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车出行市场,能否孕育下一个海量的场景金融?
【摘要】从场景进入金融,从某一个爆点式的需求衍生出其他周边需求,这或许就是滴滴从单一出行公司发展成为多元化的互联网公司的一个特质所在。
最近市场上较大的事件则是滴滴和优步中国区的业务合并了,虽然两者在公关的角度上有一定的口径差异,实质上是在中国本土占有绝对市场优势业务的滴滴和相对处于市场第二位的优步中国业务在资本运作下实现的业务收购,这样可以避免在市场补贴上相互无底线地杀价,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过去几年高额的市场营销和补贴投入。
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优步(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滴滴出行和优步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至此,两者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将达到93.1%。
从打车出行这个市场来看,滴滴和优步之间的战略合作无可厚非,这种市场老大和老二之间的合并在去年以来的互联网圈中并不罕见,甚至成为了一种比较案例化的资本运作方式。相对不同的是,对于打车出现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场景和高频的支付场景,对未来互联网金融和相关金融科技公司的介入空间是颇具想象空间的。
高频需求带来场景化沉淀
首汽与咨询机构罗兰贝格发布的《2016中国约车及租车市场分析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整体出行需求为28亿次/天,其中约车/专车的潜在市场需求约为0.9亿次/天。考虑各出行方式的自然增长率及其相互转化,2020年约车/专车市场的潜在出行需求约为1.1亿次/天,对应的市场规模约为1.1万亿元/年。
对于这个万亿级别的市场,目前国内主要是的服务商是实现业务收购后的滴滴,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这个万亿级别的市场将大部分被滴滴所垄断,前端是高频的用户使用和支付需求,后端是连接各种支付手段的庞大资金沉淀。对于金融行业而言,资金的融通和流动是十分关键的,其中涉及到资金存放、托管、手续费和利用资金和结兑的时间差来进行金融行为运作等。
1、支付渠道,支付宝、微信获利
第一个是支付媒介,目前滴滴主要的支付通道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者占据了主要的支付通道,虽然此前招行也和滴滴合作发行招行滴滴联名卡,并且可以绑定滴滴打车这个庞大的高频移动支付场景,而且也是业内首次大型的传统银行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内的场景化巨头合作,但是从实际效果看,商业银行的支付通道在场景化之中还远不足以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已经成熟的线上移动互联支付方式相抗衡。
因此在支付这个细分市场内部,滴滴万亿级别的市场容量,同时也“养肥”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至于滴滴打车日后会不会像万达一样收购一个第三方支付公司,暂未可知,不过目前的可能性相对不大,因为阿里和腾讯都是滴滴的战略股东之一。
2、汽车金融市场,前景广阔
消费金融市场目前已经成为了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角逐的领域,而像汽车这种消费金融场景则也成为了很多平台都在实践的方向。包括消费金融公司、P2P、银行以及一些分期类的互金平台都在开拓这一方面的市场。相对于其他很多一手、二手车业务而言(主要模式是通过车辆抵押方式或者证件质押方式进行),滴滴公司目前可以采用更为大数据和互联化的方式。
因为,在引入线上支付公司的前提下,滴滴公司旗下的每个司机的月收入和日常流水是可以清晰查询到的,在目前在线约车市场已经被激发的情况下,这部分需求也是刚性和高频的,这就有点类似于支付宝的征信数据,未来滴滴也完全可以通过这部分司机的日常收入和流水进行司机个人征信和信用贷款,还可以通过汽车融资租赁的方式,给司机进行汽车分期业务,以每个月的收入抵扣每月分期金额。
此前滴滴在收购优步中国业务之前就已经和招行开展了这部分业务上的合作。通过连接招行的信用和风控体系,滴滴打车则可以开启除了打车之外的另一个更远大的汽车金融市场,在汽车信贷、融资租赁、信用贷款、个人征信以及金融衍生业务上吸取招行的核心经验,并将围绕打车这个领域的金融业务做深做透。可以说,在未来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像打车这样的高频和高支付黏合的场景将成为一个很大的场景化金融市场。
实际上,目前商业银行最大的困扰是业务和产品位于整个流程的后端,这些机构在找场景化的入口,而滴滴这种类型的场景化入口则正在利用自身的业务延伸属性来金融金融化运作。
3、个人征信市场
相对于理财、支付以及信贷等市场,个人征信领域的市场门槛相对更高,而且虽然央行去年就发出了通知给国内8家个人征信公司,准备开展个人征信业务,但是目前都还没有下发类似的个人征信牌照。可以说,个人征信目前还缺乏一个完善的法律和政策市场,但是并不妨碍个人征信业务在一些平台上开展内部运作。
目前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和京东金融的白条等业务,一定程度上都是通过对用户端的个人征信和行为分析得出的,目前支付宝的芝麻征信也成为了一些酒店入住、租车和出行的一种信用资质认证,可以获得一些优惠幅度。对于滴滴打车而言,不论是对司机还是对个人,也都存在这样的个人征信服务的可能性,不论是收入、上车下车地点,行驶路线还是等待和成交时间等,都可以成为用户端个人征信的一个数据源。
可以说,像滴滴这样的强场景植入,高频需求爆发和强支付连接的场景,将成为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用户源头,包括支付、场景化理财、个人信用贷款、分期付款、个人征信等,更为关键的是,滴滴可以在听过打车服务的基础上,通过金融服务的深度开发来给司机和用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交叉服务。从场景进入金融,从某一个爆点式的需求衍生出其他周边需求,这或许就是滴滴从单一出行公司发展成为多元化的互联网公司的一个特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