资,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要求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作出清退等安排。七部门处置速度和力度空前,意在防范代币发行融资与交易风险蔓延。
一段时间以来,各种打着数字货币旗号的非法融资不断浮现,借助科技手段,风险传播快,波及面广。监管之剑及时出鞘,将隐患消灭在可控状态,有利于防止酿成严重后果。
以ICO为例,本来是区块链项目开发筹集资金的手段,其募集的“钱”是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这一特点被一些不法机构和个人利用,包装成形形色色的骗局。他们有的编制五花八门的虚假项目,以超高收益套取投资;有的恶意操纵市场,不断炒高代币价格,伺机“割韭菜”;有的借助“代币发行”概念进行金融传销。凡此种种,无外乎以子虚乌有的概念骗取投资者的真金白银。
动辄数十倍的飙涨,令各类ICO项目在短短几个月内吸引大量投资者涌入,融资额达数十亿元,参与人数超过十万人,甚至一些普通百姓也参与其中,风险不言而喻。
七部门既已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后续执行落实、清退处置工作更为关键。金融监管部门、司法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应协同发力,共同做好整顿清理工作,包括全面摸排、监测代币发行融资交易平台的情况,尤其要防范一些平台卷钱跑路的风险,必要时冻结其资金和资产,通过强有力的手段保护投资者利益,妥善化解风险。
任何金融创新都要以防范风险为底线。不管技术多么先进,商业模式多么新颖,金融创新都需要在监管和规范下发展,避免跑偏走样,更不能成为脱缰的野马。
(编辑:杨少康)
来源: 李延霞/新华社

爱财经



- 光年速递 | X数据被用于训练Grok模型;SearchGPT官方演示闹出乌龙;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给电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 情报 | 每日优鲜负债15亿到18亿元;李嘉诚拟“抄底”香港恒大中心;诺领科技人去楼空
- 情报 | 字节跳动已开启裁员;小米注销网络小贷牌照;富途控股推迟港交所上市
- 光年速递 | 苹果不会在iOS 18发布时同步推出AI功能;英伟达发布软件和服务,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快速普及...
- 情报 | 富途控股预计于12月30日在香港上市交易;蔚来将在 NIO Day 2022 推出全新车型;睿蓝汽车宣布将进行价格调整
- 情报 | 豆瓣完善实名制注册;45家银行保险机构被通报;App Store或将下架近3000款半活跃App
- 情报 | 摩拜可通过美团退押金;金融业出台限薪令;阿里董事会新增2名独董
- 情报 | 小米汽车开始筛选交付中心;北京现代新能源车发展遇冷;FF宣布一项特别股东大会补充提案
- 情报 | 三家支付机构涉及反洗钱被罚;轻松到家宣布资金链断裂;抖音将关闭“圈子”功能
- 情报 | 恒驰5将于7月开启预售;商汤科技暴跌超40%;B站小视频App“轻视频”今日正式停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