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王兆星:银行不良率上升是大概率事件
【摘要】“随着疫情冲击对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银行不良贷款率将会上升,金融风险上升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大,这是大概率事件。”会上,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建议,监管层需要提前研判并建立政策和工具储备,银行要树立“银行和企业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银保监会发声警示银行不良贷款上升风险,字里行间是少有的直白坦率。
疫情期间,银行按照监管要求对大量中小微企业进行了贷款延期安排,而随着短期应急政策的退出,信用风险也会加速暴露。早在6月中旬,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就和旗下北方新金融研究院(NFI)共同召开线上研讨会,聚焦“疫情冲击下的银行业风险防控”。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监管层和银行业必须充分重视银行风险防控,做好长期应战的准备。
“随着疫情冲击对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银行不良贷款率将会上升,金融风险上升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大,这是大概率事件。”会上,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建议,监管层需要提前研判并建立政策和工具储备,银行要树立“银行和企业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为了更好应对不良贷款上升的问题,王兆星提出五条主要措施:第一,加大银行信贷对企业的支持,做到反应迅速,直达企业,避免被僵尸企业占用资源;第二,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信贷优化重组;第三,银行需要及时补充资本金,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和信贷供给能力;第四,金融机构抓住时机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第五,纾困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共同为企业和实体经济提供更多帮助。
以下为《银行业需做好长期应战准备树立“银企共同体”理念》全文:
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和充分地认识到,疫情冲击的影响将是全面、深刻和长远的。全面性体现在,它将对金融、经济、社会生活和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都产生巨大的影响;深刻性体现在,它将对银行资产质量、银行盈利能力、经济整体的运行方式和机制、商业模式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都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可能会进一步暴露深层次的社会经济问题和矛盾;长远性体现在,疫情冲击对经济和银行的影响不是短期或暂时的,而是会产生很长的影响,当然,其程度还取决于疫情的发展情况。所以,我们需要树立清醒的认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政策准备。
随着疫情冲击对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银行不良贷款率将会上升,金融风险上升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大,这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的储备,包括应对银行不良资产质量的变化,全面评估和研判对整个金融风险的影响。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还在进行中,并进入关键阶段,我们更应该重视金融风险。
在当前特殊的困难时期,我们更应该强调和树立“银行和企业是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如果企业不能渡过难关,无法生存,贷款就会变成坏账,银行的资产质量肯定会受到严重影响,也将很难生存。应对不良贷款上升,可考虑五方面措施。
第一,银行应该更加有效地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其中,有几个注意事项:
首先,快。很多企业当前已经处于生死攸关的阶段,先解决生存问题,才能谈到未来发展问题,所以,银行贷款要快,帮助企业快速获得信贷支持,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
其次,直。银行信贷资金要尽可能直达困难企业,最大程度防止信贷资金的空转和套利。当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中央银行也提供了信贷支持,如何使得这些信贷高效地投入企业是关键问题。现在发现一些信贷资金并没有完全直达企业,而是出现了套利空转、堵塞和渗漏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最后,准信贷资金应当真正投入那些需要,且应当救助的企业,而不是僵尸企业,避免造成信贷资金浪费和增加信贷风险。有效应对信贷资产质量变化,也是银企命运共同体应对风险首先要做的。
第二,在当前的特殊情况下,要对银行信贷存量资产,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重组。有些贷款该延期要延期,该减少要减少,有些应当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债转股,有些则需要核销。
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一企一策”来对企业信贷资金和资产存量进行优化重组,以此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率上升,同时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给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同时,还应当以多元化和市场化的方式,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优化重组。贷款延期只是重组方式之一,我们还应该创造更多的优化重组的方式,既控制银行信贷风险,优化银行资产存量结构,同时也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第三,在重组过程中,不良贷款必然有所上升,在核销时可能产生一定损失,银行有必要及时补充相应的拨备和资本。
补充资本会产生双重效应,一方面能够帮助银行消化不良贷款,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扩大银行信贷供给能力。所以,我赞成商业银行采取更多方式和更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银行自身抗风险能力和信贷供给能力,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第四,考虑到冲击的长期性和影响的深刻性,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抓紧时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包括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激励约束体系等方面的改革。疫情的发展会对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模式、方式、工具和手段提出很多挑战,所以,我们必须从体制、机制、手段、工具等方面深化改革,来应对当前的困难,保持银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
第五,对于企业和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仅靠银行进行救援是不够的的,需要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要更加积极,实施更大程度的减税降费,缓解企业困难,与银行信贷形成合力,使得企业能够尽快渡过难关并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中央银行也有必要提供适当充裕的流动性,创造适合当前经济运行的利率环境,同时也为国债、政府债券发行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
总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存在很大空间,还有很多工具可以选择。再加上银行的努力,共同为企业和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加速渡过难关,重回正常的发展轨道,最终帮助银行实现自身的发展。
来源: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