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行海外88亿美元盈利,升跃全球第二大投行费用支付国
【摘要】纵观2016全年,国内银行虽面临着“优质资产荒”,但是中国投资银行却异常活跃,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Dealogic的统计,去年中国投资银行的收入达全年历史新高,总计88亿美元,同比上升26%。中国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投行费用支付国,占全球份额达创纪录的11.9%。

纵观2016全年,国内银行虽面临着“优质资产荒”,但是中国投资银行却异常活跃,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Dealogic的统计,去年中国投资银行的收入达全年历史新高,总计88亿美元,同比上升26%。中国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投行费用支付国,占全球份额达创纪录的11.9%。
88亿投行收入盈利分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亦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投行费用支付国,占全球份额达创纪录的11.9%。其中来自债券发行的投行收入达38亿美元,较上年(23亿美元)增长63%。来自并购和银团贷款的收入分别上升53%、22%至9.23亿美元、6.71亿美元。
上述三种产品收入均达全年新高,不过股票资本市场由于不景气,拖累投行服务费下滑3%,至34亿美元。
根据研究机构迪罗基(Dealogic)的统计,2016年,中国外向并购金额创历史新高,共计2254亿美元,为2015年(2015年为1020亿美元)的两倍多。欧洲是中国外向收购最集中的目标地域,已公告并购交易金额达999亿 美元,是2015年全年总额(332亿美元)的三倍,创下历史新高。
对北美的并购同样创下新高,达 688亿美元。中国外向并购额推动中国跨境并购总额创纪录新高,达 2574亿美元, 其中外向并购占到中国跨境并购总额的88%。
中国化工成为“并购王”,2016年出价469亿美元收购先正达的交易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跨境并购,亦为最大的对瑞士并购交易 。
对于近期国内加强了资本外流管制的问题,瑞银股票资本市场全球主管暨亚太区投资银行部主管Sam Kendall表示,收紧了针对资本外流的政策可能令海外企业与内地买家的合作暂时受阻,并会累及跨境交易减少。
2016年,中国国内并购总额则自2015年的最高年度纪录6222亿美元跌至4472亿美元,降幅达28%,但仍为史上第二高全年水平。其中,科技为国内并购最集中的行业,但并购额为983亿美元,但相比2015年的1406亿美元下跌30%。房地产和医疗两个行业则分别以729亿美元和334亿美元紧跟其后。
据诺亚财富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殷悦焓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国内并购去年规模数量双降,主要受到监管政策收紧的影响。跨境并购火热则主要有两个逻辑,一是国内优质资产价格比较高 二是中国人口较多,国外优秀品牌嫁接国内市场能够产生规模效应。
2016年,中国银团贷款额总计 1705亿美元(395笔交易),较2015 年的1344亿美元(263笔交易)有所增长,亦创金额和宗数历史双高。2016年,中国在岸银团贷款额为1220亿美元,较2015年(998亿美元)增长 22%,亦创历史新高。中国离岸银团贷款亦同比增长12%至300亿美元,但数量有所减少,仅录得66笔交易,宗数创下2010年(41笔交易)以来的最低水平。
2016年,来自中国借款人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银团贷款总额为1132亿美 元,按年增长23%,创历史新高。其次是美元计价的银团贷款,总额共469亿美元,同比增长35%,亦为自2013年(489亿美元)以来的最高年度水平。
熊猫债发行总额147亿美元
2016年,全球离岸人民币债券资本市场发行量为86亿美元,共计190 笔,筹资金额不到2015年(208笔,179亿美元)的一半,亦为2010年(54亿美元)以来的最低年度水平。2016年一季度、四季度发行量分别为11亿美元、12亿美元,创2013年三季度(5.05亿美元)以来的最低季度水平 。
相比之下,2016年,中国在岸债券资本市场发行额创年度新高,达 8231亿美元,较前一年度高位的6553亿美元增长26%,发行宗数也比上一年增长四成多,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增长。
增长主要受在岸公司债券激增的拉动,公司债券占整个在岸市场的份额达41%2016年发行额总计3375亿美元,为2015年发行的1353亿美元的两倍有余,亦创年度发行量新高。
2016年,共有37只熊猫债券定价发行,总额达147亿美元。相比之下, 此前历年该类债券累计发行13 笔,共融资21亿美元。去年9月2日,碧桂园发售以人民币计价的15亿美元熊猫债券,为2016年规模最大的熊猫债券,其次为华润置地的7.62亿美元。
华南某基金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过去十年备受冷落的熊猫债再受市场关注,从2016年9月开始连续有境外金融机构成功在国内银行间债市发行熊猫债。而目前中国为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使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正加大开放境内金融市场,因此熊猫债市场开放随之也现提速之势。境内外市场人民币资金价格已由过去的在岸高于离岸转变为在岸低于离岸,而且内地资金面还有进一步宽松的可能,预计在一两年内,将会激发更多的海外金融机构发行熊猫债券。
来源: 蓝鲸财经

莉莉财经



- 情报 | 叮当健康拟明日上市;小鹏飞行汽车最高可以飞1000米;恒大要求9月30日前全面复工
- 情报 | 中公教育及高管受罚一千万;马斯克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荣耀回应“2022年上市并筹资450亿美元”传闻
- 情报 | 涂鸦智能预计7月5日在港交所上市;阿里女员工被侵害”案一审宣判;Netflix本周将进行新一轮裁员
- 情报 | 苹果正削减iPhone 14 Plus产量;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在非洲上线;蔚来只租不卖欧洲订阅模式或有变动
- 情报 | 阿里版GPT“通义千问”官宣邀测;刘强东小幅减持0.28%京东健康股份;轻盐App发布关停公告
- 情报 | 小米汽车开始筛选交付中心;北京现代新能源车发展遇冷;FF宣布一项特别股东大会补充提案
- 情报 | 恒大汽车创立至今累计亏损170亿元;腾讯游戏管家PC端将停止服务;全球首款太阳能汽车投产
- 光年速递 | 理想汽车公司成被执行人;宗馥莉再接手宏胜集团旗下公司;百川股份回应厂房失火
- 情报 | 嘀嗒顺风车内吸烟扣除行为分6分;华为账号好友消息于6月30日起停服;美的集团裁员力度加大
- 光年速递 | 苹果不会在iOS 18发布时同步推出AI功能;英伟达发布软件和服务,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快速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