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用户对生物识别接受趋稳定
【摘要】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日前发布的《2019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生物识别技术作为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的手段经过多年使用,在移动支付用户中的接受程度已逐步趋于稳定。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日前发布的《2019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生物识别技术作为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的手段经过多年使用,在移动支付用户中的接受程度已逐步趋于稳定。大部分用户愿意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其中,指纹和人脸识别是用户最了解的生物识别技术。与此同时,用户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时担心的首要问题是个人隐私泄露和存在安全隐患。
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中青年群体作为主要的移动支付用户群体,绝大多数用户每周都使用移动支付,大部分用户每天使用。在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是用户了解最多的一项生物识别技术,占比为91.4%;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了解程度排名第二,占比为88.8%;对虹膜和声波识别技术的了解程度排名第三位和第四位,分别占比为21.7%和21.0%;对静脉识别技术了解程度最低,占比为5.0%;与2018年相比,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移动支付用户增长了近十个百分点,与指纹识别技术的了解程度持平,这得益于该项技术在支付交易、用户身份验证方面的广泛探索试用。而虹膜、声波和静脉识别技术有待进一步使用推广。
报告指出,2019年,有84.4%的用户能够接受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这说明生物识别技术作为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的手段已经过多年使用,在移动支付用户中的接受程度趋于稳定。
与2018年调查结果一致,用户在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时,首要担心的问题仍是个人隐私泄露和存在安全隐患,占比分别为76.9%和71.3%。除此之外,支付失败、支付环节操作复杂等问题的占比均有所下降,占比分别为26.5%和29.5%;但认为商户不支持、开通繁琐的用户比例略有上升,占比分别为38.6%和23.1%。与2018年相比,生物识别技术在应用于移动支付可能造成的个人隐私泄露和安全隐患仍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相关方应加强对客户敏感信息的保护,防范信息外泄或被非法使用。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疾风实验室



- 情报 | POS机套现百万将被立案;微软IE浏览器6月16日正式退役;恒大地产再被强制执行16.9亿
- 情报 | 汇丰据悉拟拆分印尼业务上市;腾讯新闻回应传言;开课吧裁员规模控制在30%
- 情报 | YY学车疑因资金链断裂跑路;小米应用商店宣布停止清理类应用收录;字节正式推出社交App派对岛
- 情报 | 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钟睒睒成功连任中国首富;全国首例短视频平台领域网络“爬虫”案宣判
- 情报 | 恒大汽车公告称或有停产风险;中公教育回应考不过全额退款分十期;法拉第未来宣布FF 91将于3月30日开始生产
- 情报 | 中国恒大接获香港清盘呈请;轻松集团否认寻求公司整体出售;哈啰出行宣称超4亿粉丝推荐被罚
- 情报 | VUE VLOG将于9月30日停止运营;Soul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愉悦资本近40亿元新募资首次关账
- 情报 | 京东金融定期还款业务关闭新增任务服务;亿家拼APP被认定传销;重庆蚂蚁消金增资方案出炉
- 情报 | 字节跳动与摩根大通合作将进军支付领域;粉笔港股上市发售价每股9.9港元;恒驰5将推送首次OTA更新
- 光年速递:OpenAI解除AI安全负责人职务;扎克伯格称未来将有AI克隆体来分担工作;Meta正式发布Llama 3.1开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