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形成万亿消费金融市场 金融科技日渐成核心驱动力
【摘要】我国消费市场发展迅猛,消费不断升级,各类全新升级的消费产品和消费服务日益丰富,新的消费形式和形态也不断涌现。与此同时,金融科技与消费市场实现对接,催生了各类消费金融的创新。
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要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从长远视角加强顶层设计,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金融科技在的地位和重要性凸显。
而金融科技近年来在消费金融领域扮演了越来越重要角色。8月18 日,“2019新消费新金融暨金融科技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表示,消费金融形成万亿规模级的市场,金融科技开始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的核心驱动力。
消费升级遇上金融科技
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发展迅猛,消费不断升级,各类全新升级的消费产品和消费服务日益丰富,新的消费形式和形态也不断涌现。与此同时,金融科技与消费市场实现对接,催生了各类消费金融的创新。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财务总监易琮演讲时指出,在科技赋能下,金融同时渗透到消费生活各个领域,消费金融近年来发展迅速,表示出金融科技探索持续活跃、市场竞争格局逐步清晰、服务客群不断下沉、助贷联合贷模式普遍等明显特征。在易琮看来,互联网消费金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它的技术和业务模式等方面的持续创新,为消费金融行业注入了活力。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演讲时说,消费金融的行业基本要素包括用户、资金、数据或者说科技三个方面。从2007年以来,商业银行掀起零售转型的浪潮,助贷开始崛起,消费金融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整个产业链开始细分,行业开始强调开放合作。除开放产品和服务外,一些机构也逐步开放自己的科技。金融科技开始作为重要的驱动力量开始崛起。
“整个中国的消费金融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间。把握消费金融升级机遇,发力场景金融,转型小微金融,是消费金融未来发展的突围之路。”薛洪言认为,未来消费金融企业需要融入行业开放的大潮,在主动开放的过程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发展中的问题需正视
不可忽视的是,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金融风险,给行业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消费者频频遭遇到变形的高利贷、套路贷、隐私泄露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消费金融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易琮在会上指出,消费金融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过度借贷的问题,多数产品息费信息存在披露不足的问题,不当催收甚至暴力催收的问题以及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知情权、处理权、隐私权难以得到保障等等。”易琮认为,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对症下药进行整治,而这需要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从业机构的共同努力。
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在演讲时表示,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更核心的风险为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以及隐私保护问题。“金融企业利用了消费者个人的信息都做了些什么?第一,进行风控;第二,利用数据去精准营销。”李爱君认为,在收集个人信息的时候存在的滥用个人信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现象,都会造成个人财产安全的问题、人身安全的问题。
薛洪言指出,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金融行业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他分析,消费金融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互联网公司即便不懂金融知识,一样可以通过以导流切入消费金融业务,甚至做到几十亿的规模。在薛洪言看来,门槛下降一方面会催生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一味强调互联网的“快”,但缺乏风险意识,也没有考虑到金融消费者保护等问题,引发很多的乱象。比如,消费金融流向的问题、多头借贷、高利贷等。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系列风险和挑战,也需要监管科技的介入。李爱君认为,解决上述问题,行业需要行为监管、穿透监管、沙盒监管三大监管模式的引导。让金融科技进入“沙盒”在一个框架中进行创新,监管对整个资金链条进行穿透监管,从而解决创新导致的制度的空白。
回到普惠初心
“如何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如何有效配置资源,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这就是金融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消费金融发展的初衷。”易琮的一番话揭示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背后的普惠初心。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主任尹振涛演讲时表示,与世界平均水平和金砖国家相比,我国民众的电子账户、移动支付和网络购物指标比较靠前,其中使用移动支付的成年人的比例在15-34岁之间,在全球的排名非常靠前。“这说明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在过去几年内覆盖了传统金融服务较薄弱的地区。另外大数据、区块链、数字货币、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将引领数字普惠金融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登上新台阶。
在互联网金融专栏作者、私募基金管理人毕研广看来,从互联网到金融科技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来说,金融科技在信贷、消费金融领域能解决三大问题:一是数据筛选和收集,二是在设计产品时风控前置,三是贷后管理更加数据化。因此毕研广建议平台企业需要掌握符合自己产品的金融科技,完善技术,迎接下一波金融科技红利的来临。
在圆桌论坛环节,花生米富CEO崔毅龙表示,金融科技是公司一直在做的领域,也是公司生产资产最核心的一个工具,还曾在2015年底申请了一个社交风控类国家专利。据崔毅龙介绍,2016年公司开始自己做网贷解决资金端。随着规模的扩大,科技手段有效地实现了风控效能的提升,降低运营成本效率。他建议,监管部门对于技术的认识能力应该也做提升。
“金融科技作为一种工具,我觉得从工具中性的角度来看,很多的问题并非是金融科技的问题,而是金融科技使用者的问题,是使用不当引发的一些问题。”薛洪言认为,消费金融机构作为金融科技的使用者,不能利用金融科技进行监管套利,也不能利用金融科技做违规的事情,让金融科技“背锅”。
来源: 华夏时报
疾风实验室
- 情报 | 蔚来汽车申请在新加坡交易所暂停交易;汇源果汁欲回A股上市;钉钉回应基础版超过10人将收费
- 情报 | 寺库再被申请破产审查;网易云旗下社交App被指涉黄;多家共享单车被曝优惠价杀熟
- 情报 | 法拉第未来全员减薪25%;特斯拉车主降价维权还被骗;美团开始招聘香港业务人员
- 情报 | 微信小号功能仍在测试中;京东转让骏迪物流股权;蔚来发布2月限时优惠购车方案
- 情报 | 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钟睒睒成功连任中国首富;全国首例短视频平台领域网络“爬虫”案宣判
- 情报 | 腾讯混元大模型或于明日发布;新东方不执行政府定价被罚15万;一嗨租车1.1万个直营网点接入滴滴APP
- 光年速递 | X数据被用于训练Grok模型;SearchGPT官方演示闹出乌龙;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给电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 情报 | 恒大汽车创立至今累计亏损170亿元;腾讯游戏管家PC端将停止服务;全球首款太阳能汽车投产
- 情报 | 2023年已有9家公司遭港交所除牌;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协议将被审查;字节启用季度OKR考核
- 情报 | 造车新势力10月份销售平淡;联通与腾讯设立混改新公司;蔚来整车工厂生产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