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并非共享,同样要经历下半场
【摘要】这既是对它的一种概念梳理,又是对它的一种价值重塑。
文|孟永辉
基于共享经济产生的共享单车成功抓住了互联网下半场的尾巴,继轮番获得融资之后,共享单车的布局大战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很多人会将共享单车的兴起与人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痛点结合在一起,并将共享单车的出现看作是资本寒冬下一场由资本自导自演的闹剧。
存在即是合理。共享单车既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占据人们的视野,并成为整个互联网圈都在议论的话题自然有它能够吸引人的地方。深入探究共享单车的出现和兴起,似乎与其前辈Uber、滴滴有着相同的路径。前期都是各路英雄蜂拥进入,用户抢夺大战此起彼伏,等到用户争夺行将结束,一个只有少数巨头能够生存下来的市场变成了他们获利的战场。
不管共享单车的出现有着怎样的背景,它成为资本寒冬下的焦点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在这样的市场状态下,共享单车能够萌发并发展是不是有其独特性,共享单车的未来又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境况呢?
共享单车的本质不是共享,而是供给侧改革
很多人会将共享单车看作是共享经济的一种,认为它沿袭了Uber、滴滴等共享经济前辈们的血脉,其实不然。共享单车是基于共享单车平台提供的单车来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出行服务,共享单车的服务提供者是共享单车平台而非个人。按照共享经济来讲,共享单车应该是个人通过共享的形式将自己的单车出租出去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共享单车的两端连接的应该是个人与个人,而不是现在的平台和个人。因此,当下的共享单车更像是一种互联网式的出行运动,它借助互联网的手段解决了人们租不到车的情况,并不是解决了人们闲置车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以摩拜单车、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平台借助互联网的形式将自行车的供给方式进行了一次改革,将原本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自行车转变成为当前的以共享单车平台为主导的共享单车,这种转变的背后其实是供给侧改革的一种。它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将原本政府主导的公共自行车覆盖不到的地方,通过一种更加简单和直接的方式进行了供给,从而解决了人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
因此,当前火爆的共享单车被称作“互联网自行车”似乎更加合适。它主要是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将原本租不到公共自行车的用户进行了重新划分,获得了公共自行车之外的狭小领域的发展空间。共享单车只是充实了公共自行车侧的供给量,从而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并不是拥有自行车的人实现了共享,将自己的自行车拿出来提供给别人使用。这显然不是共享经济的范畴,更像是一种供给侧改革的逻辑。
共享单车的决胜点不是共享,而是体验
既然共享单车并不是严格符合共享经济的范畴,因此它的决胜点并不是共享概念的延伸与改变,而是在于用户真真切切的体验。一个共享单车平台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用户体验的问题。如何将自己的共享单车的体验优于公共自行车,如何将自己共享单车的体验优于同行的共享单车,成为共享单车在内外部市场获胜的关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共享单车的出现的确解决了人们,特别是公共自行车覆盖不到抑或是公共自行车解决不了的地方的人们的出行难问题。但是,如果共享单车想要在这场内外部市场形势都异常严峻的竞争中获胜,还必须要从体验上下功夫。
借助互联网的手段,让共享单车的借车与还车不再受传统的还车桩的限制,真正让用户能够做到随时随地,随借随还,或许才是决胜共享单车的关键。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用户需求的千差万别以及共享单车配置的简单粗放,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按照人们出行需求的特征,共享单车势必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在繁华地段会出现满大街都是共享单车的情况,而在相对偏僻的地方又会出现共享单车形单影只的情况。在这样的区域内,用户的出行痛点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共享单车试图通过互联网的手段解决人们出行难的问题只是解决了一半,另外一半并不能完全得到解决。
当前的共享单车只是解决了用户借车和还车难的问题,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实现了借车与还车,但是如何实现共享单车的最优化配置或许才是真正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点。尽管以摩拜单车、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平台陆续获得了融资,并不断在各大城市迅速布点,但是这只能算是共享单车在发展初期实现数量提升的一个极小部分而已,未来想要在提升用户体验,或许共享单车还需要借助新的手段才行。
共享单车并不是终点,而是上半场
共享单车的出现除了从供给侧改革解决了用户的出行痛点之外,还抓住的消费升级风口的出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偃旗息鼓,很多传统行业都与互联网发生了联系,并获得了本质性的改变,而在自行车市场上,依然停留在政府供给的层面,并未有太多外部资源的介入。另外,“互联网+”时代已经将人们的消费习惯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人们对于互联网的感知度越来越高,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开始出现互联网的因素,自行车市场自然同样需要互联网元素的丰富和激发。
