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10年规模增长70倍 不良率为0.54%
【摘要】每到春节,买房买车总是饭桌上的热门谈资。证券时报记者发现,随着年轻消费群体成为购车主流,贷款购车的消费理念也逐渐变为主流消费观。

每到春节,买房买车总是饭桌上的热门谈资。证券时报记者发现,随着年轻消费群体成为购车主流,贷款购车的消费理念也逐渐变为主流消费观。
这里就需要提到一个概念——“汽车金融”,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主要业务是库存融资和零售贷款,简单地说就是贷款给经销商和贷款给消费者,针对汽车流通和消费环节涉及到的资金融通。
总体来看,我国汽车金融市场仍由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和汽车厂商财务公司占主导地位,但随着金融租赁、汽车租赁、消费金融等机构的广泛介入,传统汽车金融市场主体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不过就在这种挑战下,由银监会下发牌照的汽车金融公司却依然保持高速增长,令传统金融机构艳羡不已:截至目前,已有7家汽车金融公司在中国货币网披露2016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其中资产规模高于500亿元的宝马汽车金融(中国)、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分别录得净利润11.3亿元、21.9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1.96%和26.67%,其余5家汽车金融公司净利润增速也普遍高于25%。
25家汽车金融公司
我国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是在2004年银监会核准下成立的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截至目前,中国共有25家汽车金融公司开业,保持着平均一年成立2家的节奏,总资产规模也由2005年末的62.71亿元变为2015年末的4190.06亿元,10年间增长约70倍。
这些汽车金融公司普遍的特点是依靠一家汽车厂商主要出资成立。此外,从2009年开始,金融机构参股汽车金融公司的热情日益高涨,包括徽商银行、东亚银行、湖南信托在内的6家国内中小银行、5家外资行和2家国内信托公司均有参股。
这些汽车金融公司提供的主要金融产品则包括经销商贷款、零售贷款和融资租赁。根据银行业协会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撰写的《2015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截至2015年末,前述三项金融产品业务额占比分别为21.49%、78.03%和0.48%。
与此同时,汽车金融行业不良贷款率要远低于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相对而言抗风险能力较强。截至2015年末,汽车金融公司不良贷款余额为21.2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54%,较年初上升0.13个百分点。当然,这一不良贷款率水平也反映出当前的汽车金融行业对于审批的严格。
继续高速增长
事实上,由于大部分汽车金融公司通常只支持他们相应生产商的汽车品牌,因此汽车金融公司之间通常并不互相竞争,主要竞争压力来自于三方面,即银行、支持多种品牌的汽车金融公司以及合作的汽车厂商的集团财务公司。此外,金融租赁、汽车租赁这些新的市场参与者也促使汽车金融行业的竞争加剧。
银行的优势在于其资金成本低,物理网点也比较多,但银行发放贷款需要抵押物和担保,且银行对车辆的风险评估和处置变现的经验相对不足;而汽车金融公司专业性强,审批流程方便,缺点则在于资金成本较高,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不过即便是面对这样的竞争环境,汽车金融公司依旧处于高速增长状态。
从中国货币网披露的数家汽车金融公司去年财务数据来看,这些公司普遍保持规模及效益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宝马汽车金融(中国)的资产规模较年初大幅增长75%至888.67亿元,一举超越原来的领头羊——上汽通用汽车金融,该公司净利润增速也达到81%;不过从净利润规模看,上汽通用汽车金融仍然遥遥领先。
德勤此前发布的《德勤2015中国汽车金融白皮书》将国内汽车金融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归结为四点:消费主体年轻化,汽车信贷接受度显著提高;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的日趋完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法律法规日渐完善。这同样可以用来解释汽车金融公司的高速增长。
前景与“软肋”
提及国内汽车金融行业,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指标——汽车金融渗透率,这个指标泛指通过贷款、融资等方式购买的车辆数量占总销售汽车数量的比例。2015年末,中国汽车金融整体渗透率约为35%,较2014年有较大提升,但与成熟汽车市场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随着年轻群体使用金融杠杆的消费观念深入、汽车购买力的快速增长、汽车金融产品和服务丰富、个人征信体系完善以及行业监管政策利好等多方面因素驱动,汽车金融市场无疑是一片蓝海。
不过,汽车金融公司也有其“软肋”。目前来看,主流的汽车公司在国内都有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但面临融资渠道较少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从融资渠道上看,根据银监会的监管要求,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股东增资及存款、同业拆借、银行借款以及发行金融债券,而向银行借款则是汽车金融公司主要的融资方式,以大众汽车金融(中国)、丰田汽车金融(中国)两家公司为例,2016年末银行借款在总负债中的占比分别达到57.57%和77.07%。
这种情况下,汽车金融公司为扩大资金来源,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母公司担保获得更多的银行授信额度,二是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
早在2008年,汽车金融公司的首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一直到2014年末,共有7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了119.89亿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而在2015年全年,共有5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达到224.04亿元。到2016年,这两项数据分别为9家和513.09亿元,其中发行规模较2015年增长129%。
此外,也有汽车金融公司谋求上市募集资金。奇瑞徽银汽车金融就在2015年7月底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不过后续因“招股书失效”而告终。值得注意的是,安徽银监局在2016年9月同意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规模不超过3.33亿股,如果最终成行,奇瑞徽银或将成为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国内汽车金融公司。
来源: 证券时报

艾迪



- 情报 | 阿里版GPT“通义千问”官宣邀测;刘强东小幅减持0.28%京东健康股份;轻盐App发布关停公告
- 光年速递 | 鲁花直播间主播喝油自证品质;普华永道回应“广州所关闭”传闻;中文大模型2024半年报出炉...
- 情报 | 法拉第未来第三季度首次产生收入;网易公开举报雀巢;车评人爆料小米汽车信息
- 情报 | 申通回应抖音收购传闻;亚马逊在生鲜电商部门裁员数百人;OpenAI创始人启动“世界币”项目
- 情报 | 阿里巴巴2022年全年裁员1.9万人;2022年腾讯投资次数下跌近八成;近250家企业已用ChatGPT代替员工
- 情报 | 蔚来汽车申请在新加坡交易所暂停交易;汇源果汁欲回A股上市;钉钉回应基础版超过10人将收费
- 情报 | 知乎回应“新一轮裁员”;爱彼迎将关闭中国本土业务;寺库网创始人李日学撤回私有化要约
- 情报 | 「敦煌币」将于8月25日起正式停用下线;奇点汽车启动破产清算;威马旗下星晖新能源被申请破产
- 光年速递:OpenAI解除AI安全负责人职务;扎克伯格称未来将有AI克隆体来分担工作;Meta正式发布Llama 3.1开源模型
- 情报 | 腾讯音乐旗下TME数藏近乎停摆;重庆小米消费金融被罚50万元;美方将审计中概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