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 力促金融护航实体经济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在业内人士看来,《通知》是在当下加大银行对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的大背景下,再次进一步强调监管政策要求,提振实体企业的投资需求。

  企业新闻  ·  2018-08-20 10:03
银保监会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 力促金融护航实体经济 - 金评媒
来源: 北京商报 许晨辉 宋亦桐   

为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8月18日,银保监会对外披露,近日已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在业内人士看来,《通知》是在当下加大银行对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的大背景下,再次进一步强调监管政策要求,提振实体企业的投资需求。

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

银保监会从九个方面对金融机构做出要求,涉及到的金融机构包括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具体来看,银保监会指出,要进一步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根据企业生产、建设、销售的周期和行业特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还款方式,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合理确定考核指标,避免贷款在同一时间特别是月末、季末集中到期而引发企业资金紧张。对符合授信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要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不应盲目抽贷、断贷。

事实上,这已经是监管一个月内三次“喊话”要求银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5万亿元,同比多增6278亿元。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42亿元,回落趋势放缓,6月为同比下降5917.64亿元。

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央行2018年内第3次定向降准落地,此外,央行还于7月23日进行502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单次规模创历史最高纪录。央行在8月10日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需要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发挥好“几家抬”的政策合力,这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此前央行人士多次发声,喊话“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原因。在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看来,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贷款依然较为谨慎,中长期贷款比例偏低,同时贷款返存、变相提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现象仍然不少,银保监会的这一政策将有利于规范这些行为,进一步促进资金“脱虚向实”,缓解在金融强监管环境下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险资信贷业务投资比例有望放开

在支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方面,《通知》要求,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加大对资本金到位、运作规范的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的信贷投放。保险资金要发挥长期投资优势,通过债权、股权、股债结合、基金等多种形式,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工程和重要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资金此次被要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成为一大“重头戏”。未来,保险资金运用在投资范围、比例、偿付能力等方面将迎来重大改革。

为有效运用保险资金,发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通知》要求,要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在投资范围、比例、偿付能力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缩短投资链条,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发挥保险业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不断丰富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产品和业务模式,改进保险服务,稳定企业和居民财务预期。

事实上,保险资金开展贷款业务一直是欧美等发达国家重要投资渠道之一,是保险资金增强投资收益的重要工具。据了解,目前保险资金开展贷款业务的方式包括质押、担保和抵押等方式。除了保单质押贷款,保险资金从事贷款业务的主要路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保险资金通过独立放贷或“银保合作”等方式直接流入信贷市场,另一类是通过认购MBS等资产证券化产品间接流入信贷市场。一位保险专家指出:“对于我国保险资金来说,开展贷款业务一方面能够分担商业银行借贷压力,利于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优化。另一方面业务风险相对较低,收益却较高,在资产荒背景下更具配置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分析认为:“债权投资计划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于贷款,但跟贷款不一样的是保险资金期限比较长,能够发挥长期投资支持的功能。总体来看,保险资金将可以借着机会把原来支持实体经济过程中一些政策不配套的(比如债转股)政策环境加以完善。”

政策引导需遵循适度原则

分析人士认为,此前整治金融乱象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此次监管继续重提,并不是因为死灰复燃,过去一段时间违规行为已经有极大好转,应当进一步坚持治理银行业乱象的要求。《通知》是在当下加大银行对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的大背景下,再次进一步强调监管政策要求。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分析认为,银行资金加大投放首先要解决银行自身投放意愿的问题,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主体风险、客观经营风险较大,这种情况下没有特殊监管政策手段以及风险分散手段引导,很难解决银行的投放意愿问题。

在资管新规落地之后,表外融资急剧萎缩,表内贷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然而,大量的信贷资源仍存在投向僵尸企业、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市场等现象。而对于监管在敦促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时的难点之处,黄志龙进一步指出,当前,监管的难点在于实体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仍然较低,而房地产市场的回报率仍然较高,这使得银行信贷的投放仍然会变相流向房地产市场,同时银行的业绩考核机制加上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使得大量信贷资源投向僵尸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借新还旧”,这些信贷和投资项目无法产生真正的现金流和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未来应继续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进行窗口指导,同时通过减税降费等政策真正激活实体经济的活力,提高投资回报率,才能提振对实体企业的投资意愿,提高实体企业的融资需求。”黄志龙如是说。

来源: 北京商报 许晨辉 宋亦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新闻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