传统的用户可能仅仅只是为了出行方便会选择公共自行车,但是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单单有了便捷的出行还不够,还要能够做到随时随地,简单自由。共享单车在这样一种消费需求下应运而生,它解决了人们的消费痛点,带给了人们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这种便是消费升级的结果。
因此,共享单车只是一个起点而已,它的未来或许还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共享单车市场内外部的竞争是一个必然,对于共享单车内涵和概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则能够将共享单车带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随着新技术、新思维的不断出现,共享单车或许在下半场还有更多发展空间。
共享单车的发展还在路上,未来已来
对于共享单车理解的不完善,注定让其必然会经历一个新的发展历程。尽管当下的共享单车大战还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它们进行的只是势力范围的争夺以及用户习惯的培养,真正并未触及到共享单车的本质。随着共享单车市场地位的确立,共享单车未来还将会有大变样。
新技术背景下,共享单车的技术感亟待提升。共享单车上半场只是在进行市场的布局和用户的获取,共享单车的车子本身并没有太多改变。而在共享单车的下半场如果仅仅只是靠打概念牌就想要获得用户的关注,显然有些苍白无力。想要在未来的共享单车市场当中获胜,增加共享单车的技术感或技术含量或许能够剑走偏锋,赢得用户。
将更多具有科技含量的东西加入到共享单车当中,一方面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用户的骑行感受,优化用户体验,进而留住用户,另一方面还能够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发掘共享单车更多的功能和作用。比如,将新材料运用到共享单车的生产过程当中,就能够改变当下很多共享单车笨重的特点,让用户获得一种真正轻便、快捷的骑行感受。此外,这些新材料还能够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新材料功能和作用的再度发掘和再度运用,共享单车将会变成一个充满技术质感的存在,既有科技范儿,又有新潮范儿。
消费升级下,共享单车同样需要升级。当前,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很多互联网平台都在迎合用户消费升级的需求,不断进行革新,实现更大发展。以众筹行业为例,苏宁众筹、京东众筹、聚米众筹通过将项目更多地与人们的生活进行绑定来给人们的消费带来升级与变化。共享单车也不例外。在共享单车的上半场,以摩拜单车、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平台关注的重点在于市场的布局以及地位的确立,而在共享单车的下半场则更加需要从自身的变革上着手提升体验才能最终让用户消费。
正如前文所说,共享单车的决胜点不在于共享,而在于体验。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共享单车更加需要从体验上着手才能真正赢得用户的心。比如,当前的共享单车仅仅解决了用户的借车难、还车难的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共享单车与用户之间实现完美匹配的问题。这一点或许正是下半场共享单车需要真正升级的地方。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特别是随着智能硬件的不断兴起,通过在共享单车当中加入智能硬件来收集共享单车的相关数据,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共享单车平台可以发挥平台的作用对共享单车进行实时地调配,减少偏远地区的共享单车数量较少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那个的确用户的痛点。
此外,对于共享单车数量很多的地方,通过实现用户的数据共享来完成共享单车时间上的互补和结合则能够在共享单车租借的高峰期和平峰期实现一个有效统一,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共享单车在高峰期和平峰期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优的问题。
与共享汽车不同,共享单车的类型更单一,更重体验。以滴滴为例,目前它有快车、专车、出租车、顺风车等类型,但是共享单车并不能具有这么多的类型。顺风单车就不能实现,因为现在很多城市法律规定,骑车带人是违法的。因此,未来共享单车的发展可能应该更加着重从本身上着手,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才行。
解决用户体验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要改变当前共享单车的供给方式。目前共享单车的供给方式是共享单车的平台将共享单车投放到市场,让用户按照出行需求进行自由配送和供给。未来,共享单车还要增加团体供给的方式,通过将共享单车进行团队配送,团体回收来提升共享单车的运营效率。此外,当前用户在使用共享单车的过程中,还是处于一个靠蒙、靠找的阶段,共享单车的提供无法与用户的需求实现完美统一,而如果能够采取预定的形式来进行共享单车的提前配送,这种方式将会解决现在很多用户想要借车的时候借不到车的情况。
此外,通过将预定用户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还能够找到在同一线路上的用户的租车需求,通过对同一方向上的共享单车进行统一配送来提升共享单车的运营效率,更让共享单车的用户体验更佳。
同互联网的其他门类一样,共享单车同样会经历一个渐进式发展的过程,共享单车的特殊性让它的未来发展具有了更多可供想象的空间。无论共享单车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其中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用户体验始终都是共享单车赖以生存和发展下去的最佳养分。对于共享单车的研究和探讨还将会继续,这既是对它的一种概念梳理,又是对它的一种价值重塑。