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不良率升至1.9% 不良贷款加快暴露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继一季度增加673亿元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又增加0.32万亿,不良率上升了0.15个百分点。一位银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本次不良率的上涨并非反映新增不良规模,而是银行业存量不良贷款的加快暴露。

  企业新闻  ·  2018-06-20 09:26
银行业不良率升至1.9% 不良贷款加快暴露 - 金评媒
来源: 《财经》杂志    

监管部门鼓励商业银行暴露真实不良、进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

6月19日,银保监会对外公布,5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9%,拨备覆盖率183%,贷款拨备率3.5%。

继一季度增加673亿元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又增加0.32万亿,不良率上升了0.15个百分点。一位银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本次不良率的上涨并非反映新增不良规模,而是银行业存量不良贷款的加快暴露。

今年以来,监管加大督促银行业暴露及处置真实不良贷款的力度。3月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下调对银行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同时强调对风险分类结果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资本充足性等方面的考核。

日前有消息指出,监管层要求各商业银行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计入不良贷款之中。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早前监管就有此要求,但不是每家银行都能做到,四大行早在多年前就严格执行这一要求,因此不良暴露的压力较低。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去年以来,我们督促银行利用当前拨备较充足的有利条件,做实贷款分类,真实反映信用风险。目前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已由高峰期的近120%降至100%以内。

银行业研究人士常用逾期90天(3个月)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值,来衡量银行对于不良贷款认定的松紧程度,进而衡量银行对于不良风险反映的真实程度。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指标越小,代表银行对不良的认定越严格,银行不良暴露越真实。该指标大于100%,说明银行的贷款风险分类可能存在偏离。

一家投资机构的银行业研究员告诉《财经》记者,总体而言,自2011年至2016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认定呈放松趋势,但2017年以来有所收紧。

《财经》记者根据上市银行发布的年报测算,2017年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认定,较之2016年更加严格,行业均值从2016年的111.93%降至97.4%。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认定均在100%以内,较多数股份行与城商行的认定更加严格。此外,该指标下,华夏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三家股份制银行的测算数据较高。

在严监管与去杠杆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分化效应。银保监会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不良率在不断下降,只是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率有些上升,中小银行的压力较大。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指出,银行保险机构运行稳健,风险可控。目前商业银行整体贷款质量和经营效益稳定,风险抵补能力和流动性储备充足。银保监会推动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腾出信贷空间更好支持经济发展。

近期不断爆出的企业信用违约风险,也加大市场对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心。金融去杠杆、影子银行监管趋严、再融资渠道收缩对企业资金链条冲击,造成信用债违约事件频发,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对此,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对信贷投放更加审慎(见往期报道《债券违约潮真相》)。

一位银行业研究专家指出,信用风险是今年值得关注的问题,但不必过度担心,因为现在面临的是资金链的问题,而非经营问题。企业在信用宽松时加杠杆,在融资渠道收紧时没有及时缩表,便会加剧其风险暴露,风险持续暴露一段时间,但在可控范围内。

联讯证券研报指出,真正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的是传统工业领域和房地产,只要这两个领域保持稳建,银行的资产质量就不容易出问题。2017年以来,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出现持续改善的态势。

供给侧改革让工业企业的利润大幅增长。而在面临调控的房地产领域,一位信托公司不动产业务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情况比预想得要好”。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加速,龙头房地产公司因资质好,融资链条受冲击不大;而一些中小房企,只要持有不错的土地储备和项目资产,可以通过处置资产为资金链条解压。

此外,银保监会还表示,重点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股权管理,规范股东行为和董事会、监事会运作,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来源: 《财经》杂志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新闻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